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安全”上门

2022-04-01张晓虹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3期
关键词:崂山一村周国平

张晓虹/文

题图为志愿者们戴上统一的袖标,活跃在街道、社区、楼宇之间,传播消防安全知识

元旦夜,周国平在家里匆匆吃了晚饭,便赶紧套上橘色的平安志愿者马甲,伴着万家灯火,准备出门巡逻。一出门,刺骨的寒风直往脖子里灌,周国平用手把外套领子提了提,匆匆钻进了夜色中。像这样的平安志愿者在浦东新区还有很多。2021年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在陆家嘴区域已经招募志愿者5000余人,其中有32 支成熟的志愿者小队投入了日常工作。他们活跃在街道、社区、楼宇之间,以“送服务上门”的方式,将消防安全知识精准投放到老百姓的手中。

一支有故事的志愿者团队

2022年元旦假期期间,50 岁的崂山一村平安志愿者队队长周国平比往年更忙,今年的元旦巡街任务,周国平被安排在机动岗位。与固定岗位不同,周国平这样的“机动部队”,整晚都要穿梭奔走在居委会的管控区域。“没具体计算过要走多少公里,反正从居委会出发,东方路、崂山路周围都要绕上一圈,边走还要边观察,一个小时内能走两圈吧。”周国平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为了大家的安全,这点事儿不算什么!”

说起志愿者,就像打开了周国平的话匣子。年轻时的他曾工作于宝钢宣传科,2008年街道急需人手,他便来到陆家嘴街道安全科工作。与安全工作朝夕相处的4年让他深刻领悟了什么是“安全无小事”,也让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安全心得。其间,他还被街道选派,前往世博园担任2010年世博会志愿者。这段志愿经历虽然短暂,却给周国平留下了可以品味良久的思考:志愿精神的理解,团队分工的感触,消防工作的方向……

2012年,带着一身平安志愿者工作的经验,周国平来到陆家嘴街道崂山一村居委会担任居委会副主任兼平安志愿者队队长。这里地处浦东新区,毗邻陆家嘴旅游观光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崂山一村的安全不能有丝毫闪失,富有责任心的他一干就是10年。

2022年元旦前,周国平带着志愿者团队的成员研究培训世博志愿者的手法,专门针对45 名平安志愿者进行了培训。一方面是巡逻时如何进行消防宣传,另一方面是发现问题时如何劝阻,力求达到“零火灾、零事故”的预期效果。宣传上横幅、微信等各种手法同时发力,居委工作人员还逐个门洞张贴告知书,挨家挨户发放承诺书,对一些重点消防难题反复做工作。分工上也借鉴了世博的岗位安排,将工作强度、岗位特性等因素考虑进去,先标出每一个关键位置,再根据位置安排合适的平安志愿者轮流值班。比如弄口的固定岗位分别需要2 名志愿者,居民区的楼道、逃生通道等特殊位置也要安排2 名志愿者坚守。另外,在弄堂里来回巡查的志愿者也必不可少,但考虑到这个岗位工作强度大,因此安排6 名志愿者轮流巡逻。在周国平的布控安排下,居民们度过了一个安全的元旦假期。

说起这支志愿者团队,周国平表示有的志愿者故事是幸福的,72岁的徐金英就是这样一名平安志愿者。15年前,被确诊为乳腺癌的她曾以泪洗面;10年前她迈上了社区志愿者的道路,心情好了,身体也逐渐好转;6年前,她积极报名了崂山一村平安志愿者的工作。往年春节的小年夜、大年夜,她都坚守在平安志愿者的岗位上,这股劲头也带动了不少居民。

也有的志愿者故事充满遗憾。张秀云的母亲瘫痪在床12年,1月4日,医生开出了病危通知。1月6日那天,本想去看望母亲的她听说母亲有好转,想到傍晚5 点要值班,便没有前往医院,谁知这竟成了她的终生遗憾。第二天,安排好母亲的后事后,张秀云强打精神赶回居委,继续完成平安志愿者的各项工作,直到过年前一天她在朋友圈发布了简短的悼文,大家才知道她家出了这么大的事。

一份“消防安全体检”

周国平所居住的崂山一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北部,西至东方路,北至栖霞路,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工人新村,由上海烟草公司,上海船厂和上海海运局联合建造。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谈不上宽敞,但在当时能住上的也算是条件好的人家了。

历经五六十年,如今的崂山一村存在楼体结构旧、线路老化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多是砖木结构的房屋,居民在用电时特别容易产生故障电弧,引发电气火灾。为此,浦东支队积极探索适合老旧住宅消防安全需求,科学、经济、有效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一件“高大上”的智能防火“神器”——电气火灾故障电弧探测装置,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2021年9月,浦东支队联合崂山一村的平安志愿者来到了崂山一村小区,为小区的老人们送上了一份“消防安全体检”。除了平安志愿者,支队还带来了一批来自电气行业的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他们查看了配电房、电表箱以及公共部位电气线路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告知居委和物业人员,并给出了整改建议。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在“体检”过程中,周国平发现,住在5 号楼2 楼的郭阿姨家的插线板有部分损坏,还有很多大功率的电器同时插在一个插线板上等情况。在电气专家的建议下,郭阿姨家里换上了新的安全的插线板。

“体检”结果不是很理想,老小区固有的毛病一个不落,于是前面所提到的“防火神器”登场了。这件神器既是一个电气火灾故障电弧探测装置,同时也是实时检测装置。通过对家庭电气线路的实时检测,区分电路中每一相线上的正常工作电弧和故障电弧。如果发现有故障电弧,它就会同时在居民楼和小区门卫处发出警报,并及时切断故障电源,有效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它的到来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风险等级,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气火灾故障电弧探测装置安装工程被分为了几个阶段。去年9月中旬,浦东支队与电气专家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测,并完成了图纸绘制、施工方案制定和安装维护协议的签署。从9月下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施工安装,持续到10月下旬,共计为崂山一村的6 个单元楼总共144 户提供免费安装服务。

考虑到尽量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全部安排在工作日,每个单元楼一天,每个楼层的实际施工时间是半小时。小区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也让施工进程一切顺利。

要发挥电气火灾故障电弧探测装置的全部作用,仅仅只是装上还远远不够,想让居民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怎么能缺了使用提示。这时,周国平带领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就发挥了作用。居民朋友们经过楼道时不难发现,每个电气火灾故障电弧探测装置的周围都贴有简单的操作声明。除此之外,每个住户还会收到由志愿者送出的宣传手册,内容包括了电弧、故障电弧、装置使用和正确用电习惯等知识。同时,周国平也提倡邻里之间友善互助的精神,比如,5 号门3 楼的一位98 岁独居老奶奶家,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对电气火灾隐患不够敏感,但如果街坊邻居发现了警报,也可以及时提醒老人注意,并帮忙排查隐患。

一个小小定时器

对装在外面的电气防火装置,周国平觉得还不够,他认为应该在根源上解决独居老人的防火安全问题。

人老了,最容易忘事,煤气灶上,壶里烧着水、锅子上炖着鸡啊鸭啊的,人去了另外一个房间看电视,或者到楼下散步、买菜,结果水烧干了,锅底也要烧穿了。有位年逾八旬的老伯就是这样,半年里已经发生三次了,一次是炖鸽子,一次是炖老鸭汤,还有一次是蒸蛋,邻居已经闻到味道不对了,千敲门万敲门就是没人开,打了119,只好破门进去。鸽子啊老鸭啊全都成了一团黑炭,锅底已经红了,再晚上几分钟,厨房的吊顶都是易燃物,烧起来,那可不是一户两户的事情。

事发后,当事老伯还挺倔,还不觉得有啥可怕的。周国平急了,他在网上找了几个类似的火灾,打印出来准备上门拿给老伯看,让他一定要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转眼一想,这好像还不够,他又在心里拟了几句话,一句是“出门三件事,灶头上火开着吗?电暖器、电热毯、空调关了吗?钥匙带了吗?”一句是“人离开家千万不要忘掉关煤气”,电脑里敲出来打印出来裁切好,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带上透明胶,前面一句贴在老伯家的大门后面,后面一句贴在吸油烟机上。

尽管如此,想到社区里的300 多位独居老人,周国平的眉头还是舒展不开。他知道自己得想点办法。灶头上火开着,叮嘱老人一直等在厨房,那不现实。让老人告诉自己要记牢,人老了,明显做不到。一次逛大卖场时,周国平看到在售的计时器,有了主意。他和志愿者团队的几位同伴一商量,网上找,打电话,终于联系到一个厂家,订了一些计时器,准备挨家挨户上门发给独居老人。

计时器到货了,有番茄,有苹果,还有小狗小猪什么,花花绿绿一大堆,都超级可爱。按说直接发下去就可以了,但周国平偏不,他先和志愿者队伍的同伴一道研究怎么使用,比如铃声大小怎么调?蒸馒头应该放什么位置?炖汤应该放什么位置?电池装在哪里?没电了以后怎么替换等等。

到了老人家里,周国平带着志愿者们手把手教老人怎么用,什么情况应该拧到什么地方,走的时候,他还一再叮嘱老人定时器一定要用起来。

就这么一个价格不到10 块钱的定时器,解决了独居老人爱忘关煤气的大问题,从根源上,大大解决了老人的防火安全问题。老人安全了,周国平也就放心了。

有心人周国平,平时在居民区巡逻时,都会带些前面所说的各种可爱造型的定时器,遇到需要的人家,送上一个,还给他们讲解用法。他还会特意看看灭火器的有效期,叮嘱居民到了规定时间,一定要拿旧的灭火器来居委换新的,还有灭火毯,有的居民说找不到,他就在公共部位钉个钉子,再挂上一个两个。他说,志愿者工作,做就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将一失万无。

猜你喜欢

崂山一村周国平
好梦何必成真
在水边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崂山茶事
登崂山
编制崂山
崂山又日新
一村三英烈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