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学新路径 蓉园小侠意气扬

2022-03-31章曦文胡怡陶金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化武术动作

章曦文 胡怡 陶金

武术课程引入小学教育科学化,深入研究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基本模式等问题,是构建适合小学生武术教育的好路径。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以武术教育作为切入点,以“探索教与学新型模式”为基本途径,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本文浅析蓉园小学武术教学科学化实践路径,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武术教学策略,即武术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评价科学化和课程体系科学化。

一、德艺兼修、以武树人,实现教学目标科学化

古時拳师收徒必须观其德,察其功,两者兼备方可。由此可见,武德自古以来就是武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武术教师在武术实践教学中,要制订“德艺兼修、以武树人”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进行武术技术动作的传授,而且要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影视资源向学生介绍岳飞等民族英雄,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道德榜样意识。其次,在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武术礼仪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向小学生讲解武术礼仪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施礼习惯。最后,在进行武术教学中的对抗性练习时,教师可以将对抗性练习转变为以武会友、切磋武艺的方式,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不畏失败的武德武风,充分发挥小学武术教学在育人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以武术为载体,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武术文化礼仪的基础上,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勇敢品质、培养吃苦耐劳意志及培育民族精神等目标。

二、短小精炼、简单易学,实现教学内容科学化

回顾武术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脉络,武术其实蕴含了浓厚的对抗性与竞争性。但在小学武术教学当中,部分武术教师仅仅停留在技术动作的简单讲解与示范,而不能使学生体会每一个动作、定势中蕴含的技击攻防含义。

小学低年级的武术套路编排主要选择以大肌肉群体活动的简单动作,如步型、手型、步型和手型相结合的单一动作,或几个单一动作的有机组合,套路演练路径以原地或单一方向直线为主。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逐渐过渡到有小肌肉群体参与的大肌肉群体性的武术动作,适当加入滚翻、扫转、击拍等类型的技术动作,套路演练路径以左右方向直线为主。

基于此,小学武术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易学易掌握的单个武术动作进行引导式教学,同时安排符合小学生的简单对抗练习,加强学生对技击攻防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小学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要以传统武术套路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形成“短小精炼、简单易学”的套路进行教学,避免因教学内容复杂、课时不足使武术教学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三、以趣导学、游戏助长,实现教学方法科学化

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转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创新武术教学模式,实施“以趣导学、游戏助长”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武术教学的科学化。

其一,教师可以播放武术表演、武术比赛、武术对练等视频,通过形象直接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致和期待。

其二,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坚持练习,因此可以播放诸如《中国功夫》等类型的音乐或歌谣。

其三,在进行单势技法和组合技法的编排中,教师可以根据动作特点和攻防含义,设计朗朗上口的口诀,如“马步稳稳扎,拳冲胸腹部”等。

其四,在教学中组织趣味游戏或比赛,如“你说我做”游戏,学生在教师口令下变换手型、步型、单势技法等。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着重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在技术组合的学习中形成较强的攻防意识。最后进行技法组合的串联以形成完整的套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动作的节奏和特点,形成对武术的技术体系和发展脉络清晰的认识。

四、多元主体、多维指标,实现教学评价科学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反馈机制,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小学武术教学科学化,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多维指标”的评价体系。

其一,教师应在新课标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构建特色评价指标体系,从课堂参与度、课后、课间、课外活动、家庭自锻等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发现在教学中是否存在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教学方法运用不灵活等问题,切实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效能,使其为教学管理服务。

其二,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监控体系,对学生实现量化评价,客观准确地反映武术修习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情况。武术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丰富化,并将此标准贯穿到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去,真正做到以评价促进教学科学化发展。

五、学科融合、“武”动精彩,实现课程体系科学化

武术教学体系优化,有助于学校武术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实践。蓉园小学以成熟度较高的武术学科教育为全局依托,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糅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心理等学科,且将武术要义渗透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劳动教育中,在全校形成一张以“武”为线编织而成的紧密网络,完成学科的大融合和大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形成跨越单一学科性的1+N学科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学科融合的推进,武术课程开展应当逐步走进文化课堂,深挖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重视武术文化价值内涵,实现武术课程体系的科学化。

小学武术课程的教育科学化要基于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以规律性、实效性和专业性的标准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构建武术教育科学化教学体系,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未来,蓉园教师将扎实践行,让武术文化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小学武术1+N课程综合化研究”(项目编码:A-14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化武术动作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下一个动作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