APP下载

让人惊叹的木拱桥营造技艺

2022-04-02

青岛画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造桥拱桥营造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

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使这一传统技艺有所流失。

主要分布

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福建、浙江地处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山高林密、谷深涧险、溪流纵横,为木拱桥的建造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原料,使造桥技艺得到了长远的流传与发展。

中国现存木拱桥不足100座,在浙江省泰顺县境内有15座国家文保单位的木拱桥,福建省宁德市境内有54座。木拱桥由桥台、桥身(包括拱架、桥面)、桥屋组成,有单拱、双拱和多拱之分,桥身如同彩虹,故又称“虹桥”。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选桥址选择乡村水尾,从村“风水”角度出发,同时考虑桥址两岸有坚固岩石供砌筑台用,尽量要选择两岸较窄处,减少桥拱跨度。建桥台是在溪边岩石上用石块筑或在岸边平地做船形墩。测水平采用竹醒上水平法,将毛竹劈成两片,之后在竹片内装水,调节每根竹片高低取得水平。

造拱架即先架设三节苗。在砌好牢固的桥堍后,安装三节苗底座,将制作好的三节苗斜苗起吊放置在水架柱上,并在斜苗的上端安装垂直于桥跨方向的横梁,之后吊装三节苗平苗,将三节苗平苗打入大牛头中,从而完成木拱的三边形木拱架,形成第一系统。完成三节苗后,在三节苗垫苗石左右两边立将军柱,将军柱和三节苗斜苗形成一夹角,接着铺设五节苗。将五节苗垫苗木置于将军柱和三节苗斜苗的夹角处,上五节苗上斜苗及上小牛头,在上斜苗的上端安装五节苗的上小牛头,完成第二系统。上剪刀苗即用两根原木交叉相嵌而形似剪刀,有一组或两组的做法。立马腿是在横梁下方用左右各一根短木插扦于下小牛头上,然后横梁木左右各一根杉木插入将军柱。架桥屋多为四柱九檩穿斗式结构。盖完屋顶,做好神龛,钉好挡风雨板,整座桥的建造就基本结束。

建造设备

木拱桥建造设备有:水架柱、天门车(手绞车),都为木制。伴随着木拱桥从动工兴建到完工的整个过程,产生出一系列文化民俗活动,有择日起工、置办喜梁、祭河动工、上梁喝彩、取币赏众、踏桥开走、上喜梁福礼、完桥福礼、安置神龛等。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可追溯到距今900年中国北宋时期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到了明清时期,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中国南方的福建、浙江等地广泛流行,且工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明代陈世懋在《闽中疏》中感叹“闽中桥梁甲天下”,清代周工亮也在《闽小记》中描写:“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体现了木拱桥在建筑艺术上的精美。木拱桥既变溪涧为通途,又可供人们乘凉歇息、躲避风雨、观光游览的胜地。桥屋置神龛可供人们祭祀神祇,表达了建桥者和民众祈盼风调雨顺、国泰、大吉大利的朴素愿望,因此木拱桥成为当地民众信仰精神的寄托,也是造桥技艺得以延续的源泉。

桥为桥匠所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多在家族内部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目前已确认的传承世家有浙江省泰顺县董氏造世家、福建省寿宁县徐、郑氏造桥世家、屏南县黄氏造桥世家、周宁县张氏造桥世家。

近现代以来,木拱传统营造技艺日益式微。据调查,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五十年间,浙江、福建两省因自然与人为原因损毁的木拱桥超过现存100多座的总量。分布在福建宁德调周宁县、寿宁县、屏南县等地的木拱桥主墨工匠相继去世,曾独立主持建造木拱桥的主墨工匠现存世者屈指可数且年事已高,泰顺的董直机已83岁,寿宁的郑多金已81岁,屏南的黄春财也已73岁。现存木拱桥大部分分布在温州市、丽水市、宁德市境内,达78座,多位于偏僻且不通公路的山芡,造桥工匠也基本上集中在这里,仅50余人。

近年来,我国重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拨付大量资金维修木拱桥。泰顺董直机新建了同乐桥、琼华桥,周宁张氏桥匠修建了周宁后坑桥、屏南百祥桥、晏桥,寿宁郑多金徒弟郑高雄建造了寿宁张坑桥、长濑溪桥、闽侯远济桥、屏南黄春财修建了金造桥、新建了双龙桥,为浙闽山区人民的交通提供便利,还为旅游点增添新景色,使木拱桥传统营技艺得到延续。

猜你喜欢

造桥拱桥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从造桥说起
美丽可持续
芦溪
水里的“小拱桥”
林山造桥
贝壳帮忙来造桥
蛋壳与拱桥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高一物理能力月月赛(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