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双城经济圈更大带动效应

2022-03-28蔡光忠

当代党员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蔡光忠

回眸2021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重庆人,由于工作需要,近年来长期奔走于成渝两地。

自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明确定位以来,川渝两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下川渝融合发展的“快进键”、跑出川渝融合建设的“加速度”,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日益深入人心,两地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互联互通等方面展开了多方合作并且成效显著,为我这样在川渝“两头跑”的人提供了诸多便利。

当然,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管理者,除了感受到成渝两地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我还深刻认识到这一重大国家决策部署背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显示了党中央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强烈信号,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球视野和未来视角下的谋篇布局,是系统性、结构性的主动进取和塑造。

能够参与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是腾讯的使命,也是腾讯的幸运。目前,腾讯正在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帮助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也在重庆落户了西南总部。这几年来,公司在成渝地区的投入持续加大,投资、人员、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

下一步,腾讯还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成渝两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从科研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及培养、企业发展政策及资金支持、市场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全产业链优势互补及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各类型企业提供发展新机遇,相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释放出更大的带动效应。

展望2022

对于重庆来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聚焦在高质量、供给侧及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高水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合力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

《成渝地區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就是要增强成渝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成为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目前,重庆和四川都被列入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先发优势明显。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全球城市尤其大城市发展也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汇转换期。重庆作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重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枢纽节点,通道优势明显,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良好基础。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重庆应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领先优势与智能制造产业战略相结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抓住新机遇、激发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推进新治理、夯实新基建、探索新机制、打造新平台、强化新支撑、形成新格局。

坚持科技创新导向,着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下,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增强成渝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科技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升市场和行业话语权。

为此,应坚持科技创新导向、聚焦大数据智能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着力在建平台、聚资源、强机制上下功夫,扎实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发挥头部科技企业、院所、机构的带头作用,为科技资源集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持续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域交流活动及合作项目。

增强人才吸引力,做好成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作为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各地区在未来数字经济竞争中形成优势的重要抓手。人才共享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也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双城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成渝创新人才集聚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科研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人才的吸附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够、人才结构单一等问题依旧存在,较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中西部地区在生活要素成本上拥有一定优势,若能针对高端人才对于教育、医疗、税收等问题给予政策支持,出台相应优待政策、颁发人才“绿卡”等,对于高端人才的吸附力将大大增强。

建议川渝出台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鼓励优质行业人才回流,加强高端人才的孵化培育,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业人才资源库。从创新要素供给、应用场景营造、城市生活品质等多个方面,建设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宜居宜业城市。

(作者系重庆市政协委员,腾讯集团副总裁、西南区总经理)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