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小期盼”引发的学生“大压力”
——应对高中生情绪问题的案例分享

2022-04-01■文/张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小鑫挫折高中生

■文/张 翠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至关重要,高中是人一生中最有朝气和理想抱负的阶段,高中生大多充满活力,敢想敢为,同时,他们承载着家庭的期盼,难免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高中生的思想观念还不太成熟,心理状态不够稳定,不能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对此,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并多加引导。下面,笔者结合班上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谈谈教师如何应对高中生的情绪问题,以促进其心理健 康发展。

一、不是身体问题,而是情绪预警

在高二刚接班时,笔者班上的小鑫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实际上性格很活泼,篮球打得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小鑫的独立性很强,他和父亲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但他的父亲需每天开车到外地工作,白天基本不在长沙,所以很多事情要靠小鑫独立完成。父母对小鑫比较放心,很多事情都支持他自己做决定。但就是这么一个在家长和教师眼里都靠谱的人,在临近高考时,却因为情绪问题做了一些不靠 谱的事。

在临近高考的某天早上,笔者一起床就收到了小鑫发来的信息:“老师,我今天不舒服,想请假。”“好的,你好好休息。”笔者如此回复道,但有点担心,考虑到白天小鑫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笔者在上完课后给他发了信息,询问他情况是否有好转,是否需要帮助。很快,小鑫回复了,表示自己的症状有所好转,笔者心里才踏实。

第二天一大早,笔者又收到他的信息,还是短短几个字“老师,身体还是不舒服,想请假”。笔者问他是否去医院看了医生,但等了好一会儿,小鑫还没有回复,笔者便给小鑫的父亲打了电话。小鑫的父亲说:“小鑫没有生病啊,我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喊他起床了,一切看着都正常啊。”“那是怎么回事?”说完,笔者把小鑫昨天请假的信息截图发给小鑫的父亲,他的父亲仔细回忆了一下,说:“昨晚我回去看他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他晚上一个人在卧室,很晚才睡,不像是生病了。”听完小鑫父亲的话,笔者开始担心小鑫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或者怕父亲担心而隐瞒病情。快到中午时,笔者收到了小鑫的信息,他表示第二天会按时到校上课,笔者认为应该是他的父亲做了思想工作,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敏感,出于对他隐私的尊重,笔者没有刨根问底,只简单回复“好的”。

但只隔了一天,小鑫又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这次笔者决心弄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情况,于是告诉他请假需要家长发信息,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下午小鑫回校上课了。笔者故意没有找他,并在巡堂时有意识地多关注了他,发现他在上课时总是趴在桌子上,心不在焉的样子,下课后,笔者明显感觉到他在跟其他学生聊天时也打不起精神,颇有强颜欢笑之感,跟以前那个活泼向上的样子大相径庭。笔者不禁思考:“这孩子怎么了? 应该不是身体不适,而是心理不适吧!”

二、家校合作寻找症结,“小期盼”引发“大压力”

为了了解小鑫目前的心理状态,笔者决定找小鑫谈谈。于是,在晚自习前,笔者约小鑫到操场上一起散步,希望能够和他像朋友一样交流,了解症结所在并帮助他打开心结。为了缓解小鑫的紧张情绪,笔者先问了他在上海读书时的事,询问那里的饮食习惯跟长沙有什么不同。渐渐地,小鑫放松下来,于是,笔者趁机问他最近身体哪里不舒服,他告诉笔者自己总是睡不着,睡眠质量也不好。笔者问他多久了,小鑫说:“大概快一周了,从上海回来就感觉睡不好,总是很晚才睡着,还总是惊醒。”“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笔者继续问道,但小鑫没有回答,而是停了下来,叹了口气,欲言又止的样子,眼神也有一丝闪躲。于是,笔者静静地陪在他旁边,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见他没有回答,笔者拍了拍他的肩膀,并对他说:“偶尔睡不着很正常,你别着急,我也总是失眠,主要是太累了,你晚上可以听点助眠音乐或者做下冥想,也许会有帮助。”他默默点了点头,还是没有回答,笔者看马上要上晚自习了,便先让他回教室上课。但笔者深知失眠只是表象,并不是原因。

接着,笔者跟小鑫的父亲联系,告诉他小鑫最近总是失眠,让他多关注一下。后来笔者又与小鑫和小鑫的父亲进行了沟通,发现小鑫睡不着的原因是家庭的期盼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家里专门供小鑫从外地来长沙求学,就是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希望他考上名校。同时,小鑫的家长总是拿小鑫跟其他人做比较,强调自己的付出,无形中给小鑫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加上之前专业考试失利,这让心智本就不太成熟的小鑫彻底崩溃。

结合小鑫这几天的表现,笔者明白小鑫的情绪问题:在家庭的期盼与现实出现反差以后,产生了巨大压力,从而以逃避的态度对待挫折和失败。于是,笔者决定对症下药,与其进行深入沟通,但小鑫拒绝进一步沟通。

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释放其心理压力

两天后的中午,笔者去操场散步时看到小鑫坐在跑道旁边的台阶上,便走过去默默地坐在他旁边陪他。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口了,说了一些很悲观的话,笔者连忙开导,并尝试跟他进行深入的沟通,争取打开他的心扉,让他正视校考失利这件事,学会成长。

笔者先向他表达了安慰,表示自己在情感上支持他,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还说了自己在学生时期遭受的挫折。接着,笔者告诉小鑫必须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化压力为动力,高考冲刺还在进行中,接下来必须努力拼搏。小鑫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好像进入了恶性循环,压力大导致焦虑,焦虑导致失眠,失眠精神不好就更加焦虑。笔者告诉小鑫把心里话说出来就会舒服很多,并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鑫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袒露心扉,笔者总结了一下,大体有以下五点:一是不想面对失败,有逃避心理;二是内疚和后悔,总想着当时参加校考时再努力一点,可能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三是文化学习方面有点随心所欲,不够自律,吃不了苦;四是怕其他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五是家庭期盼导致的压力,一方面感觉对不起父母的辛苦付出,另一方面又受不了他们的唠叨和责备,觉得他们不能理 解自己。

听完小鑫的诉说之后,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与他进行了沟通,以帮助他调节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一是鼓励他正确面对挫折,告诉他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心烦和焦虑是正常反应,但要采取措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振作起来;二是用其他学生的真实经历告诉他,校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凭联考成绩一样可以进一所好的综合性大学(帮他重新找到目标和努力方向);三是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专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现在能控制的因素),鼓励他把对校考失败的失落转化为文化学习的动力;四是面对家庭的期盼,建议他多换位思考,并鼓励他找时间和自己的父亲谈一谈。在沟通结束后,笔者感觉小鑫整个人轻松了很多。

在小鑫主动与他的父亲沟通后,笔者给小鑫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想了解一下小鑫在家的情绪是否好转,并说明了小鑫之前出现反常行为的原因。听完之后,小鑫的父亲表示家人对小鑫的期望很高,倾尽全力培养他,只想给他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却忽略了小鑫的心理状态,以后会多注意。听完小鑫父亲的话,笔者告知小鑫的父亲接下来要多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变自己的态度,调整好状态。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父母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有助于孩子快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失败也是一种成长。二是小鑫的前途不可估量,只是换了个赛道而已,不要表露失望情绪。笔者耐心地跟小鑫的父亲分析了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区别和就业前景。三是针对小鑫的不自律和畏难情绪,努力做到家校合力,及时引导。笔者把对小鑫的学习要求告诉小鑫的父亲,请他全力配合,并每天及时跟小鑫的父亲反馈小鑫在学校的情况,鼓励他在家多陪伴和鼓励小鑫。

最终,在笔者与小鑫父亲的共同努力下,小鑫考入了一所比较好的综合性院校,他自己和父母都很高兴,觉得终于取得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在高考的路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调整好学生的心态,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能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及时调整好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并引导他们多在意过程的付出,少聚焦最后的结果。此外,教师应引导家长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引导,以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经过这件事,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师的责任重大,同时认识到教师鼓励的语言、善意的行为和豁达的心胸都很重要,因为教师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情感、心理甚至一生。

猜你喜欢

小鑫挫折高中生
一份“弃而复得”的助学金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一张照片
挫折使我更坚强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半夜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