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例

2022-03-24杨晓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精神

杨晓烁

(福州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奋斗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文化和绵延文明的强大保障,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的强大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中,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是实践的展开形式,奋斗从本质上来说是最具力量的实践形式;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的奋斗实践和奋斗实践的人的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奋斗的实践、结果和动因[1]。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必须要体现出奋斗精神,高校在青年大学生培养中,必须要重视奋斗精神的教育。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①《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启示录》,据人民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073802273694051&wfr=spider&for=pc。”。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要响应党中央号召,承担时代使命,自觉汲取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强大精神养料,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更好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为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

价值观是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部分,影响着个人的行为选择。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也就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目标选择。每个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比如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每个人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由此可见,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的复杂化和功利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带来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给自己贴上了“佛系青年”“躺平”的标签,好像在展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伪奋斗现象也体现在新时期个别大学生身上,他们身在课堂而心在他处,看似很努力,却在课堂上一直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天又一天。这些虚假的奋斗并不是真正的奋斗,更不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没有经过奋斗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唯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具有着一种伟大精神。伟大奋斗精神是一种振作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2],是一种拼搏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一种愉悦精神。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着重培育的精神品质。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全面普及,思想文化冲突时有发生。青年一代有理想和担当,社会主义才能行稳致远,国家和民族才能后继有人。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只有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现状

福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秉持着“探索科学,服务国家”的校训,始终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重大使命,以团学组织建设为基础,依托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把高校大学生作为奋斗精神培育的主体,将奋斗精神和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积极构建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的培育体系,从加大素质模块入手,在思政课程、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方面形成了专项实践分层次的特色教学体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积极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将大学生奋斗精神和学生健康成长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实践,为该校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养成创造了较好的思想教育环境。

为充分了解福州理工学院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状,笔者利用问卷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抽取调查样本。本次问卷调查共有20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分为5个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奋斗精神的认识度共计10个问题,第三部分是提高奋斗精神的主要方法和路径的认同度,最后一部分是提出对当前学校奋斗精神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立合理、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突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基本现状,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培育奋斗精神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等,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

通过各学院辅导员的积极动员,本次共收到有效问卷850份,调查对象覆盖全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总体来说,调查样本分布较为合理,具备较高的调查效度。根据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是:男同学450人,占被调查同学人数的52.9%;女同学400人,占被调查同学人数47.1%。就年级分布情况:大一学生250人,占29.4%;大二学生230人,占27%;大三学生255人,占30%;大四学生115人,占13.5%。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认识方面较为积极,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品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积极进取的奋斗意志。笔者通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意向时发现,有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到沿海地区、到大城市、到经济发达地区去,相反,极少数学生愿意到经济发展落后、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就业安家。另外,很多学生就业的时候更倾向于考公务员或者考事业单位,“吃国家饭”的思想比较普遍。在生活习惯中,个别大学生在生活上重视物质生活,同学之间摆阔气、讲排场、高消费的风气依然存在,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二是缺乏勤奋笃学的优良学风。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对待学习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勤奋笃学的优良学风。他们常常忽视学校的校风校纪,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甚至出现有偿代替上课、写作业的情况,对于期末考试,抱着临阵磨枪和“60分万岁”的心态,完全不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个别大学生还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与谈恋爱,无心学业。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一)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知情意行涵养奋斗精神

新时代需要奋斗者,奋斗也是青春最重要的色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在走出高校的时候成为一个拥有优良奋斗精神品质的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位和作用。奋斗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这个教育客体。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结合百年党史的恢宏篇章,以及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闪耀着光芒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天然营养剂。尤其是生长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斐然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更能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给个人带来的精神指引和物质保障。青年大学生要深入学党史,学习新中国史来明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背后蕴含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作出的长久奋斗和奉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培育奋斗精神要积极以史求道。历史是过去,但是可以给现在以启示,更是对未来道路的投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系列自信心的建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好、领悟好党史、新中国史。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坚定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清晰自己从何而来,将要何往,才能明了伟大的奋斗精神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二)凝练高校进取精神,教育实践营造奋斗氛围

第一,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思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深刻领会到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培育正确的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应加强奋斗精神培训的重视力度,将奋斗精神培训纳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将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融入其中。在实践环节,教师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调研、现场学习与实地考察等方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总之,在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来培育奋斗精神。

第二,营造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大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奋斗作为,在校园文化中激励学生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对于奋斗动力不足的学生积极进行引导和教育,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联动工作,围绕大学生奋斗精神积极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奋斗观[3],实现校园文化和学生奋斗精神的双向联动发展。

另外,学校在思政工作中,要继续发挥青年大学生在奋斗精神培育中的主体作用,要把学生奋斗精神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好,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情感理性等各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理性认知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理性认知必须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要继续在这方面深刻领会奋斗精神培育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培养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情感归属和辨别能力,从内心深处巩固好大学生的奋斗精神防线,要用理性来指导大学生的奋斗实践。并且,情感的认同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大学生只有在情感认同中才能够更好地把奋斗精神和个人的价值实现结合起来,为此高校要将榜样教育融入进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之中,利用榜样的力量坚定学生的奋斗意志,锻造学生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奋斗品质。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当前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中,要充分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明确思政课的地位,多渠道多方式的对学生进行奋斗认同观念的教育,可以通过开设文化讲座、参观革命文化遗址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和光荣的价值观。

此外还要积极引入相关的社会资源,比如利用新媒体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奋斗认同精神和意志,可以开展相关奋斗认同精神的实践活动或者主题报告会等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奋斗观念和新时代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三)搭建社会育人平台,主流价值凝聚奋斗共识

坚定不移地发挥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最大程度地凝聚青年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共识。青年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这一时期也是价值观养成教育,尤其是培养伟大奋斗精神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充分发挥好各方的育人共识,用好“三全育人”,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挖掘中国优秀文化,汲取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历程中的精神力量,共同铸就青年大学生以奋斗为主线的价值取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提供更多更大的力量支持。

要为青年大学生指明奋斗的方向和路径,汇聚起磅礴的奋斗力量,并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正确奋斗观的确立,离不开高校、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典型事迹的宣传,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构架起更加多元的育人路径,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正确理解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奋斗精神虽然是一种精神力量,但是可以在人民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奋斗目标的实现[4]。

四、结语

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一路向前,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大学生理应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因此,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理想实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必须要能够肩负起时代的重托,不断提升责任感、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对于学校而言,要继续坚持育人导向,坚持把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拓宽培育路径,多措并举,要从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更新创新培育的方法和手段,把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工作;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奋斗精神。总之,个人、学校和社会三管齐下,共同发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大学生成才成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