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2022-03-31尹玉铃

文理导航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感乘法数学

尹玉铃

数感其实就是对数字产生的一种直觉感知,涉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数和量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数字含义的理解等。培养数感在估算、心算与判断数值大小及认识局部与整体关系等领域有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形成优良学习品格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结合知识特色与优势,灵活运用多元化、渐进式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结合实际生活素材,刻意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是一门典型的生活化学科,不仅教材中蕴涵着不少生活元素,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是无处不在,数的存在也相当广泛。为实现培养数感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授内容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使其在生活中寻找数、感知数和体察数,让他们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据此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比如,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请你们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指导学生自由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如黑板、窗户、门、书本等,彼此交流,使其意识到生活中经常需要数数,并将数的结果写下来。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1至5各数,拿出写有1到5的五张卡片,分别搭配图案,如1个蛋糕,2个苹果,3个香蕉,4个梨,5个橘子,使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数数结果,引领他们从小到大有顺序地排列。之后,教师采用类似的方法指导学习认识6至10,启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从1到10的数,他们会想到电话号码、生日、日历、体重、身高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精心设计课堂游戏,着重培养学生数感

游戏对小学生有极强的诱惑力与吸引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抓住他们喜欢游戏的好奇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法,使其在游戏中加强对数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游戏,将数融入游戏,带领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感知数,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分与合》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手指游戏,发出口令:将你的左手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你们一起数一数,现在有几根手指是竖着的?他们知道是4根,设疑:大家能否将竖起来的四根手指分为两个部分?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他们的反馈情况以简笔画形式来呈现,即为1与3,2与2,3与1三种分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左手翻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询问:刚刚是将4分成3和1,现在你看到4分成几和几?他们知道是1和3,将会质疑:分法没有变,为什么看到的结果却不同呢?使其想到原因是把手反过来了,刚才1在右边、3在左边,现在刚好相反。随后引导学生分析2与2、3与1,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科学设置计算训练,增强学生数感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以增强其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通过计算训练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数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计算训练,使其结合所学技能展开计算,深化学生对算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对他们数感的培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师先设计口算练习:14+3,7+6,30+4,6+17,5+26等,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结果,并分享各自的口算方法,使其感知数感,并由旧知识引出新内容,引发他们的计算兴趣。接着,教师结合教材例1情境图设问:你们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问题:小红跳多少下?小军跳多少下?明确问题:小红同小华相比多跳23下,小军与小华相比多跳28下,这表示着什么?分别怎样列式?使其口头列式,并把算式板书出来,让他们尝试计算出结果,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算法。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着重分析这两道题在计算时的异同点,使其在交流中总结:均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可采取相同的思路和方法,第一道相加时无须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须进位,通过科学训练增强他们的数感。

四、借助数学模型构建,实现学生数感培养

数感主要是一种直觉,是一种正确的思想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我感觉和体验,领悟其中的数感。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参与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数学表象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切身体验和感受,学生并不能主动参与数学模型构建,这会影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注重构建情境,给予学生直观的学习感受,结合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教学《四则运算》时,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趣,让学生在模型构建中形成数感,可借助生活化的案例构建教学情境:小明同学购买了一个存钱罐,用于积攒自己的零钱。一天,他打开自己的存钱罐,想看看自己到底攒了多少钱。存钱罐中有一元硬币8个,五角硬币4个,一元纸币7张。小明想要购买一个10元的文具盒,可以有哪些安排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构建模型。如用4个五角硬币和8个一元硬币;或者用7张一元纸币和三个一元硬币等。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同时使其掌握数学模型的构建方式,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借助问题探究解决,强化学生建立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经验中列举实例,使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内化、吸收及运用知识。

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有关分数的知识,课件中出示分数1/4,5/8,

3/5,1/3等,使其说出上述分数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回顾平均分的概念,讲述:一块饼是一个物体、长方形是一个图形、一米的线段是一个计量单位,这些均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一般称为“单位1”。让他们讨论这同以前所学的1有什么不同,意识到以前所学的1只能表示1个,现在学的1可以表示许多,体会到“单位1”的神奇。之后,教师设置问题:孙悟空给猪八戒分西瓜,将西瓜平均分成四份。“给你两份,行吗?”猪八戒嫌少,孙悟空想了想又说:“将这个西瓜平均分为八份,你要四份,可以吗?”猪八戒高兴地笑了,孙悟空也笑了,是谁聪明呢?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經验思考与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让他们走进生活,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六、关注动手操作环节,助推学生形成数感

同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具有典型的生活化、开放性、实用性和工具性等特征,很多知识都是前人经过反复试验获取的,而数感的培养也不能仅靠理论说教,还离不开实践活动的辅助与支持。对此,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需要关注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目标为学生制造与提供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在操作中思考与体验数感,由此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感。

比如,讲授《厘米与米》的过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拿出一根细线,随意摆放在课桌上,说出各自的发现,即为这根线是弯的,有两个头等,然后让他们将这根细线拉紧,确认是直的,指出:把两手间的这一段叫作“线段”,使其结合刚才的操作交流线段的特点。接着,教师现场示范折纸,打开以后由学生观察,发现出现一个折痕,指出折痕是一条线段,引出问题:你们可以折出比这个折痕更长的线段吗?比它短的呢?使其在小组内动手操作,讨论不一样的折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借助一些工具画出一条线段,交流所使用的工具及画法,然后重点介绍和示范用直尺画线段的方法,使其认真观察直尺上的“厘米”刻度,找出0的位置,指出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随后教师让学生用手指估测1厘米的长度,使其亲自动手测量一些身边物品的长度,如文具、书本、课桌和手指等,促进他们数感的形成。

七、积极开展课外实践,促进学生数感发展

数感的培养属于一项既长期又重要的任务,教师除了要利用好课堂时间,还需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自接触、调查与研究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数感。所以教师应以做好课内教学为前提,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增进课堂内外的有机联系,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搜集、整理及研究数,使其切实感受到数的作用和魅力,促进他们数感的发展。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习完这些理论性知识后,教师可积极开展课下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家中一些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体,测量出边长后正确使用公式计算出这些物体的面积,如餐桌、凳子、地板砖、案板、床、门等,使其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好边长数据,计算与统计,并按照面积的大小排列顺序,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感,并深刻体到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八、关注数的运算,打好运算基础

数感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运算的熟悉和理解,是对数及数学运算的态度和感觉。培养学生的数感,重点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数学运算,使学生在对数的计算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数学场景,感知具体的数量,提高计算速度,掌握计算的灵活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水平,带领、引导、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运算训练,使学生通过运算训练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学习《七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白雪公主受到恶毒后母的迫害,逃进了森林,走进了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在客厅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七个碟子,七个杯子,七把刀叉,七把勺子,在卧室里,还有七张小床,那么,小矮人的屋里一共有多少东西呢?现在,让我们数一数,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大家看看这些数字都与什么有关?是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关于七的乘法口訣。在背诵七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借助举卡片+抢答的形式,或者借助“转盘”游戏,让学生进行七的乘法口算,使学生在对学习充满新鲜感的同时,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讲过有关“七的乘法口诀”,在学生对“七的乘法口诀”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自编计算题,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九、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感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小学生又处于数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特殊阶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途径,科学地培养他们的数感,使其不知不觉地建立数感,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数感乘法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乘法猪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