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

2022-03-28成都市成华区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闭环职责

●成都市成华区委编办

成都市成华区针对职责分工不明晰、部门协同乏力、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问题导向,通过系统化、智慧化和制度化方式形成合力,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机构编制管理迈向精细化。

成都市成华区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问题导向,针对职责分工不明晰、部门协同乏力、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系统化、智慧化和制度化方式形成合力,推动机构编制管理迈向精细化。

一、加强职能职责链条闭环管理

成华区全面推进“法治账图”模式,将法律依据、职责要求和法律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逐步建立法、岗、事、责紧密结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一是全面摸清家底,夯实依法履职基础。构建单位“法治总导图”,将“三定”规定职责细化为事项,对照事项逐项梳理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各事项的法定责任,形成关系图。优化完善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涉及的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开。为进一步增强实用性,编制了法治台账,梳理违法责任涉及的法律条款和风险点位,明确追责情形,并编入相关案例,以案说法,奠定依法履职基础。

二是实行岗位管理,提升正确履职能力。建立部门领导、科室、具体岗位三级“法治分导图”体系,明晰部门领导职务法定职责,通过示范引领和规范履职,推动领导职数在职责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按照一件事一个人办、一类事尽量一个岗位办的原则,将内设机构职责任务划分为若干岗位,涉及工作量大的事项,以业务对象划分为边界横向设置若干相同岗位。逐一细化每个岗位承担的具体事项,使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切实做到“岗位任务饱满、分工均衡协调”。

三是抓实流程管理,促进协同高效履职。在全区65个党政群机关建立完善内部事项协作流程(清单),制定多个内设机构协同办理事项的工作流程(分工),明确各内设机构在流程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限、流转要求,推动形成内部分工协作、整体高效履职的局面。优化对外办理事项流程,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点事项大力压减环节、精简手续,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编制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制订格式文本、示范文本,实现办事流程的精简、规范、高效,形成工作环环相扣、职能运行内外协同的局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协同闭环管理

成华区立足数字化时代的特征规律,推进治理思想和治理模式变革,赋能协同职责和协作机制建设。

一是构建“1+N”智慧治理建设体系,推动部门间融合履职。设立智慧治理中心,专职牵头智慧城市建设和统筹各类信息系统、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加强大数据、AI等技术在职能运行上的应用,实现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履职。聚焦职责融合,构建了以智慧治理中心为轴心,多部门网络联动的“1+N”机构职能体系:智慧治理中心负责统一接口、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存储运用,统一审核各单位系统建设需求、数据需求,牵头研究跨领域、跨层级数据融合;各部门(单位)负责研究本领域数据标准和深化应用,配合完成数据融合使用的可行性研究以及交叉授权、脱密脱敏使用等工作。以技术的更新推动政府内部体系协同,变革条块关系,降低协调成本,形成数据流通闭环机制。

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领域和关切,开发应用场景辅助决策。围绕经济运行、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应急处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发应用场景,加强协同协作职责配置的履职辅助,将各部门协作情况、协同成果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应用并“一屏展示”,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支撑。比如,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判定应急处突的响应等级,并智能推荐预案流程,提升应急职责体系的响应质量和科学性;探索联通网信、网监相关数据,实现智能研判舆情走向、趋势,进一步提升决策能力;加快消防、危房、环保等领域的智能监测感知设备建设,以科技支撑实现老城区“以人为本”的精细化治理。

三是建立履职结果监督机制闭环管理,扭转过分强调边界局面。随着清单管理制度的推行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多部门协同协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过分强调职责边界,各单位势必会更加仅注重本单位的重点工作,导致工作协作乏力、协同效率低下。为此,成华区在职责配置和监督中树立协同理念,探索建立了“红黄牌预警”“小红旗奖励”监督运行机制,赋予22个党政机关发牌权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目标考核、重大突发事件、重要协同事件等,加强结果监督问效,构建了智慧治理中心、绩效考评部门、发牌部门的整体联动机制,有效缓解职责边界固化、工作协同弱化问题。

三、加强职能职责优化调整闭环管理

研究制定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落实措施,强化系统观念,构建职能职责“调整—评估—调整”闭环管理模式,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一是系统规范机构编制事项工作程序。将动议程序细化为分析研判、内部论证、征求意见、提出申请四步,明确五种动议情形,将申请单位党组开展论证“五个是否”作为必备要件。将论证程序细化为机构设置、职责配置、编制核定、领导职数及编制使用五个板块,坚持法治思维,研究明确每个板块的论证原则,集成其他党内法规、法律法规中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分析论证于法周延,并将在改革和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将审议报批程序细化为权限、审议、行文、报批四步,明确各自管理权限和职责任务,确保各管理主体按权限审批和报批、按程序审议、按规范行文。同时,加强跨层级调整职责管理,建立街道、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明确了准入条件、程序和实施准入的工作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确保依法下放和按需下放的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二是探索建立职责履行评估问效机制。坚持多措并举,多手段多维度实施评估。用好用活实名制管理系统,以智能化方式加强数据辅助决策,对编制使用情况实时监控,通过对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人员进出的分析,评估编制使用效益,建立了数据月报制度,为统筹调配编制提供实时依据;将“法治账图”中的岗位纳入实名制管理,在系统中开发“履职管理”模块,为评估各单位整体职能运行奠定基础,通过查看岗位职责划分、甄别职责事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分析人力资源调配情况,实现对职能运行定性评估,研判是否存在“人浮于事”“职责交叉”等现象。用好用活年度报告制度,制定报告模板,除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外,将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情况、职责下放情况、承担党委政府重大工作情况、下年度用编预报纳入报告内容,建立了存档查阅制度,实现综合分析运用。用好用活调查研究“法宝”,在其他问效方式的基础上拟出需要调查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实地调研、组织谈话等方式掌握职能运行情况,综合形成工作报告和建议,向党委和编委报告。

三是加强职能运行评估结果运用。作用于统筹布局用编进人。在全面掌握年度预报的情况下,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形成用编进人框架,各单位在框架内进人,加强用编进人的科学性,确保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作用于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协助优化职能职责和内设机构;将评估结果存档,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和下轮机构改革的重要依据。作用于民生改善。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经评估,职能萎缩、转移、消失等不宜再续存事业单位的,进行撤销、回收事业编制用于保障民生事业。2020年以来,已为教育、卫健领域保障编制289名。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闭环职责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重大风险全流程闭环管控方法探析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健管师基于多模态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管构建及应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重型直升机-吊挂耦合系统闭环飞行品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