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

2022-03-24胡苏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驱动基础信息技术

胡苏瑶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对于信息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经过实践操作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根据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为此,教师在开展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来开展教学,同时考虑这一课程特点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任务驱动作为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驱动而展开的实践教学,将其应用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则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指的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产生的教学方式,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得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通过对实际环境中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分析,然后将教学内容分布在几个任务中,引导带领学生一同对任务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式主张让学生在任务完成实践中掌握新知,同时获得技能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其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问题分析、思考及解决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任务驱动在实践期间需要以学生为主、立足于教学内容及目标来设计任务。作为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位置。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驱动其自主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1]。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其十分注重学生参与性以及自觉性。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期间,课堂任务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利用课堂任务,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进而集中精力去完成课堂任务。该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应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是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在任务驱动会见过程中,考虑学生兴趣点、实际诉求,然后基于此来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所以更加契合学生学习诉求,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动力。

(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实践,需要全面围绕着课堂任务展开。由教师设计与布置任务,由学生完成该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参与实践与应用的过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可以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促进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进步与提升。为此,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是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发展学生创新及合作意识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能力。因此,在高校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在开展的时候,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理论知识讲解亦或者是技能培养,还需要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应对市场诉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围绕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技术,向学生提出任务和问题,学生在任务实践期间,能够自主思考、探究,充分拓展思维,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任务的探究、分析,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强化其合作意识,同时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最大程度优化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

三、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现状

通过研究当前高校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新时期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状况,能够发现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以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各种专业性、复杂、枯燥的专业知识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课堂不集中,学习兴致较差,不能顺利吸收各种专业知识。二是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主要是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足,处于被动接受各种专业知识的状态[2]。三是学生各自信息技术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而各个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程度、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接收速度较快,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四是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操作比例较少。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各种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不足,导致学生只知理论,不懂操作,同时因为学生各自基础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快速上手,而部分学生操作较为缓慢,影响教学进度。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路径

(一)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任务型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它提供真实的任务背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情境能够让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学生会根据情境展开联想,回忆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创设任务型情境,将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文字综合到一起,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3]。例如,让所有学生共同制作一个关于鸟类介绍的网站,但是学生需要分组收集不同鸟类的信息,整合网页素材。学生需要查找鸟的照片,收集鸟的叫声,用文字介绍鸟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等内容,结合地图画出鸟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用图表展示鸟的相关数据或信息。当学生收集鸟的信息、叫声、图片和编辑鸟的信息时,在音频、图像、文字的综合作用下,学生会处于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将情境和任务完美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各组学生收集完成后,将各个素材加入网页中,对网页进行布局,划分模块,加入文字、图片等素材。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任务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掌握资料收集方法和网页制作方法,通过任务型情境的创设实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目标。

(二)采用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要对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讲解、练习、复习,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任务驱动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研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习惯。计算机系统经常会更新,出现新的信息技术,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自主研究新的系统软件、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动机[4]。例如,让学生对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涯进行规划,设定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用软件表示出来,有的学生计划在大二通过英语六级考试,那么,学生就要在大一上学期的学习计划包含背诵单词,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包括背诵单词和做模拟试卷。学生可以表格的方式表现学习计划,或是用文字记录学习计划,或是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学生写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办公软件进行研究,了解软件的不同功能,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技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网络上获取学习资料?”设置一个主题,如环境保护,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查找环境保护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例如,学生可以直接在网页中搜索相关内容,或是在知网等文献网站中收集资料,也可以查找环境保护的公开课和讲座,还可以统计世界各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完成该任务后,学生会掌握更多信息获取的渠道,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在自主研究中深入了解某个知识或技能。

(三)分层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单一的任务驱动法只能对一部分学生发挥作用。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设置不同的任务[5]。设置任务之前,需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测试,例如,分别让学生进行文字处理、制作电子表格、显示录入文字。虽然很多学生了解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够熟练。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将这类学生划分到基础班;学生的各个测试成绩达到标准,但是对各软件的了解不够深入,信息技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将其划分到普通班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较高,将这类学生划分到提高班中。在基础班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功能和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演示操作方法,让学生记住相关操作,设置一个同类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普通班的教学中,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将相关知识和关键技术教给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实践操作中,根据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逐步提高中等水平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提高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任务,重点讲解管理工具中的高级组件,在Office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重点讲解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为学生介绍更多常用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练习。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不断进步。

(四)在上机操作中提供指导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上机操作,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在计算机上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比起理论教育,学生更喜欢在计算机上操作和练习。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发现学生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习惯,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有些学生掌握很多技巧,能够很快完成任务,有些学生基础较差,经常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查找操作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水平较高的学生和能力较低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如果小组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指导,保证各组学生顺利完成任务[6]。例如,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每周制作一个视频,将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学生可以直接在网页中下载视频资源,在视频软件中编辑视频,加入文字和配乐。还可以让一组学生开通一个科普类的微信公众号,围绕专业知识编辑文章和图片,还可以插入视频。各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任务,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各组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编辑视频或文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建议。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制作模板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始终无法掌握模板的制作方法,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创建模板、定义可编辑区域、调取和使用模板,让不会操作的学生一步一步学习,最后再让学生独立制作模板,确保学生掌握模板的制作方法,当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后,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用模板建立网站,通过适当指导、演示教学和任务驱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布置任务、提供指导,先在计算机练习中完成模板制作任务,再完成网页制作任务,让学生掌握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在模仿和练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各种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内容,对于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应用意识、网络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思维发展而言都十分重要。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在开展的时候,大多是流于表面,无法真正提升教学效果,身为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期间应用任务驱动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这能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任务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技能,从而真正提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效果,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也能在任务实践中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驱动基础信息技术
“不等式”基础巩固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整式”基础巩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