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石”成金奔富路

2022-03-29周强

资源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村落部落石头

周强

地处豫西伏牛山麓的嵩县九皋镇石场村,是一個低山丘陵且石头多的村落,这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没有想到,依托丰富的地质资源,石场村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而大放异彩,成为乡村振兴的“石头部落”样板。

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大观园

石场村位于河南中西部、外方山与嵩山之间的过渡地带,已有数百年的建村史,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因村中房屋及生产生活用品多用山石所制而得名,素有“石头部落”之称。该村依山而建,整个村庄清一色的石头房,沿山势层层升高,屋舍错落有致,洋溢着浓厚的乡土建筑艺术气息。

行走村中,目之所及皆是石头,有石林、石坡、石山,有石洞、石桥,还有石步道、石香炉……形态各异的奇石,更是漫山遍野。走进村舍,石头碾、石头磨、石头桌、石头凳、石头床、石头雕刻等随处可见,这些都是石场村能工巧匠的智慧杰作。

河南省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地质旅游专家杜开元介绍,石场村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岩溶地貌、古生物化石等构成了石场村独特的“石头科学文化”,地质与文化的巧妙融合形成了“村在地质景观中,地质景观在村中”的建筑格局。

石灰岩山体固有的岩溶特性,曾使石场村山上无树、地上无土、村中无泉、沟中无水,村民们靠天吃饭、等雨吃水,生活环境恶劣。

由于居于深山,村民建设家园时所用的石材,就取自村庄的周边,而且这些岩石都是一层一层地分布,厚薄特别适合打造成石板和石条。坚固的石材,也使这些古朴的民居完整地保存到现在。

地质文化点亮发展特色

“石头部落”真正走入大众视野,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

随着党和国家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石场村利用保存完好的石头民居与古村落资源,结合特色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景观,建起了旅游景区。石场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民也全部实现了脱贫。

嵩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郭炳飞介绍,看似普通的石头,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故事。岩层的厚薄、矿物成分的变化、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岩石的结构,都是地质历史的再现、科学知识的载体。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为“石头部落”旅游注入了新的灵魂。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按照地质文化村“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突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遵循“地质+生态旅游”的培育模式,发展与地质有关、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助力石场村走出一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民逐步富裕的农村农业发展之路。

石场地质文化村依托独特的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经济,提升“石头部落”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石头村。嵩县九皋镇党委书记师见武说,按照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理念,嵩县石场村一下子找到了乡村振兴的“路”,找到了旅游经济发展的“魂”。

“地质+旅游”合唱乡村振兴曲

以“石头部落”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地质文化村,保持了村庄原有的特性,以包容开放的“自组织”形式调动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的各项建设与产业开发,让村民根据自身条件自行设计、建设,全村整体统筹推进。

村内每家每户的房屋、田地、道路、林木、蔬菜、果园等资源均可与游人共享,村庄既是村民的“家”,同时也是游人的“景”,村民的日常劳动与生活都变成了游人眼中难得一见的美景。村民可以安居乐业,游人可以悠闲度假。

师见武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结合乡村运营,积极做好“石头部落”运营商招募,坚持规划为先、生态为本、游客至上、文化为魂、融合为要,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设施,抓好民宿建设,让古村落的老房老屋资源“变现”,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继续深度挖掘石场村的石头文化、农耕文化,以“乡村旅游+地质文化”的双驱模式,将“九皋山—洼口古村落—北大坡高山草甸—石头部落”串联起来,形成生态旅游带,抓好特色旅游推广,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

石场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刚刚起步,随着规划建设的逐步完善,找对了发展之路的石头村,将大步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猜你喜欢

古村落部落石头
广东省古村落:梅江区西阳镇仙花村
别小瞧了石头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石头里的鱼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