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早期党校办学的探索与启示

2022-03-27张建琴邓赟

党史文苑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源党校办学

张建琴 邓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与教育,从1924年至今,我们党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以专门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体系完备的四级党校系统,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有力法宝。仅在江西创办的早期党校,就有中共安源地委党校、赣东北苏区党校、瑞金中央苏区党校等。以史鉴今,江西早期党校的创办为当今党校办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有利于发挥好党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主阵地作用,助力党的自身建设,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关键内核。

一、江西早期主要党校的创建

1924年至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为适应革命与战争的需要,彻底改造和加强党团、政府、工会的工作,争取战争的全部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创办了安源地委党校、赣东北苏区党校、瑞金中央苏区党校等。尽管当时办学条件极其艰苦,且少有专职教员,这些党校仍然培养了大批的党团干部,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P1,更为如何办好党校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传承的宝贵经验。

1.中共安源地委党校。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作出《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2]。彼时,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工人越来越多,最高时达13000余人。同时,从其他地方涌入安源的共产党员及加入共产党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中共安源党支部的人数由1922年2月的6人快速增至1924年12月的198人[3]。随着党员和工人数量的增多,當时党的领导工作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难题:一是非常缺乏指导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才;二是很多党员、团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知识缺乏系统、明确的了解,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1924年12月,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地方党校,与北京党校共同成为党的历史上最早的党校。1925年9月,由于安源路矿当局勾结北洋军阀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进行镇压,安源党校被迫关闭,党员干部、工人等也随之陆续转移。虽然安源地委党校在时间上只维持了10个月左右,但为党的革命事业充实了力量,培养了一批优秀、忠实、坚定、勇敢的追随者和实践者。经过培训,安源党员人数增至200多人,占当时全国的1/5,并且从安源走出了十位开国大将之一的萧劲光,当时的安源地委成为全国最大、产业工人最多的地方党组织[2]。

2.赣东北苏区党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中央在举办秘密的小型短期训练班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同时,要求各省委秘密开办训练班,训练支部书记、干事、党员、积极分子等,以造就干部人才。根据中央指示精神,1930年7月,中共赣东北特委在弋阳西坑刘家坞创办有固定班址的党员训练班,后正式创办中共赣东北特委党校。1931年9月,中共赣东北特委党校更名为中共赣东北省委党校(又名共产主义学校)。1932年11月,中共赣东北省委党校改名为中共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即省委党校),方志敏亲自兼任校长。1934年11月,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皖南,红色省会葛源失陷,中共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停办[1]P283。赣东北苏区党校校址几经变迁,教员以省委、省苏维埃的领导和干部兼职为主,教学内容以政治、军事理论为主,同时学习文化知识,为苏区培养了信仰坚定、不怕吃苦、敢于牺牲、一心为民的干部人才。方志敏结合赣东北的斗争实际,主持编制《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等党员必读教材,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而思想入党的重要标准,就是要树立舍己为公的牢固理念,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P284。学习结束之后,除少数学员回原单位外,大多数则由省委组织部或白区工作部派往新苏区或白区担任领导干部,为党的革命斗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瑞金中央苏区党校。为巩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根据实际工作的转变,1931年4月21日发布的《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强调,“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培养党,苏维埃与职工会的中等干部。要造成苏区以后把工农干部送给中央的前途,而不是专由中央供给苏区。必须把干部的培养,当做是苏区各中央分局中心任务之一”[4]。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召开,决定开办苏区中央局党校。1933年1月,中央苏区人民委员会与中央局及全总执行局合办苏维埃党校,苏区中央局党校改名为苏维埃党校。1933年3月13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苏维埃党校改名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前身),在瑞金叶坪洋溪举行了首批学员的开学典礼。1934年10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干部和部分学员随党的中央机关和红军长征[1]P284。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瑞金中央苏区党校历时约两年10个月。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中央苏区党校克服各种困难,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大力开展干部培训工作,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理想坚定、素质过硬、不怕牺牲的党、政、军、工、团干部,更统一了思想,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保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和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彼时的瑞金中央苏区党校颇具规模,仅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第二期学员就有200余人,不仅有了明确的办学目的和教学方针、较为规范的班次设置和学员管理,还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学与讲授的结合,为之后的党校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江西早期党校办学实践探索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工农干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工农干部是江西早期党校办学的鲜明特征。安源党校创办之后,我们党针对如何解决党员、工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不深、不透,政治素质不高,易受非无产阶级思想干扰等问题,将培训的主要内容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党的理论和政策决议等,比如将《政治经济浅说》《俄共党史》《少年运动史》《社会发展史》和党最新的政策决议等作为正规教材,由浅入深地让当时知识水平较低的党员、团员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人们身上三座大山的历史现实,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坚定了大家的革命信仰。赣东北苏区党校的教学内容以政治、军事理论为主,兼习文化知识,开设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白区工作、土地问题、阶级斗争、青年工作以及算术、语文、音乐等课程,方志敏亲自给党员干部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并整理编制了《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1]P286。瑞金中央苏区党校的名字虽然几经变更,但办学宗旨都是为了广泛地、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大量培训新的信仰坚定的工农干部。例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三条:“一是要培养无限忠诚于党、忠诚于工农大众的干部;二要学习马列主义,总结亲身革命经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三要锻炼思想意识,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使大家能适应土地革命战争的需要,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做出贡献。”[5]因而,党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列宁主义问题》《国家与革命》《世界革命史》《帝国主义与中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党的建设、党史、苏维埃建设以及工人运动等内容为主。

2.以优质师资保障教学质量。江西早期党校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员虽十分紧缺但仍是精益求精,主要以地委、省委以及中央的领导干部为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方志敏、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亲自到党校授课,以确保教学质量。安源地委党校教员主要由当时的安源地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汪泽楷、地委组织部部长任岳、安源团委执行委员会书记袁达时以及安源工人俱樂部游艺股股长萧劲光等从湖南、北京、天津等地调来及从苏联学成归来的党员干部担任,甚至刘少奇也亲自给学员们授课[6]。赣东北苏区党校的教员以方志敏、万永诚、关英、余德金等省委、省苏维埃的领导兼职为主。瑞金中央苏区党校主要依靠首长到校授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邓颖超、博古、徐特立、顾作霖、李德等都曾到校讲课。这些教员们的理论水平高、革命信念坚定、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深入群众,对于当时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学员们来说,是一支非常优质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员会依据学员水平的高低、革命形势的需要灵活调整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使得教学培训与革命实践有机统一,确保了教学成效[2]。

3.以因材施教促干部快速成才。江西早期党校的办学宗旨主要是为革命培养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因此教育培训有很明确的实用主义倾向,注重因材施教,以培养不同类型的革命干部。安源地委党校在开班的10个月时间,共培训党员、团员60人,根据学员文化水平高低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专收工友同志,高级班专收学生同志。教员们会根据学员的文化水平,灵活地选取教材和变换授课方式,对初级班学员重点讲授《政治与经济浅说》和党最新的政策决议等,而对于高级班学员除了讲授上述内容之外,还会讲授更为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以便为党培养优秀的指导人才。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主要开设了3类训练班:一是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主要培养新苏区(含白区)工作人员;二是中级训练班,主要训练党、团、苏维埃和工会干部;三是高级训练班,主要训练各省委、省苏维埃和省工会派送的高级干部。不同班次的培训时长和课程设置均有所不同,三类训练班的学制依次为2个月、4个月、6个月,级别越高,学制越长,不同班次的学习内容也不完全相同[1]P286。

4.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造铁一般的干部。江西早期党校办学意在为推动革命进行理论宣传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大众能够掌握彻底的理论并指导革命实践,因此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造铁一般的干部是当时最为现实的办学追求。安源地委党校始终结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教学,及时传达中央方针政策,并一度将学习党的四大文件作为教学主要内容,重点讲授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运动、宣传工作等与革命实践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6]。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学为主与重点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针,通过课堂考试与深入实际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不仅教员授课时要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学员在学习期间也要到苏区各地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参加农村支部活动。正是这种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得广大党员干部既统一了思想、坚定了理想信念,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中国革命实践有机统一,为革命锻造了经得起考验的干部,大大提升了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三、江西早期党校办学经验启示

江西早期党校的创办,凝结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智慧,不仅在当时为革命培养了干部、提升了组织战斗力,更为之后的党校办学提供了实践指导,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值得我们挖掘和借鉴。

1.注重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坚守党校姓党底色。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7]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8]。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念与江西早期党校的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通过党校学习培训让党员干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各种思潮涌动,党校教育更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学习教育和党性教育等内容作为党校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更为深切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干部队伍。

2.培养优质师资,破解教师与学员综合素质倒挂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党校要办好,必须有一大批名师”[8]。江西早期党校之所以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一众“名师”。但镜头调转当下,党校系统教师与学员在综合素质能力上的“倒挂”现象比较突出。关键原因在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党员干部群体的学历越来越高、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学习机会越来越多,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实践经验丰富,经常走南闯北,甚至出国学习考察,因此有着非常开阔的眼界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党校系统教师尤其是市县级党校教师很多是从“学校门”到“党校门”,一方面“先天不足”,缺乏实践历练,对基层一知半解或者是了解不多;另一方面,外出接受学习的机会大多比学员还要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提升机会。如此一来,有些学员综合素质能力比党校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强也就在情理之中,党校教师不如学员懂得多、懂得深、懂得透的现象时有发生,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为此,江西早期党校以优质师资保障教学成效的宝贵经验应当借鉴:一是提升党校教师自身党性修养,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做模范党员,以身示范,站稳党校姓党讲台;二是提升党校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理论学习,学懂弄通党的理论和政策,又要增加基层党校教师到上级甚至是中央组织的师资培训班学习的机会,提升基层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授课技能;三是通过下基层挂职锻炼、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党校教师接地气、开眼界、探实情,促使教师基于理论联系实际视角讲好党的理论知识;四是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到党校授课,充实师资库,提升授课质量,但是要以教学需求、学员评价为依据,而非唯头衔和名气是论,更不应将邀请授课做成人情文章。

3.立足培训对象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步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继续发扬江西早期党校因材施教的宝贵办学经验,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时代要求以及培训对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人数众多,层级不同、年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工作领域不同,针对不同群体培养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因此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当前各级党校虽能够紧跟国际国内时代背景变化更换培训内容和专题,但在课程设计、教师授课形式和内容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地忽略授课对象差异性的问题,在教学上大水漫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在新阶段开展党校教育培训时,可以有差异地设置培训专题和选用授课方式:一是授课内容上要加强调研,根据不同群体诉求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二是要依据授课对象的变化而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即便是相同的授课专题也要区别侧重点和授课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更多地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发好情境教学、用好影片资源等,用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达到坚定理想信念的培训效果。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理论学习最终要落实到指导实践上来。江西早期党校在办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办学宗旨,依据当时革命事业的现实需求灵活设定授课内容,同时让学员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丰富所学的理论知识,这一宝贵经验值得传承和学习。当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通过党校培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裝和党性修养,更要通过培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应变局、开新局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8],指导党校教员要坚持问题导向进行理论教育,以理论教育来回答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开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疙瘩。因此,党校教学要紧紧围绕学员们的实践需要,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确保理论教育能够有效指导学员的工作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江西党校志编纂委员会.江西党校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梅仕灿.我党早期创办的党校:安源地委党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6-30.

[3]邵蔚旸.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党校创办史的经验与启示[J].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9).

[4]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EB/OL].宣讲家网,http://www.71.cn/2011/0930/630805.shtml.

[5]谢武军.延安整风之前中央党校的党性教育[N].学习时报,2015-07-13.

[6]黄万林.最早的中共党校——安源党校探源[J].党性党纪党风研究,2016(3).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5/04/c_1122783997.htm.

[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01/c64094-28317481.html?r4g3z.

[作者简介]张建琴(1988—),女,硕士,中共上饶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和基层治理;邓赟(1966—),女,本科,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式现代化。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安源党校办学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