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平心上的倒刺

2022-03-31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刘雷区关心

看到你那么难过,我能做些什么?我想,你需要安慰。可安慰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却是个技术活儿。我需要眼神真一点,给你多一些关注;再靠近一点点,给你多一些温度。朋友,你可以好起来,即使没那么快。因为我会一直在。

安慰的“雷区”:我让朋友更焦虑了

上周,心理辅导室门口的“心语箱”接收到一封来信。字迹清秀,但越往后字越潦草,看起来像是一位正感到烦躁的女孩子写的。信里面,呈现的是写信人遇到的跟朋友之间的沟通问题:很关心朋友,却总是无法将自己的关心准确地传达给对方,有时候甚至越安慰越糟糕。还没有来得及给这位同学回信,她已经主动出现在了我面前。

眼前的女孩子梳着整齐利落的马尾辫,戴着一副款式简单的眼镜,皮肤白白的,皱着眉头。看见我时,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老师,我等不及您回信了,我得当面跟您聊聊。”

她叫小吴,是高二理科班的一位学生。小吴的人缘很不错,但这两天,她因为朋友小刘的事情非常烦恼。小刘的成绩一向不错,但最近一次重要的考试没有发挥好,成绩下滑了很多,而其他朋友又都考得理想,对比之下,小刘的压力更大了。小刘情绪很低沉,一周过去了,仍旧闷闷不乐,深陷在自己太差劲的想法中。看到朋友持续消沉,小吴非常担心。这天,看见小刘坐在教室里,没有去吃午饭,小吴立即抓住机会,绕开班上其他同学,兴冲冲地走过去坐在小劉对面,努力安慰起对方:“没关系,下次你会考好的。我以前成绩也不好,从小学起就经常被批评。初中时英语很差劲,以至于害怕考不上高中。但是埋头苦学还是很有用的,你看我现在英语还可以吧?这次还进步了好几名。所以你只要再加加油,多刷刷题,一定也可以的!”没想到,听完这些话,小刘表情复杂,紧皱的眉头一点也没有松开,反而显得更焦虑了……

生活中,本着一片好心去安慰却反而“踩雷”的情况并不少见。小吴忽视了朋友的不安状态,自己滔滔不绝,这会导致对方的感受很可能是:“小吴很自我,只会关心自己。”“明知道自己考得不好,小吴却还说那些话,她会不会是在炫耀。”于是,小吴的安慰注定会走向“失败”。其实,真正的安慰是与痛苦的人建立联系,给予遭受损失或打击的人心理上的慰藉。而教对方做事、做人等,则是安慰的“雷区”。除了小吴的“人生导师型”操作外,“比惨型”的“比起××,你的痛苦不算什么”,“补刀型”的“痛苦是你自己的错”,“打鸡血型”的“要坚强,不能哭”,以及“无所谓型”的不安慰、直接无视等,都是安慰的“雷区”,这些做法,只会让朋友更加难受,甚至可能加深伤害。

朋友将脆弱的部分展现了出来,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支持,无疑会感到加倍的失望和无助。有效的安慰,到底该怎么做?

请你和我一起,先听听小彤的讲述——小李是我最好的朋友,内向,比较敏感。前几天,我们正一起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她却突然哭了起来。我立刻急了,赶忙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得先了解情况,才能帮她。

问了好几次,小李终于告诉我,她的父母准备离婚了。她很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反复的纠结、拉扯,让她感到非常疲惫,不知该怎么办。那天,她又一次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又一次朝她抱怨个不停。那个电话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听得很难过,却也没法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因为小李已经泣不成声。最后,我只能简单地拍了拍她的背,而且自己似乎也被她的情绪感染了,难过、无助感突然涌上心头。

我让小李靠着自己,好一会儿后,她的情绪才平复下来。我抓住机会重新提问,但她没有配合,我只能非常笨拙地把一个又一个从书上、电视上看到的“好办法”照搬过来。没想到小李却突然发作:“为什么要一直问个不停?你说的那些我早就想过无数遍了!”我被吼得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

听完小彤的讲述后,我向她提了一些建议,调整言行,以给予朋友合适的安慰。

我懂你,我在:创造“情绪空间”

1.表达善意,创造安全的倾诉氛围

看到朋友哭泣,小彤迅速意识到对方非常需要陪伴和倾听。可她太着急了,只关注到了“问题”,想赶紧解决,却忽视了自己反复追问隐私问题的行为,持续压缩着对方的“情绪空间”。作为安慰者,小彤应该做的是告诉对方“自己会一直在”,并避免批评和指责对方。

我分享给了小彤一些创造“情绪空间”的好句子:“我可能不太会说话,但是我会好好听你说的,你想说什么都行。”“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是想一个人静一静,还是让我陪着你呢?”

2.跟对方同频共振

能感受到对方的难过和痛苦,并非真正的共情。小彤需要做的,是先与朋友的情绪实现同频共振,我向她提供了一个参考公式:肯定情绪+理解认知+力所能及的帮助。具体而言,小彤可以说:“经历着长时间的拉扯、埋怨,你一定不好受,换成谁都难以马上处理好,你别着急。”“听了你说的话,你是不是担心他们离婚后,自己就会变成孤身一人了?放心,我和其他朋友都会陪你的。”“现在我们先回寝室,我帮你打热水泡泡脚,今晚早点上床躺躺好不好?睡不着也没关系。”

3.以好的非语言信息作为辅助

小彤的表现其实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简单地拍拍肩膀,是能给对方很大安慰的。与之类似的具有安慰效果的非言语信息还有:对方倾诉时,适当看着对方的面部三角区,不时点点头加以肯定,让对方继续说下去;如果对象合适,温柔地抚摸对方背部,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

高质量安慰:你、我、他,都能做到

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遭遇挫折,那时,被倾听和关怀成为我们内心的渴望。而在被安慰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在学习,下一次,自己也能以同样有效的方式将关心和爱意传达给需要的人。

1.关注情绪还是解决问题?

看见身边的人遭受打击,我们常会不由自主地生出“赶紧帮TA把问题解决好,那样TA就不会难过了”的想法。但研究却告诉我们,关注“人在问题中的体验”虽然不能直接解决冲突和问题,却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人的情绪。所以,安慰的核心其实是表达对人的关注,蕴含其中的是我们的善意以及双方情感的联结。下次,在对方需要时,记得告诉对方“我会一直在”,这比提出一大堆“好办法”管用得多。

2.不会安慰,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体验过高质量的安慰

如果我们自己在遭受挫折时,从来没有得到过一份无条件的倾听和关心、一份“高质量的安慰”,那我们自然也会很难做到“自己不曾体验的有效安慰”。关心他人是需要练习的。如果你的不擅长安慰源自不曾体验过,那现在,我想对你说:“每个人都值得一份无条件的倾听。当你需要时,别忘了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或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3.安慰者也会从安慰中受益

安慰是一种明显的利他行为,不过,在为“身处困难中的对方”服务时,作为安慰者的我们,也将收获多种积极体验:有“被需要”的价值感(“此时此刻的我对对方来说十分重要”),有与他人拉近心理距离的联结感(“对方愿意在我面前展露,说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很近的”),还有能回应他人情绪需求的“能力感”(“我是有能力陪伴他人的”)。所以,在能够倾听、关心他人的时候,大胆又谨慎地去做吧。

4.不勉强“低电量”的自己去安慰别人

虽说安慰对安慰者有益,但如果你已经身心疲惫,或带有强烈情绪,那便不要勉强自己。因为这一方面可能会让我们自身陷入能量被耗尽的境地,另一方面他人也无法真正得到我们的帮助。这并非逃避,而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苦恼的时候,不妨和朋友互相陪伴,安安静静地待一会儿。即便只是共同看一次日落,也会让自己得到很好的疗愈。

猜你喜欢

小刘雷区关心
如何面对“贴上标签”的关心
遇事不要慌
谨防“勾股”中的“雷区”
电话表白
你要避开的 “雷区”
因式分解八大“雷区”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药店认识
关心
巧过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