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表达 迁移巧练

2022-03-31杨均

文理导航 2022年14期
关键词:迁移表达阅读教学

杨均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至关重要,它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探究文本表达特色,学习文本表达方法,并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进行迁移巧练,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从体会文本谋篇布局、品味文本语言风格、借鉴文本抒情特色、感悟文本内涵主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迁移巧练,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表达;迁移;巧练

小语界许多专家名师提出了“读写结合”“指向表达”“指向写作”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新理念。一线语文教师也强烈意识到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文本表达,进行迁移巧练,促进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表达特色,又如何有效、巧妙地迁移到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体会文本谋篇布局,活学表达策略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的主题鲜明、谋篇布局精妙。有的首尾呼应,层层递进;有的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它们都是小学生模仿借鉴的好范文。因此,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宝贵资源,结合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先生按照游览的顺序,真实地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出来,仿佛带着读者游览了一趟金华的双龙洞。文章的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课文开门见山,先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接着按游览顺序记叙了游览过程。在按游览顺序的主线描述中,作者还以溪流、泉水为暗线展开描写,仿佛在带着读者追寻溪流的足迹。文中两条线索巧妙融合,达到了“洞水不分离”的表达效果。整篇文章脉络清晰,读者对景物的方位、观察顺序与角度一目了然,作者巧妙的构思让人印象深刻。在学习这篇文章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文本脉络,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利用周末去游览了家乡被誉为“闽山第一洞”的玉华洞,要求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方法来写游记,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巧妙地将文本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二、品味文本语言风格,模仿语言表达

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如老舍的朴实,鲁迅的尖刻,丰子恺的幽默。选入教材的课文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这些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模仿、学习。如部编版课本第十二册《匆匆》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精妙的修辞处处可见,大量的叠词、短句,质朴而灵动,这就是朱自清先生作品的魅力。教学时,笔者积极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在朗读中欣赏感悟朱自清先生自然流畅、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在课堂练笔时,让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语言风格,写写时间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流逝的,学生的灵感瞬间被激发,文思泉涌,诗意盎然的文字在笔尖流淌。

部编版第十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以总述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开头,接着通过“速度快”“操纵自如”“左拐右拐”“挤过去”“平稳穿过”“急转弯”等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船夫在船多、拥挤、极窄三种特殊情况下,驾驶小艇技术娴熟、得心应手。不仅有正面的具体描写,还有侧面的衬托,形象地写出了乘坐小艇带给游客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在引导学生深切体味这些语言特色之后,笔者也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迁移训练。如写写自己骑自行车的车技或滑旱冰的技术,学生也能准确地用上这样的方法来描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第六自然段用淳朴温暖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等一幅幅淳朴、安宁、温馨的画面,笔者课后也安排了小练笔,要求仿写这个自然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品词品句,体会作者丰富细膩的感触与心绪,感受文字之美,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交流感受,分享阅读体会。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月下的某个情景,从看、听、闻、想等不同的角度写下自己在月光下的所见、所思,并开展朗读交流,互相评价补充。这样通过品味语言,模仿借鉴的方式进行练笔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借鉴文本抒情特色,巧练情感抒发。

小学课本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抒情性美文,这些文章是积累语言学习表达的绝佳资源。怎样借助这些资源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揣摩抒情语句,把握情感特征,并进行有效的借鉴模仿。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漓江水与桂林山的特点,作者在每句话的开头都先点出景物特点再具体描写。文章的语言优美,大量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这样的美文佳段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训练表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笔者在学生积累文本语句感悟表达特色后,进行了迁移训练。如以学校操场上的重阳木为素材:“操场上的百年重阳木真( ),( );……”学生在借鉴模仿中学到了表达的方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再如《慈母情深》中,梁晓声先生运用了独特的语言形式来描写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作者写出了母亲在恶劣的环境下辛苦工作的情景,表现了在生活的重压下,母亲的疲惫、迟钝、衰老。这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是震撼人心的。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情感呢?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深入品味这独特的语言,感受语言背后的精神力量,通过改变语言形式比较表达效果,并将排比句以诗歌的形式重新排列。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这种反复、倒装、排比的表达形式所产生的巨大情感力量。最后,让学生用这种语言形式写写自己最想感激的一个人。这样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充分交流中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语言迁移训练水到渠成。

四、感悟文本内涵主旨,学习立意确立

文章的灵魂是立意,它是一篇文章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弄懂作者表达文章主题的技巧,通过有效的模仿训练逐步学会确立文章立意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一是要通过抓中心句来感悟文本主题。如教学《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课文时,笔者不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领悟这种方法,还在课后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迁移。如以“真是个读书迷”为中心句仿写一段话,也可以选择一段文字,让学生在段前或段后增补中心句。

二是通过抓重点语段来感悟文本主题。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笔者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句,抓住“杰出”“爱国”这两个关键词,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在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时,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他战胜困难的决心,来感受他临危受命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华,主要围绕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个重点段落展开。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感悟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杰出才华。同时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怎样安排详略、为什么这样处理的,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写文章时凡是能突出文章主旨的内容,都应浓墨重彩详细描写,而其他内容则可以略写。三是通过抓题眼来感悟文本主题。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紧紧抓住课题,扣住题眼,指导学生学习捕捉文章主题和主题表现方法,让学生明白:确立文章的立意还可从题目入手。

五、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促进方法迁移

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排教学单元。中高年级每个单元都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十分明确地提出语文要素。在单元课文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贯穿方法的学习、总结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又通过“交流平台”进一步梳理、总结和强化语文要素,提炼学习方法,在“词句段运用”和“习作”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整个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单元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提炼出可迁移运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将阅读中收获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于自己的习作表达之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提出“学习批注的方法阅读”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两个语文要素。教学中,笔者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语句,针对各种心情变化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中练习仿写句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表达。在单元习作中,笔者先组织学生玩抢凳子的游戏,获取真实的游戏体验。接着引导学生交流游戏过程,笔者借助拍摄的游戏场景,重点指导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游戏结束后的想法和感受说清楚。再放手让学生习作,在习作评讲阶段,笔者针对学生习作中无法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清楚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以及伙伴在游戏中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动作,神态如何,观众的反应怎样等,指导学生把游戏过程写具体。学生在表达想法和感受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评讲时,笔者让学生回顾《陀螺》一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段落,同时选取习作中学生自己表达想法和感受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把想法和感受写清楚的方法,如直接表达或引用谚语、诗句等表达方式。让学生用上这些方法,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切身的感受表达清楚。这样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单元阅读教学进行整体架构,能切实地让单元语文要素在阅读和习作表达训练中落地生根。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积极引导学生揣摩学习文本的表达特色,并通过设计切实有效的迁移、仿写等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瑛.深入解读文本,寻觅言语秘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J].小学语文,2016(08):67-73.

[2]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周朝阳.文本细读,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0(07):20-21.

[4]张小平.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浅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8):524.

[5]邹春梅.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8).

[6]钱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初探[J].学周刊A版,2010(08):123-124.

[7]魏澄.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批注策略单元教学建议[J].語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21(05):101-103.

猜你喜欢

迁移表达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