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2-03-24孙莞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就业指导双创

孙莞书,韦 云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现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以双创发展为基础,通过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提升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能力,弥补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构性缺失,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强化高职院校在双创发展背景下的教育适应能力。

一、双创教育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影响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重点提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效[1]。由此可知,推动“双创”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构建多元化创业发展生态、改善民生环境及优化产业布局等,提供切实的发展保障,充分实现将商业资源、社会资源及政府资源应用于创业发展体系建设,进一步满足多方面创新创业发展需求,使创新创业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及构建和谐环境的重中之重。以职业人才教育培养为载体,加速双创教育发展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未来教育发展重要风向标,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融入职业人才教育体系,是提升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基于“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力缺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使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教育培养,能更好地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开展布局。提升职业人才岗位创新及创业能力,可以从人才教育输出的角度,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然而,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未能针对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及行业发展动态,科学地开展深层次教育布局,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严重教育滞后性,无法充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代发展有效接轨。若在这一环境下,盲目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改革,不仅无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反而增加高了职院校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压力,使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推进难以有效找准新时期教育切入点,降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

(二)“双创”教育落实缺乏实效性

“双创”发展在《意见》中明确,要结合市场环境、国际局势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要素,做好双创发展的协同推进,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能深入人心。以此,打造可持续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体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也要基于“双创”发展要求,保证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总体时效性,使教师能运用弹性化教育策略,灵活地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践,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效率及教育质量。但从现实教育环境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推进,未能针对市场环境及经济发展变化等要素,对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做好科学评估,就业指导的教育实践,也未能充分基于企业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经济发展建设需求,做好对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调整,最终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阻碍双创发展理念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方面的有效运用。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结构失衡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出现轻文化、重技能的问题。提升职业人才职业技术水平,固然是新时期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重点,但“双创”发展的《意见》中同时明确,推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基于“双创”发展视角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教育改革,应优先对轻文化、重技能的教育问题予以解决,避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产生教育结构失衡的问题,确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能实现良好的教育发展循环,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化开展,弥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部分教育不足。另外,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必须要在科学掌握教育平衡方面持续发力[2],合理地调整各个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规划,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推进,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环境,为未来更好围绕“双创”发展开展人才教育培养做好充足准备。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方向

(一)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与时俱进开展

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与时俱进,是高职院校“双创”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本切入点,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实效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充分融入“双创”发展教育理念,则可更好保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前瞻性及先进性,使高职院校能基于新时期职业人才教育培养需求及双创发展相关要求,有的放矢地推进系统化、科学化及多元化就业指导工作。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充分考虑对职业人才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创新水平的强化,还要在现实环境上,给予职业人才创业发展帮助,提升职业人才创业发展的意愿,使职业人才的创业发展能在教育方面落到实处。

(二)提升高职院校“双创”理念的教育应用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对高职院校未来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形成重大挑战。高职院校应根据双创发展理念,在教育内容上充分做好教学挖掘,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与“双创”发展理念进行结合。从而,以“双创”发展为核心,改变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方案,使“双创”教育理念能在就业指导的各个方面能有所运用。随着“双创”理念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中的融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推进,可运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内容拓展,丰富就业指导教育元素,开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新路径,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能帮助职业人才更好地开阔学习视野,加强职业人才创业发展知识积累,加深职业人才对未来创业发展政策的了解。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对“双创”发展理念的应用有效性。

四、新时期“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进路径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引导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充分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发展理念,并在提升职业人才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提升职业人才在就业指导课程学习方面对创新创业的重视,这是新时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力缺失问题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借鉴课程思政教育经验,采用一体化教育联动的方式,深化就业指导工作与其余学科的教育合作,通过积极开展教育联动,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能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教育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所体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大学生能够熟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心思想,帮助大学生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视角,做好未来阶段职业发展规划,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大学生能以创新创业发展为核心,进一步将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未来就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提升“双创”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性

基于“双创”发展的基本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实效性,有助于更好地从完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及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实践能力的角度,解决“双创”教育落实实效性不足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阶段、未来阶段就业指导的基本需求,适当对部分教育策略、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进行调整,既要充分保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扁平化开展,同时,也要充分吸纳外来的就业指导教育经验,使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能成为“双创”发展的重要铺垫。另外,高职院校建立信息化数据分析平台,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市场变化等数据分析,为高职院校教师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内容参考,使教师能根据“双创”发展要求,不断对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进行强化,确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推进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稳步开展。

(三)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结构,打造兴趣导向的就业指导教育课堂

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结构,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基础教育问题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双创”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提升职业人才多方面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各个学科的教育衔接,将专业学科教学工作与高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进行一体化对接,保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能以职业人才教育培养为核心,充分面向双创发展做好教育铺垫。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结构优化,应根据高职院校未来阶段职业人才培养规划,逐级递进地进行教育策略的调整,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能成为职业人才基础学科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效建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双向教育互补机制。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有效性,有效发挥“双创”发展理念在高职就业指导教育方面的指引作用[3]。

打造兴趣导向教育课堂,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深远影响。高职院校职业人才的创业教育培养,始终面向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创业兴趣不高及创业能力缺失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对创业发展正面认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发展面临的基本难题,并强化大学生创业兴趣,这是未来阶段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水平开展的基础。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基于大学生兴趣爱好,建立以兴趣导向为中心的就业指导课堂,帮助大学生在未来创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及兴趣优势,使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创业发展专业素质,进一步弥补大学生在创业发展认识方面的不足,改变大学生滞后的创业思想,促使大学生能在未来的创业发展中独挡一面。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双创发展理念能在就业指导的推进下融入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四)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校企合作

深化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并非基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开展的职业人才教育培养,而是通过校企合作吸纳企业创业发展经验,帮助职业人才积累创业发展专业知识,使职业人才的就业指导教育培养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创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职业人才对创业发展的了解。对此,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方面,通过教师赴企挂职及企业管理层赴校指导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的教育实践,并建立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育实训中心,按照双创发展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的就业指导教育实训管理规范,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推进,能面向双创发展进行教育改革过渡。由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委派在校学生赴企就职的方式,对企业资源进行补充,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提升企业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五)强化就业指导教育资源、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供给

强化教育资源、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供给,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所需考虑的现实问题。“双创”发展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对双创发展内容的落实,能够对加强职业人才创业能力提供帮助。但双创发展基本内核,更多是基于未来我国发展布局,为职业人才教育培养提供部分内容参考,职业人才自身经济状况、学习能力通常是创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在就业指导方面能够针对职业人才创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教育保障,但职业人才自身的经济问题及面临的经济困境则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此盲目地开展就业指导的教育改革,则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产生形式化发展问题。职业人才虽然具备创业能力,但却存在有心无力的问题。所以,加强教育资源、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的供给,实际上是基于解决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为职业人才创业发展提供扶持,使职业人才创业发展能有效消除部分后顾之忧,为未来阶段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创业发展环境提供必要支持[4]。

(六)建立“双创”背景下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是高职院校“双创”发展视角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推进,高职院校应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容研究,提升教师对“双创”发展的了解,使教师能基于“双创”发展理念,更好地深化就业指导的教育实践。对此,高职院校应建立系统化教育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双创“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于未能通过教育考核的教师,则要开展二次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在”双创”发展及“双创”教育方面的知识积累,使教师能更好地基于双创发展理念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双创”发展理念的提出,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职院校应紧抓这一时代机遇,充分围绕双创发展推动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提升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前瞻性,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能成为培养我国创业人才的重要基石,进而,为未来阶段提升高职院校创业人才教育培养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就业指导双创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