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3-24孟美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政治思想

孟美玲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人本理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潜能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激发人的内在禀赋和天性,从而推动人的持续发展。它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它更注重自我,以自我实现来创造生命的价值,并相信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自己,从而达到自我发展和创造的目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网络、新媒介的应用日益普及,各类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1],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

拜金主义是一种把金钱的价值置于一切价值之上的想法或行动。换言之,在那些拜金主义者的眼里,钱无所不能,它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思想对大学生也产生了诸多影响,表现为青年学生对名牌的盲目追逐、消费过度、追求享受等。在选择职业时,把经济收入和个人享受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职业成长、专业匹配等,更没有想到要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去。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拜金主义腐蚀,为追逐金钱,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仅影响了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妨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自由主义思潮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由西方传入的一股思想,它宣扬中国要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模式,改变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而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造,使之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相融合。同时还宣扬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极度的利己主义,动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由于西方自由思想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不服从学校纪律、经常旷课的现象,他们把自由简单理解为不受任何约束,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由于自由主义的影响,某些大学生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所学的一切都是无用之物,精神空虚、冷漠、孤僻、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观念。

(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民族主义思潮具有两面性,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它的积极效应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青年学生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感和担当感。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则会对青年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它往往会打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幌子,怂恿、煽动青年学生做出种种丧失理智的疯狂举动,以所谓的“民意”干扰和压迫国家正常的政治决策,破坏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如不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青年学生很容易被其迷惑、操控,在所谓的“满腔爱国热情”下,做出粗暴、野蛮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和国家带来负面影响,破坏和平的外部环境[2]。

二、人本理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利思潮带来的影响

上文所述,由于社会已进入转型时期,透过网络、新媒介,各种拜金主义、西方自由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观念,都有可能在社会群体中蔓延。大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难免会受到西方消极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日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教育,使其认识到不良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地说,网络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还极大地影响着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想观念。网络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外面的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之中。但是,若不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控制,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世界“带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者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网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以平等视角和学生交流谈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指导,把理说透说通,以理服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力量,进而降低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在于:一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过于僵化,只是一种说教、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脑子里心坎上。二是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较多关注社会整体价值的实现,而忽略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填补这一空白,突出人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又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思维方式。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更加生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也会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职责。因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因其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异,步入大学后,其自身素质、学习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不同的起点上实现青年学生自身的价值,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各项素养能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的原因:一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使其在社会中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自觉地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二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人本理念,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禀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并将实现个体价值自觉融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3]。

(四)有利于改变当前教育教学现状

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首先,它有助于稳定提高教学质量。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从属的、传统的形式,学生对课堂的热情投入程度不足。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实践性教学在校内和校外都是遵循固有的模式,缺乏实践性和实效性,导致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一成不变的考试方法,注重结果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够。同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和学习状况也与新时期对教育的需要相矛盾。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主体的位置,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从属关系,师生平等交流对话,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考核方式不“唯分数论”,结合学生个体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更多考量学生个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前后变化和发展进步,如此做法,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三、人本理念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尊重学生自身需要,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往往片面强调要把学生的作用价值放在为社会作贡献上,而忽略了青年学生所能获得的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容易使学生和社会产生对立,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界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尊重学生自身的需要,尊重学生个体,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将学生个体的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中。个人和集体相互促进,同频共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不仅提高学生的学识和水平,还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4]。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改进传统教育方式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同时要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技巧。一是要转变过去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将思想的灌输和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理解结合起来。过去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是简单地灌输,缺乏一定程度的引导。而随着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传统的教育可能会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避免生硬灌输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育的效能。二是要加强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积极影响力。一个好的教师,不会试图利用教师的权威管理学生,而是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三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单向讲授”式的宣传教育,更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丰富以下工作内容: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党员,要教育其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二是思想品德育。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精神,通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积极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国家是如何从过去的积贫积弱,经过摸索和发展,并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获得了如今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观念。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手段和载体。“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学生的思想状况、需求爱好出发,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英雄人物的颂扬,对身边熟悉的先进榜样的广播,营造出努力争先、崇尚先进的校园氛围。同时,基于对学生个人偏好研究的成果,学校可以借助大多数同学青睐的如体育、电子竞技、文化娱乐等积极形式,并在学生个人偏好的基础上施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课程中,学校可以采用社会义工、生产劳作、对敬老院老人的帮助和感恩、参观纪念馆、缅怀先烈等多种恰当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采取诸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沉浸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获得感也就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相应提升了[5]。

(四)关注个体特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同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由于受时代背景、教育方式、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鉴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在尊重其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实其精神境界,并以人本主义为指导,促使青年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心态,能正确看待学业的优劣,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挫折,真诚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善意,感谢社会的宽容和赠予。而消极的心态则很难应对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境挫折,更难以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注重提升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学生关注的资讯类别、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等,依托这些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活动态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并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或群体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并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为依据来帮助学生重塑信心,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工作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