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谣言总是传播得很快?

2022-03-31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传言辟谣

我们常常可以在网上看到谣言,尽管辟谣紧随其后且很卖力,但效果看起来并不理想。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的一些往事。从小学到高中,班上总会针对某个女生出现一些传言,无外乎和懵懂的情感有关。许多年后,这些谣言成為看客们回忆青春的谈资,而自始至终,故事的真假、始作俑者是谁、漩涡中的主角是否受伤,都无人在意。

为什么谣言总能轻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传播得快且持久呢?

一个原因是,谣言往往被杜撰得细节逼真、剧情跌宕、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这些特质满足了人们“吃瓜”的需求。就好像,看到离奇的社会新闻、离谱的影视剧情时,我们便会抑制不住自己熊熊燃烧的分享欲一样。谣言在传播过程中迎合了人们的同情心理、宣泄心理、从众心理等。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苏鲁什在研究中也验证了该结论,他认为:人们天然具有传播那些更加耸人听闻、添油加醋的消息的倾向,这些消息也更加符合求新的心态。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大脑对负面信息有偏好,面对负面信息,出于自我保护机制,我们会变得更敏感,更容易激发情绪。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安全需要是在第一位的。

“2012世界末日”的谣言算得上是个典型例子。当时,为了在“末日”到来后求生,美国人罗伯特·维希诺在加州附近的沙漠地区打造了一座末日城堡,号称地球上的“诺亚方舟”。每间房需要支付最低5万美元的租金才能入住,价格不算低,但为了保命,不少人抢着送钱。生活中,长辈常在朋友圈转发养生谣言,其实也是出于相似的原因。

每当有突发新闻冲上热搜时,都会有大量谣言滋生并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尽管官方会及时辟谣,但小道消息总是野火燎原般烧不尽。《科学》(即Science)刊载的麻省理工学院“社交机器实验室”科学家团队的研究论文证实,假新闻被转发的几率比真新闻高了70%左右。这个数据,对应了马克·吐温的那句“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正是谣言的那个“系铃人”?如奥尔波特所说的“每一则谣言都有听众”,面对种种传言,如果我们能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偏听偏信,不“吃瓜”也不“信瓜”,谣言是不是就能少一点、传得慢一些?

猜你喜欢

麻省理工学院传言辟谣
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基于大数据的公众网络行为研究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喂,110吗?地铁上有人在作妖
美国MIT现代光学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着火谜案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团队开发“社交T—shirt”
多元与协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评价特征与启示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一起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