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研究
——以十堰市高校为例

2022-03-25江滢滢陈圆圆李迎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意愿毕业生农村

苏 晗,江滢滢,陈圆圆,李迎澳,郭 薇

(汉江师范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1]。一方面近几年农村快速发展,农村企业不断崛起,农民素质能力的提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变大,大学生向农村流动是必然趋势。因此,帮助实现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是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的。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义

1.1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

打破农村就业人员稀缺的问题,重视农村就业人才的培养和配置,明确队伍建设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性因素,着重人才培养建设的新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人才活力,提供多种渠道鼓励造就乡土人才。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提升广大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将青春奉献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村现代化经济发展速度,还能创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2,3]。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有效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

1.2 缓解就业结构问题

受疫情影响,国家相继出台各种就业政策,但由于经济发展受到冲击,造成了一定的发展障碍。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用人单位人员的结构化出现空前危机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缓解这一情况的发生,更应该执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在农村中就业,为乡村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1.3 扩大大学生就业选择

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难,在就业结构化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人才也是严重稀缺[4]。“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而当前面对就业问题,更应该让这句口号变成实际行动落实[5]。高校毕业生应为农村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努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

2 十堰市区内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情况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1 6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十堰市4所高校,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女生为1 028人,占比约64.25%,男生为572人占比约35.7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1 600名调查对象中,其中参与调查调查的毕业生1 200人,其他年级学生合计人数400人。教育类学生占绝大多数,有750人,占比46.87%;理工类260人,占比16.25%;医药类350人,占比21.87%;经管类240人,占比15%。

表1 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性别和专业占比情况分析 (单位:人)

2.2 当前背景下大学生乡村就业意愿调研状况

通过数据归类分析,大学生就业意向受乡村振兴战略影响发生的变化与其所在的年级、性别、专业等有较大的关系,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2.2.1 各年级层次大学生乡村就业意愿差距较大。参与调查的学生共有1 600人,其中大四应届毕业生共有1 200人,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合计共占400人。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就业数量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笔者将通过对各年级大学生就业意愿进行了分析。

表2 各年级就业意愿统计 (单位:人)

表3 各年级乡村就业比例 (单位:人)

所调查的目标对象中超过52.5%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乡村就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尽管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并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在传达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虽然获得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但还有很多问题,就业指导工作有待提高,信息发布不及时或者根本没有相关信息的提示,45%的大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乡村就业工作,对于乡村就业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去乡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乡村就业工作政策几乎不了解。②专业不对口。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大学把学生的培养方向定位于大中城市,少有针对农村基层设置的专业。乡村工作比较复杂,很多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加之乡村就业专业不对口,短时间内难以胜任新的工作,也影响了大学生乡村就业的信心。③乡村工作环境艰苦。55%的大学生认为基层工作环境差,待遇低,远离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差,文化娱乐设施少,生活比较单调,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2.2.2 不同性别对于乡村就业意愿的分析。表4是本次参与调查大学生的性别构成及其乡村就业意愿状况。1 600名受访大学生中男生572人,女生1 028人。其中,男生表示“非常愿意”去的人数有115人,“比较愿意”的占比最多,人数在242人。“没想过”的人数最少,只有29人。女生表示“非常愿意”去的只有21人,与男生具有较大差距,在女生中“不太愿意”去乡村就业占48.9%,人数达503人,而且“没想过”的数据也比男生多53人。因此,就性别因素,女生和男生之间出现较大差别。

表4 男、女大学生乡村就业意愿状况 (单位:人)

2.2.3 不同专业对于乡村就业意愿的分析。1 600名受访大学生中理工类260人、医药类350人、教育类750人、经管类240。参与本次问卷的大学生中理工专业人数260人,其中100人没想过选择农村就业,约占总人数的6.25%,不愿意选择农村就业的人数有60人,占比约3.75%,不太愿意的有35人约占比2.19%,比较愿意的有37人约占比2.31%,非常愿意的有28人约占比1.75%。

参与问卷的350名医药类大学生中有125人没想过选择农村就业,约占总人数的7.81%,不愿意选择农村就业的人数有75人,占比约4.69%,不太愿意的有40人约占比2.5%,比较愿意的有60人约占比3.75%,非常愿意的有90人约占比5.63%。

参与问卷的750名教育类大学生中95人没想过选择农村就业,约占总人数的5.94%,不愿意选择农村就业的人数有125人,占比约7.81%,不太愿意的有40人占比2.5%,比较愿意的有60人占比3.75%,非常愿意的有430人约占比26.88%。

参与问卷的240名经管类大学生中140人没想过选择农村就业,占总人数的8.75%,不愿意选择农村就业的人数有40人,占总人数的2.5%,不太愿意的有20人占比1.25%,比较愿意的有32人占比2%,非常愿意的有8人约占比0.5%。

表5 不同专业大学生乡村就业趋向状况 (单位:人)

3 关于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合理化指导与建议

3.1 指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的接班人,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就业选择上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先是社会的整体需求前提下,再结合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发展空间,实际生活情况,统筹规划,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人员配置不完善,大学生应当清楚认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明白农村不会一直是以往的农村,农民不再是以前的农民,农村就业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过程是需要奋斗的。

3.2 创造农村建设的就业环境

基础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加快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可以从各个方面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村设施设备的改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让大学生看到农村条件正逐步变好,可以促进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向往,对于农村经济建设更具有自信心。只有保障农村就业的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生活环境,这样有前景的农村才可以吸引大学生就业。而要落实以上提出的问题则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支持。就目前发展,可实施的主要为以下几点:①将农村的道路修理完善,加大公路网络的投入,为出行提供保障。②加大基础性、公益性服务建设,其中包括教育、医疗等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也有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一个文明规范、美丽富饶的乡村。

3.3 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宣传的有效性

我国为加强建设农村人才队伍,出台了许多的就业政策激励引导大学生去农村就业,但是政策的宣传方式受阻,仅仅只有文字,未能注重宣传的有效性。许多大学生只知道政策,却不知道相应的内容与适用范围。所以就宣传上,笔者建议:①通过网络运营、社交媒体等社交传媒手段宣传政策;②将政策中的重点文字部分采用视频、图片、幻灯片等多种方式宣传,帮助大学生对于政策的解读;③设置就业帮扶中心,或在高校内部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有专业的讲师为大学生解惑,更好地促使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

3.4 加强社会舆论向导

在科技发展迅速,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时代,社会的舆论导向可以影响事物的走向,所以在引导大学生去农村就业的过程中,积极正确的舆论向导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和判断力,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政府与网络力量需塑造一个积极、正能量的就业观念,使更多大学生愿意投身农村就业,帮助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

猜你喜欢

意愿毕业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