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022-03-31倪兰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制约因素贵州

倪兰

摘 要:2020年底我国实现全面小康,迎来后小康社会,实现了“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农业经济关乎“三农”问题,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对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自然环境、农业机械化、人才资源和风险管控进行分析,探索贵州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为促进贵州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制约因素;贵州;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22-03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民生民计,不论在哪个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在疫情阻击战中,农业与民生民计间的关系尤为紧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要“一减一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发展现代农业。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占地面积17.6万平方千米,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 826.6亿元,较2019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 539.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4.2%,较去年增加0.6%。可知,在贵州省各产业都在快速发展时,第一产业发展明显滞后,说明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探索影响贵州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探索贵州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相应党中央号召,因地制宜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山地农业,推行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推行绿色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新突破。近三年贵州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4%,5.8%和6.1%,虽然2020年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速达11.4%,但与其他各产业相比,农业发展速度仍然较慢。

一、贵州省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十年来,贵州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农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与其他农业大省相比(如黑龙江),甚至是与邻省(如云南)相比较,贵州的农业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貌有三种基本类型: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盆地面积不足10%。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 826.6亿元,相比2011年增加了12 2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为15.1%。贵州省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 539.9亿元,占地区总产值的14.2%,云南省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 598.9亿元,对比贵州省增加了41.7%。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农业机械化、人才资源、风险管控和产业融合入五个方面来对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一)自然环境差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是全省地貌的四种基本类型,其中丘陵和山地占到总面积的92.5%,耕地占比较少。贵州属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占据了贵州73%的土地面积。这种地貌对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利之处在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地表有很多裂缝,导致地表水容易转化为地下水,地表缺水,进而使得灌溉效率低下。

从下页图1中可以看出,有效灌溉面积和水土流失面积成反比关系。近十年来,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速有平缓上升的趋势,而有效灌溉面积增速呈平缓下降趋势。2019年贵州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 481.56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 153.99千公顷,占比为21.1%;本省水土流失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0%。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喀斯特地貌影响,有效灌溉面积较小,导致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的产出少,种植面积和产出不成比例。

(二)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贵州省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2019年,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增长率为4.5%,其农用机械总动力逐年上升,但增速仍然较慢。2010年的1.9%到2019年的2.4%,十年时间只增长了0.5%。贵州2019年农用机械总动力2 484.6万千瓦,只占全国机械总动力的2.4%,与东北地区2004年的农用机械总动力4 891万千瓦相比还相差2 000多万千瓦。在2019年,农用大中型机械拖拉机1.9万台,小型拖拉机数量为12.4万台,针对贵州山地较多,耕地间高度落差较大的自然环境,小型机械的使用数量比大型机械多。

贵州农机水平低的原因:一是自然地理环境,耕地零星分布不平整,耕地结构复杂。大部分耕地面积小、高度落差较大,四周分散,连不成片,难以广泛使用大中型農业机械器具。二是年轻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老龄化严重。老年劳动力缺乏知识技能,不使用农机,对新事物存在抵触心理。三是针对本地特殊地形地貌研发的农业机械,不足以满足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如种植茶叶和种植粮食农机差异性。四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金缺乏,很多农户依旧从事单一人工播种、收割。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在贵州省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对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人才短缺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若是拥有高层次对口人才,会改变人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加快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以便“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2019年贵州省人口抽样调查,大专及以上人口为2 136人,仅占抽查总人数的8.3%。如若按教育程度来判断人才层次,贵州人才是欠缺的。表1只是从抽样角度来估计贵州省人口教育程度,由此可以推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受教育程度会更低。改革开放以来,高素质综合人才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人才高度缺乏。缺乏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专业技能的劳动力是贵州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一方面,农村缺乏支撑性产业,基础性产业收益低,使得农村文化水平较高、有劳作技能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劳动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体系不完善,农民得不到完善的教育培训,导致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闲置,农民缺乏一技之长,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输出。gzslib202204011513

(四)风险防控,尤其旱灾防控不足

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灾害的严重影响因素之一,具有分布广泛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容易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2018年贵州省受灾面积为291.7千公顷,成灾面积为178.6千公顷,成灾转化率为61.2%。2018年旱灾成灾面积79.1千公顷,占总成灾面积的27.1%。总的来说,受灾面积到成灾面积的转化率比较高,近十年来此转化率在50%以上,旱灾的成灾面积在上升。

贵州有“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土,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的说法。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很强的渗水能力,降水过后,土层无法长时间蓄水,地表水容易通过岩石上的裂缝流失,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土壤含水率比较低,导致土壤逐步侵蚀。喀斯特区土壤侵蚀恢复难度要高于非喀斯特区域。

二、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从农业资源禀赋的角度,贵州农业经济受制约的因素有:自然环境,耕地面积少且零散,喀斯特地貌使得有效灌溉面积较小;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人才人力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创新力不够,劳动力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旱灾是该地区近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政策启示

1.改善种植环境,因地制宜。贵州是山区,耕地较少,并且零星分布,可以从资源禀赋出发,因地制宜,不同土地种植不同作物,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劳作效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要坚持做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高地表的蓄水能力。注重对喀斯特地貌技术研究,提高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完善乡村农业基础设施,修筑乡村道路,将零散的农业生产地区连接起来,减少生产成本。

2.注重特色小型农机研发,高效生产。贵州地理环境导致很多平原地区的大中型农机无法在当地使用,可以加大小型农机在乡村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户尝试使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在进行购机补贴时,可以再对农机后续使用及维修提供支持,让农户放心购买使用。加强农机、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系,促进农技农机的相互融合,提高农业人员的农机操作能力,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不断拓展特色小型农业机械的发展空间。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盘活劳动力。从城镇反哺农村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高新农业等,吸引城市人口和人才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农业的发展,需要与其它产业大融合,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吸引人才,研发新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当地独特农产品品牌,形成完整的生产—制作—销售流程。加快贵州省的农业发展步伐,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贵州各级政府及农业管理部门应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高学历和特殊人才的引进,适当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学会利用网络、物流、大数据等,利用“互联网+”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

4.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减少损失。贵州应该加大防控力度,减少旱灾成灾的数量。可参考在当地修建水库,在雨水季节储存水资源,充分做好旱灾准备;相关部门全年监控农业生产情况,提前预警,防范于未然;向农户宣传预防灾害的方法,以及组织农户集中学习等。

参考文献:

[1]  葛依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6-17.

[2]  周若青.贵州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益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10-12.

[3]  范荣尚.贵州省山地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44+247.

[4]  陈玲.对贵州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2,(4):24-25.

[5]  杨娜伟,陈建,李云伍,余小草,丁珠玉.西南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9,(9):244-246.

[6]  何永松.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人才队伍建设探讨——基于贵州省贫困地区的调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6):17-29.

[7]  黄建颉,罗兴录.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探讨[J].农学学报,2020,(5):97-100.

[8]  陈启亮.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与管理[D].重庆:西南大学,2017.

[9]  赵青松,兰安军,范泽孟,杨青.贵州省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定量[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7).

[10]  姜長云.后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开放导报,2020,(5):54-60.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制约因素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