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往家乡的路

2022-03-29王新玲

资源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涵洞水泥路修路

王新玲

有人说,文学的零距离处是故乡。当我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我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动着,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拙劣的文笔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

我的家乡是豫西洛宁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的人们世代以耕田为业,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交通很落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子以前的真实写照,尤其是遇到连雨天气,村民穿着齐膝深的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在淤泥中艰难跋涉,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坑,再有牛畜蹚过,真可谓是一步一个脚窝,一个脚窝一支歌。天气放晴了,地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走起路来一不小心就会一个趔趄。驾驶车辆经过,不是熟练的驾车手,随时都有翻车的可能。

家中距离集市有七八里地,去一趟要翻过一道岭,穿过一个涵洞,再下一道岭。尤其是那个涵洞,洞里阴森森的漆黑一片,乡亲们都是凭着洞口的一丝亮光惯性穿过,常有不守规矩的人在洞里大小便,使得洞里臭气熏天。

夜色降临,别人家都已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饭香,我眼巴巴坐在村头等母亲从集市回来,心里想着,那个可怕的洞里会不会有妖魔鬼怪,母亲会不会害怕,不由得替母亲担心起来。后来我读了中学,要到镇上上学,重复着母亲走的路,翻过一道岭,穿过一个涵洞,再下一道岭,每每经过那个涵洞,心里总是不安,闭着眼睛,一路小跑,倒霉的时候,还会撞得头破血流。我和哥哥、姐姐就是在这样的路上,读完了中學直至考上大学。

殊不知,这还是抄的近路,如果要到集市上粜个粮磨个面,需要拉着架子车绕很远的山路,来来回回至少几个小时。

记得上大学的哥哥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感慨说,拉一车烟走十几里,耗上一整天,卖上100元,照这样下去何时才能走出贫困啊?或许在那个时候,修路的念头已在哥哥的心里生根发芽。

大学毕业后,哥哥经过多年的基层锻炼,个人能力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直面乡亲们的难题和诉求,要为村里修路的念头又一次萌生。说干就干,哥哥一边对接村委研究方案,一边发动乡亲们主动作为。

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工程启动了。磨破嘴、跑坏鞋,任劳任怨;出苦力、流大汗,无怨无悔,大有愚公移山之势。挖掘机、装载机分布在村子的南北巷子里进行道路“清表”整平,运土车来来往往穿梭不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械、人工配合默契,撒灰拌和、摊铺稳压、打实砼路有序进行。很快,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一点一点地通到家家户户门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前往集市的水泥路也打通了。乡亲们实现了曾经的梦想,再也不用“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历史是靠人改写的,乡亲们改写了家乡不通水泥路的历史,几代人的梦想实现了。乡亲们笑了,这里的所有人都笑了。因为这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如今的家乡,旧貌换新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水泥路四通八达,排排楼房拔地而起,阡陌良田金黄四溢,产业链蓬勃发展,张张笑脸满面春风,家家户户沐浴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好一幅靓丽的风光,好一幅意趣的图画。

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我美丽的家乡,我们必定有能力齐心协力奔小康。(作者单位:洛宁县自然资源局)

猜你喜欢

涵洞水泥路修路
周明扬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潮 汐
大运河淮安段石涵洞
《修路》教学设计
一条蚯蚓在水泥路面上蠕动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水泥路的面积
公路设计中涵洞的合理布设
南京一修路工人给他娘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