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历史脉络与现实观照

2022-03-25游志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理论

游志纯 (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历史主动精神”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呈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决议》中深刻阐述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由此可见,“历史主动精神”是解码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梳理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后,习近平总书记紧接着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等多个重要场合,均着重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历史指向过去,主动开辟未来,精神砥砺动能。历史主动精神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的深厚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仍能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更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历史脉络与现实观照,对我们全面准确地继承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握新时代新的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

从理论逻辑看,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动展现。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历史主动精神之所以能深刻影响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因为其背后拥有坚实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支撑。

(一)历史主动精神内蕴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历史主动精神能够发挥强大且正确引领作用的定盘星和压舱石。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压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得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为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主动斗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规律,是共产党人的革命宣言,更是共产党人需要主动肩负起并着力推动的历史使命。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3](P602)。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4],共产党员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即使走上绞刑架也丝毫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理想与信仰。革命理想高于天,毛泽东指出:“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书写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就是因为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遇到怎样的困难、面对怎样的挑战,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行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从未放弃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6]。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不断强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握新时代伟大历史主动的坚强保障。

(二)历史主动精神深刻彰显社会历史实践中人的能动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其自身是不具有主动性的,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在过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P506)。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8],这种主观能动的精神力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7](P22)。正是人民群众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历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人民群众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有力支援了红军的革命力量,是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奇迹,是人民群众的铁人精神点燃了新中国的建设热潮,是人民群众的“大包干”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艰苦奋斗的主动意志,昂扬进取的主动姿态,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党能够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根源在于拥有广大人民群众磅礴历史伟力的支持,充分展现了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一边的历史自觉。因此,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不断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历史主动精神深刻体现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的创新思维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的跋中写道,“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9]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否定中不断前进的。如果没有人们对当下现存事物的辩证否定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就会停滞僵化。把握历史主动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能够善于积极推动历史的进步,而积极推动历史的进步首先则在于拥有思维上的创新精神。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0]。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主动根据国情、主动联系实际、主动进行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掌握历史主动,绝不止于一时的创新,而在于保有持续不竭、源源不断的主动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需要我们更加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复杂变化的任务形势面前不畏惧退缩、不因循守旧,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而不断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脉络

从历史逻辑看,历史主动精神既根植于历史的发展脉络,又指引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11]回顾梳理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脉络,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进程中感悟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作用,从而更加自觉坚定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一)早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历史主动精神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革命同志的历史主动精神:“这也正是我们英勇的巴黎党内同志们的尝试。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12]!尽管巴黎公社革命最终失败,但这次无产阶级夺取并掌握政权的尝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尝试采取的各项治理措施,充分展现了公社革命者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后世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掌握政权和治理国家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实践经验。正如马克思所阐述的,“即使公社被打败,斗争也只是推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这些原则将一再凸显出来,直到工人阶级获得解放”[3](P607)。列宁在为马克思致路德维希·库格曼书信集的俄译本序言中,写道“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13](P704-705),并希望“每个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每个识字的俄国工人都把这封信当做座右铭”[13](P704-705)。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引领伟大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带领下,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斗争形势,在革命起义条件成熟的基础上,于俄历1917年十月主动发动武装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由此可见,正是一批批怀揣历史主动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前赴后继的英勇实践,书写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精神

被动只能挨打,主动才能图强,这是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的答案。回首中国近代风雨飘摇的岁月,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内忧外患尖锐矛盾的倒逼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匆匆上台,但都因失败草草收场。辛亥革命在民众对清王朝的积怨中爆发,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革命上的被动妥协最终导致革命果实被军阀窃取。事实证明,在被动精神驱使下的被动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被动命运。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成立。这既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被动走向主动的重要转折点。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主动掌握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进攻大城市失利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主动调整策略将进攻重点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左”倾错误引发革命危机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敢于主动直面错误、主动分析错误、主动改正错误,书写了胜利完成长征的人间奇迹。面对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主动抛弃前嫌,力促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在抗日的敌后战场不断主动出击。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挑衅,中国共产党主动团结广大军民顽强斗争,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实现祖国统一,开启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序幕。正是这些一次次的主动,不断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胜利的终点。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并没有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停止,而是继续融入到建国兴国之道的探索中。在国内建设上,从《共同纲领》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奠定国民工业经济体系基础的“五年计划”,从对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的科学把握到对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正确求解,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不断成型完善,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4]的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在国际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惧挑战、不惧牺牲,保卫家园,打出了国威与军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然而,前进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党和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中也经历了曲折。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15]但是,面对前进路上的曲折与挫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主动精神,敢于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总结经验,主动寻求新的发展之道,在各条战线上开展拨乱反正工作,高度重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为改革开放的进行统一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凝聚起开启新篇章的主动意志。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主动精神

改革开放,是历史主动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生动凝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破除“两个凡是”的被动束缚,引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进行改革开放,拉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序幕,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黑猫白猫论”“三个有利于”等著名论述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机遇的主动姿态和精神气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课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取得了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主动回应时代课题,主动答好历史答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书写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奇迹,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主动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仍需要历史主动精神来激励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传承历史主动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一以贯之不动摇的坚定,常存忧患之思、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变革创新,在适应新时代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庆祝党的百年诞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重要历史时刻,全党形成了《决议》,从历史经验里洞悉发展规律,在历史经验中把握主动力量,以历史经验来指引我们书写新的光辉历史。《决议》充分展现了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意志,充分展现了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主动担当,充分展现了党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韧劲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姿态,是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孕育生成的宝贵结晶。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观照

从现实导向看,历史主动精神所拥有的强大力量需要在主动推进历史的实践中才能展现。正如马克思强调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7](P500)。以史为鉴,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将历史主动精神映入现实观照,不断将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力量、历史力量有效转化为开创未来的实践效能。

(一)主动强化理论武装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把握历史主动需要有主动的理论来支持。主动的理论就是能够适应时代、不断创新、引领主动实践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正是具有这种主动精神的科学理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把握过去百年来历史发展的主动,之所以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更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用事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继往开来,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新发展中汲取丰厚养料,不断扩展理论内容,提升理论境界,实现了理论形态的跃升,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8]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引,才有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运用和深化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我们坚持主动理论与主动实践相融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主动实践,同时在主动的实践中丰富理论、完善理论、发展理论,使理论也不断保持因时而新的强大主动性,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主动中书写开创历史的主动。

(二)主动增强使命担当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矢志不移。正是因为牢牢坚守这个初心使命,我们党才拥有了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动力,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成长建设中赢得人民。如果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丧失历史主动、改变性质颜色,失去人民和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同志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1]。主动增强使命担当,是承续雄关漫道真如铁光辉历史、开创长风破浪会有时美好未来的人间正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党同志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能够在时代变换中找准历史方位、在伟大复兴中锚定历史目标、在乱云飞渡中把握历史大势、在千里之行中保持历史清醒,始终在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各种风险挑战中勇于主动斗争,始终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敢于主动突破,始终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做到主动担当。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将主动的使命担当深度融入到历史发展进程中,就能在宏伟使命引领的主动实践中推动历史的发展,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的历史史诗。

(三)主动汲取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9]历史主动精神拥有能够继往开来、引领实践的底气,源自对过往历史经验的深刻汲取与反思。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以史为鉴,才能洞悉历史发展规律,才能知晓怎样把握历史主动,才能理清开创未来的基本遵循。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仍旧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经验的总结不能代替经验的应用与转化,把握历史主动精神,既需要善于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把握经验、学习经验,还需要主动更进一步,在实践中转化经验、应用经验、升华经验,不断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收获新的经验。回望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主动贴近历史,学习历史,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从而更加明确、更加自信地投身伟大实践,把对历史经验的认知与把握转化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自觉,汇聚成夺取新时代新征程上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主动力量。

(四)主动凝聚进取精神

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在于形成主动,而形成主动的关键在于敢于突破向前、能够突破向前。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紧密交织,各种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发展环境在变,世界力量对比在变,现代科学技术在变,对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新发展的任务要求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只有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创造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机会,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邓小平同志在推动改革开放时强调:“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20]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干成一番全新事业的机会,才能创造出把握历史主动的机会。之所以称为“创造机会”,是因为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只有创造机会,才有可能把握机会;一味因循守旧、畏手畏脚,只能陷入僵化、处于被动、止步不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21]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贯彻于实践,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解决西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形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势能,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们坚持锐意进取、不断尝试,抓住机遇、敢于转化,同时能够做到不断总结经验,能够做到知错就改,我们的事业就一定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22]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以史为鉴得出的成功密码,更是我们开创未来的胜利法门。我们要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历史脉络与现实观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赢得主动、保持主动、永远主动,我们党就能够永远风华正茂,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够永远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