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美器械国产品牌正在崛起

2022-03-29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1期
关键词:器械家用医疗器械

刘馨蔚

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消费者结构正趋于年轻化,伴随而来的是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与升级。由于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对自我外在形象的关注,愿意花费更多的钱为颜值买单,颜值经济迎来指数级增长。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网民规模基本维持在10亿量级,而颜值经济的活跃用户规模接近4亿人,约占整体网民的四成,受众十分广泛。

伴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医美器械行业也得以飞速發展。

医美器械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

根据Medical Insight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无创及微创医美器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5%。医美器械的直销收益由2016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4%。该行业正处在并购整合期,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目前形成了以Apax Partners、El.En.、XIO、复星医药以及Hologic为首的寡头格局。

近年来,中国医美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仅为870亿元。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2020年飙升至3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92%。伴随着医美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医美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保持在每年超15%的同比增长速度。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6936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2021年全年将达到7819亿元。医疗器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也代表着相关生产技术的升级。作为医疗器械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的医美器械市场,也将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而迸发巨大的发展潜力。

医美器械,指的是除药物外应用于医学美容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按照国家药品监督局2017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美产品包含有源手术器械、无源手术器械、骨科手术器械、物理治疗器械、无源植入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等六大类。

近期,艾媒咨询发布《2021—2022年中国医美器械产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16—2019年,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行业略有回落,市场规模为425.4亿元,同比下降1.3%。随着疫情逐渐好转,行业得到快速恢复,2021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2022年或将突破60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医美器械企业身处医美行业上游,凭借行业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和高技术壁垒,受益确定性有保障,在疫情后快速复苏,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仍将继续增长。

从光电医美设备功能分类来看,全球光电医美设备的主要功能作用于皮肤,其中用于修身及紧肤的占比拔得头筹,高达37%,随后是嫩肤,占比26%。而中国人因其肤质以及对无瑕的审美偏好,因此中国光电医美设备的功能占比排名第一的是祛斑、祛黑色素等,达30%。但近年,修身紧肤的需求逐渐旺盛,热玛吉、热拉提、超声刀等抗衰以及体雕减脂类项目也风靡市场,预计未来此类项目的空间巨大。

八成市场份额被进口商占据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有近7000家医美器械企业,与制造相关的企业约为600家。从新增医美器械制造企业数量来看,2015年后新增企业数量开始出现小幅上涨趋势,2020年出现一个增量峰值,为152家。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国医美器械行业整体以小型企业为主,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多在200万元以下,占比高达60%。

从医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上游原材料企业由于替代性相对较高,议价能力低,毛利润在30%—40%左右;中游医美器械企业由于技术壁垒护城河,毛利润为50%—60%,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下游销售渠道主要以非公立医美机构为主体,毛利润也保持在40%—50%。

在股市板块中,医美器械企业更多从属于医疗器械或医美板块。随着中国医美行业的迅速发展,医美板块也持续升温,成为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近几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仅2021年第一季度,医美领域就有4起融资。其中,医美器械类品牌颇受资本青睐。由小米领投、顺为资本等参投的品牌COSBEAUTY获近亿元的B+轮融资;医美护肤及仪器品牌BIOLAB听研,则定位轻医美,以科技护肤和抗老功能为切入点,为95后女性消费者提供皮肤护理解决方案,获得天图投资数千万元资金注入。

中国医美器械行业因起步较晚、治疗理念及技术研究相对薄弱,目前市场还是由外资企业主导。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正规医美机构设备的市场份额80%由进口商占据。在中高端市场,飞顿、塞诺龙等海外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品牌力和影响力占领了这一市场。其中,以色列飞顿以32%的占比位居中国激光医疗设备市场榜首。而国产品牌大多占据中低端市场。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央及地方先后出台政策鼓励本土医美器械品牌发展。与此同时,国有品牌也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和投资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随着下游扩张、需求渗透、技术更新等因素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近年来,以奇致激光、半岛医疗和深圳GSD为代表的本土优势企业已具备不同层级的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品质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并且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报告》显示,在激光医疗设备市场中,2020年奇致激光紧随飞顿之后,占据18%的市场份额。

家用美容仪冲击新百亿级蓝海市场

自2015年开始,雅萌、Refa、松下、Tripollar等国际美容仪品牌相继进入中国。2020年1—6月,天猫国际进口美容仪新品牌入驻数量同比增长69%,发布新品数量同比增长129%,新品成交量同比增长606%。

疫情阻碍了人们的户外出行,但并未阻碍人们对于美和精致的追求。中国美容仪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家用美容仪凭借小巧精致、功能多样、黑科技加持等特点成为消费者的居家“新宠”,迎来了产品爆发。截至2020年11月底,天猫上家用美容仪产品累计交易额超过50亿元。其中,仅11月单月交易金额就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71.3%。2021年,在天猫“618”期间,美容美体仪器品类销量前五大品牌的销售总额达到14.8亿元。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为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放眼国际,虽然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发展正在加速,但是从市场保有率来看,仍然远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直播电商兴起后的下一个百亿蓝海市场。

《报告》认为,家用医美器械的技术壁垒低于医用器械,中国本土已经具备独立制造的能力。同时,人们对美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对具有便携、易使用、安全性高等优点的家用器械的需求也在提升。

近年,美容仪作为医美器械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红利,国有品牌开始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和投资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国产美容仪SEAYEO品牌创始人王崟指出,国产品牌之所以能在国际品牌大肆竞争间占据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一席之地,除了因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国人不再盲目偏好“洋品牌”外,还与中国制造业蓬勃的能量所引发的产品质量飞速提升有关,消费者更趋于理性,会为品质买单。

家用美容仪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市面上各类美容仪器层出不穷,但由于不同品牌的技术、研发水平存在差距,各品牌的美容仪在安全性和功效性方面也体现出不小的差异。对于生机蓬勃的家用美容仪市场而言,升温的同时还要“控温”,建立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未来的美容仪市场,将趋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优胜劣汰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部分品质落后的企业将快速被市场淘汰,而能够在研发技术上持续占据优势,发挥更加强势的品牌效应的企业,将占据发展高地,牢牢把握市场份额,成为新一代的行业领军品牌。”《报告》称。

猜你喜欢

器械家用医疗器械
一种家用紧急避难高层逃生装置的创新设计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肌肉锻炼机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国家质检总局抽查:12批次家用电动洗衣机不合格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健身器械
第一次挣钱
巧手DIY家用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