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对策探究

2022-03-29郑蕴颖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应用策略核心素养

郑蕴颖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是培养的个性涵养、社区关怀、家国精神情感,以及主动发展、协作参与、创造实践等基本能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育是一个引导学习者身心、技能全方位发展的关键课程,作为每一个学习者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品格培养的关键支柱,核心素养的培育始终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育的价值追求,而家国人格情感的培育则是核心素养的重点和关键。因此笔者提出将家国人格情感素养教育为核心素养体系的主要部分,并贯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育中,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应用策略

引言:在中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也产生出了新的教育问题,部分老师很可能因为大量延伸和扩展了教材内容,而忽略了对课程本身丰富资源的发掘,从而在实际使用教育资源时会产生了舍本求末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充分意识到课程在教学中的关键意义,以此建立合理的课程设计思想,降低学生的复习压力,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价值体现

1、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国家在新课改教育政策中对所有课程进行的具体要求,还具有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健全道德、人生观和价值理念的关键意义,是保证学校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通过训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机会,通过训练学生具备准确的生命价值观和道德理念,通过重塑学生的行为规范意志,促使学生具备真正掌握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文明和弘扬历史文明的能力。

2、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要素

所谓历史与社会的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修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必修课,使学习者的认识技能、世界价值观和情感心态等得到了系统形成,从而突出了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的实质。所谓综合思维,是指运用历史眼光深入地理解当下社会的一门能力,一般基于认知内容角度,分为中外综合、古今综合、空间综合等。其中,中外综合指我国社会在历史、人文、地域等方面的综合;古今综合即当代社会与历史方面的综合;空间综合即地域、历史方面综合的三大点内容。历史意识是指对人类发展历程的自觉反映,包含了对历史事物的认同感、评价和认识。

3、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初中老师既缺乏对学生如何培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意识,也认识不到教育内涵的意义,更加没有有关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教育经历。从而在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策略研究的时候遭受到了诸多不利限制,同时课堂效果与质量也很难进一步提高。而尽管国家始终在大力推广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但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中的唯成绩论和师尊生卑的传统教育观却仍在影响着历史老师的课堂开展情况和成效。学生在课堂中主要地位的不突出使得老师的课堂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过于追求考试成绩的提升就会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训练。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历史理解能力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课堂中使用信息化的课堂辅助工具已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所以,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在训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同时,又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工具,为课堂增添新奇感和趣味性,同时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训练学生的历史理解。

例如:在教学《国土与人民》这一课程,初中的老师们希望可以使学习者更清晰地看到古代中国的领土辽阔以及随着历史发展中国领土的不断变迁,于是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工具,制作了从古至今中国领土的演变动图。把中国历史的演变和世界沧海桑田的变化都清晰的展现在学习者的面前,创造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情景,在降低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同时调动学习者的历史学习兴趣,培育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最后达到训练学习者历史理解能力的教育目的。

2、做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

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探讨。在培养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背景下,学科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环节。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需要以唯物史观为评价的基础,结合该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发展的眼光和批判性的评判方法对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还需要结合历史史实来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入来开展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因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人物形象要以多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且能够以正确的角度,加强判断历史人物的形象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整体质量。

3、巧用资料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新版的中国历史和社会教科书中增加了不少材料式资料和读卡,同时由于此类资料有着简明扼要、紧扣课本内容的特征,对教育实用价值较高,所以新教材也必须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运用。而在整部教科书中,读卡也发挥着一种信息补充的功能,但由于新教材因编写时间有限,而无法将知识点全面的展示,若采用读卡片的形式来加以展示,则可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并为教师对书本内容的拓展提供了好的条件。也因此,教师在开展有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仔细地阅读和分析关于乒乓外交的这一读卡片,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从而实现了对学生读书内容的一种很好引导。当学生们通过剖析乒乓外交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后,再结合当前的中美关系形势,能对建国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作出很好的把握。

结束语:在历史和社会学科的课程中,学生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那么课程老师就必须在课程中合理地融入学生对历史角色客体的评价教育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积极探究的机会,包括开展与课程有关实际活动的机会,并以此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踐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秋萍,杜玲.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

[2]吕小萍.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4).

[3]胡振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9(1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与社会应用策略核心素养
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