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刍议

2022-03-28祁顺柱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中职数学因材施教

祁顺柱

摘 要:在中职数学学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需求也各有不同.而为了确保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以实现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然而,近些年来的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而文章为了进一步探究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先分析因材施教的实施原则,并从学生主体、教学目标、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刍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因材施教;实施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6-0051-03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基础文化课程之一,学习数学知識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水平普遍较差,且因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纵观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造成学习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十分常见,严重降低中职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明确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基于此背景,越来越多教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始进行因材施教,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共同进步、发展,避免学生“掉队”情况发生.然而,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仍需教师进行不断探索、实践,以充分掌握因材施教的应用特点和原则,使中职数学实现差异化教学.

1  因材施教的实施原则

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需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差异性原则.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且在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后需将差异划分为可变差异(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和不变差异(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严重遵循学生的差异性原则来开展因材施教,则能确保差异化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主体性原则.在因材施教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民主氛围的营造,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转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思考机会,使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第三,激励性原则.因材施教需重视发展学生的潜能,而发展其潜能则必须重视教学的激励性,使学生在激励下进行各种 尝试、探索,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因材施教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这十分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其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因此,应用因材施教需遵循激励性原则.第四,自尊性原则.自尊心是每一位学生最为宝贵的东西,而在中职教学中,部分学生会因学习成绩不好、教师的区别对待等出现自尊心受损.因材施教的开展,难免会触及学生的敏感点.

2 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2.1 学生主体的因材施教

因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则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教育会诊”或心理测试等.只有针对学生主体进行合理划分,才能确保因材施教的顺利实施.同时,合理的分层,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相互激励、相互学习,进而产生共鸣效应.首先,在学生入学后,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模拟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有数学概念、基本运算法则、简单四则运算、集合识图解题等.随后开展几周数学教学,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其次,结合上述调查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层,分层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隐秘性,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A层为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良好、理解能力较强、成绩良好的学生;B层为数学基础知识一般、学习态度积极、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为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一般、学习积极性较低、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各级学生的分层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重视动态分层,持续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教学目标的因材施教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国家为中职生开设的各门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纵观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师,“一刀切”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水平上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因材施教中,教师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作为出发点,结合教师大纲、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主体的分层进行教学目标的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发展.教学目标的划分可分为五个层次,主要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复杂的综合应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其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需掌握上述五个层次的要求;B层次学生需达到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要求;C层次学生需达到识记、领会、简单应用三个要求.例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教师设置共同教学目标和差异化教学目标.共同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掌握简单问题.差异化教学目标:A层次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B层次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学习简单综合运用.C层次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学会简单运算.通过教学目标的因材施教,不仅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并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3 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双向交流活动,这一环节不仅是因材施教开展的最难部分,还是教师创新教学的关键.首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智力之间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不同,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将有很大不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学.其次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并充分理解学生.教师应降低自己的高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引导.教师应该学会关心和尊重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师要特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积极参与、融入到课堂中,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其综合发展.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又相当复杂.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处.或善于观察,或长于记忆,或擅长思维.从思维类型上讲,也有长于形象思维和善于逻辑推理之分.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设置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进一步发展.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则可设置难度中等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掌握课堂所教知识.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可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该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可通过鼓励,使其转变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时,教师要深入了解B层次、C层次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帮助他们答疑解难,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着良好的求知欲.而针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则要重视引导其进行自主思考探索,使其在学习中获得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能准确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學知识,并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2.4 课后作业的因材施教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教知识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完成课堂教学,教师会向学生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而中职数学的因材施教,也离不开课后的因材施教,只有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差异化课后作业,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用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2.5 教学评价的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导致教学评价结果十分片面,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教学评价的因材施教,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以达到综合评估的目的.评价分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量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数学教育目标.

《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价值,才能可能促使学生奋发上进.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需要求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等,以掌握其差异性,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同时,在开展因材施教过程中,对于学生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的分层,需进行持续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因材施教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需从多方面着手,抓住每一个因材施教的契机,使学生在因材施教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并全面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燕.因材施教,高效教学——以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为例[J].亚太教育,2019(04):98.

[2] 张彩霞.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课中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2019(01):1.

[3] 张自豪.浅谈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11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中职数学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