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2-03-24

关键词:声符文说古汉语

王 金 娥

汉字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形声字已占汉字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此后,虽然汉语词汇的双音化遏制了汉字形声孳乳的潮流,但形声字在常用汉字中的比例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形声字是汉字的绝对主体,不理解形声字,就无法深入理解汉字,更无法深入理解汉语和汉字的密切关系。

上古汉语词汇的孳生推动着汉字的形声孳乳,反过来,汉字的形声孳乳又成为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线索。汉代学者已能娴熟地利用同声符形声字进行声训;至宋代,利用形声字声符线索研究汉语、汉字的方法升华为“右文说”;至清代,“右文说”在训诂实践、原理探讨等方面都得到大发展,形声字声符的价值更是大放光芒。另一方面,“右文说”是以字形为线索研究汉语的方法,存在以字代词、字词混淆的问题。因此,近现代以来,受西方语言学的字、词观影响,很多学者对“右文说”持批评或否定态度。时至今日,对“右文说”的评判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右文说”存在问题,但古人大量的训诂成果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展示了形声字声符线索对解决汉语、汉字问题的强大功效。因此,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右文说”,不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挖掘“右文说”的合理内涵,克服“右文说”的弊端不足,是“右文说”进一步发展的必须!这一问题的深入推进,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字词结合的汉语语言学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深入思考汉语与汉字的密切关系,对形声字声符线索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兰州大学文学院陈晓强教授的系列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陈晓强认为:“右文说”只表明了同一个声符在汉语词源研究中的作用,“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右文说”的合理价值,在单一声符形体的束缚下往往得不到进一步展示和利用;摆脱单个声符形体的束缚,我们会发现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声符所参构的形声字,往往在多个声符下构成错综复杂的相通关系;这种“声符互通”现象的探讨和利用,有助于克服“右文说”的字形束缚,有利于让“右文说”升华至语言学层面。立足于以上思考,陈晓强完成专著《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陈著以形声字声符互通现象的深入探讨、细致描写为基础,在理论上进行声符互通系统的建构,在方法上进行声符比较互证法的探讨,在材料上进行以形声字声符主线的汉语词族系联。陈著的研究,对“右文说”大有推进,也对字词结合的汉语研究法的探讨、汉语语言学的建设大有裨益。

本专栏所选三篇文章:《从声符角度出发探索汉语词源问题的又一部力作——陈晓强〈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试评》一文认为陈著是从声符角度出发探索汉语词源问题的最新成果,内容翔实厚重,思路清晰透彻,结论科学严谨,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色彩。《立足传统、守正创新——评陈晓强〈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一文认为陈著采用泛时和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法,根据形声字声符互通现象进行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为学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章黄学派词源学研究的三驾马车之一——简评陈晓强〈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一文认为陈著有较强的理论概括意识,同时也注重同源词材料的实证,是对王宁先生汉语词源学理论的实践与发展;与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孟蓬生《上古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研究》分别从字形、意义、声音角度对上古汉语同源词进行综合考察,堪称章黄学派词源学研究的三驾马车。

总之,以上三篇书评从不同角度介绍、评价陈晓强《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陈著的阅读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右文说”、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声符文说古汉语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英文摘要(Abstracts)
人民警察(第二部)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罕见韵书《声均表》古韵研究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