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成效与建议

2022-03-24李亚红李庆红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物检疫云南省检疫

罗 萍,李亚红,李庆红,李 燕,付 文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云南 昆明 650034)

0 引言

近年来,云南省植物检疫工作紧紧围绕《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控,重点针对云南省发生的“二虫二病”,即红火蚁、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开展阻截防控,突出抓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以及植物检疫执法等工作,不断规范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深入开展植物检疫宣传和培训,有效阻截了疫情扩散危害,保护了全省农业生产和产业安全。

1 工作成效

1.1 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云南省发生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覆盖全省90个县的200个国家重大疫情监测网络点,及时开展严密准确监测,建立防控示范,加强检疫监管,组织宣传培训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先后开展了番茄潜麦蛾、咖啡果小蠹、马铃薯帚顶病、茄科作物病虫害等10多种潜在、高风险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分布和发生情况。2015-2021期间,全省检疫性有害生物累计防控面积144.6万公顷,疫情发生面积由2015年的4.7多万公顷减少到2021年的3.01万公顷左右,其中香蕉枯萎病、稻水象甲、柑橘黄龙病等8种重大疫情传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近年,香蕉枯萎病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年均减少0.13万公顷以上,减幅14.3%以上;内生集壶菌减少最为明显,2021年发生147.9公顷,比2015年发生减少86.7公顷。

1.2 阻截防控进一步加强

针对已发生疫情区、未发生区,新发疫点及零星发生疫点等制定不同的监测防控策略,集成推广了香蕉枯萎病菌、稻水象甲、柑桔黄龙病菌、红火蚁等疫情综合防控技术,实现了分区治理。每年印发《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方案》《马铃薯线虫防控方案》等防控技术指导方案。在麒麟、西盟等地设立稻水象甲,在河口、金平等地设立香蕉枯萎病,在新平、宾川等地设立柑橘黄龙病,在元谋、砚山等地设立红火蚁等省级防控示范样板区41个,累计面积943.3公顷。

1.3 执法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每年围绕不同主题的联合执法活动。近6年累计共开展11次,涉及33个县(区)植检机构,覆盖企业46家。利用植物检疫宣传月到农资市场检查销售的种子、苗木检疫证明编号,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省统一配置执法仪114台,植物检疫工具箱135套,提升了执法质量。每2年开展1次新增农业植物检疫专职检疫员培训工作,到目前全省检疫员已达1 000人以上,执法队伍得到了壮大。

1.4 检疫工作规范化水平提高

在云南省全面推广应用农业部开发的“全国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疫情报告、检疫审批和检疫监管、检疫员管理等智能化办公。参与制定了《蜜柑大实蝇监测规范》《进境百合种球疫情监测规程》等行业技术以及国家强制性行为标准《农业植物产地检疫》《农业植物检疫》等法规。

1.5 植物检疫监管进一步强化

以产地检疫为主,调运检疫为辅,加强国外引种审批和引种后的疫情监测,种子、苗木产地检疫覆盖率稳步增加,国外引种审批监管逐步规范,有效阻截了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以2020年为例,种子、苗木产地检疫面积190.5万公顷,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1 026份,涉及2 030个品种119个作物,覆盖率由80%提升到90%以上;调运检疫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签发1.1907万份;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数量和种类增加迅猛,引进了2 252批次,较2015年翻三番。

1.6 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

以“植物检疫宣传月”为契机,以创新为工作思路,集成宣传方式,多渠道开展宣传。近5年来,共开展电台宣传 50次,多次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平台等播放宣传动画,点击量达到1900余次,线下动画观看人数达2.1万人次。标语张贴宣传 1.5万条,资料发放宣传50多万份,培训10万余人次,举办省级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培训17次,培训1250左右人次。全省植物检疫宣传培训得到极大加强。

2 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能力不足

一是检疫手段落后,植检系统鉴定(检测)仪器设备缺少或陈旧,检疫员流动性大,知识更新不及时,疫情鉴定能力弱,疫情监测智能化程度整体偏低。二是基层植检机构弱化合并趋势明显,人员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检疫工作量矛盾突出。三是对国外引种审批的种子、苗木所带的疫情信息掌握不全,导致引种后疫情监测对象靶向性不强。

2.2 疫情防控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认识不到位,错过疫情处置最佳时期,导致“小病不治、大病难医”的情况多。另一方面,多数地方防控工作处于“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被动局面,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层层传导压力不够,导致红火蚁等部分检疫性有害生物仍在扩散蔓延。

2.3 检疫执法不够有力

一是现行法律法规对一些新型植物检疫违法行为缺乏解释说明,植物检疫执法存在盲区。二是机构改革植物检疫职能被切割,植检体系内信息沟通不顺畅、协调调度有困难,难以形成合力执法,甚至有的执法部门执法责任不落实。三是植物检疫违法成本低,存在无视法律法规行为多,立案少,处罚程度轻的现象。

3 面临的形势

3.1 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增大

一是云南省国境线4 060千米,地接3个国家,边境形势复杂,外来有害生物自然扩散传入风险大。二是云南国外引种数量和国家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海关入境检疫由全检转向抽检,外来有害生物潜在传入风险加剧。三是省间调运日趋频繁,全国31种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云南省基本都有适合的寄主和气候,一旦传入都有定殖和为害的可能。

3.2 省内植物疫情扩散加快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柑桔等农作物种植区域逐步扩展,柑桔溃疡病等疫情有扩散趋势。二是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红火蚁等疫情扩散的机会增加。三是全省良种引进推广的面积逐年上升,农机跨区作业范围逐年扩大,与疫情阻截的矛盾加剧。

3.3 重大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一是植物疫情“新、小、急”特点明显,很多疫情的发生机理、传播规律、防治药剂、处置技术等研究不深入,先天性“底子薄”。二是检疫专项经费缺乏,云南能列支植物疫情防控经费的县(市、区)很少,疫情阻截防控缺少经费支持。三是检疫性有害生物难防难治,有效开展应急防控的农药被限用或禁用,难以在疫情新发时及时扑灭。四是设立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能有效阻截疫情扩散,现阶段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设点被禁止,疫情阻截手段被削弱。

4 工作建议

4.1 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网络

一是围绕粮食安全和地方主导产业,针对新发、突发疫情以及边境一线,根据疫情发生情况,按照国家公布的一类病虫害名单和管理办法,适时调整监测点布局,及时开展监测。二是监测点配备监测设备,在关键区域建立植物检疫检测实验室。三是每个监测点至少保证1人,专职负责植物疫情监测调查。红火蚁、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检疫对象,根据种植区划适时调整监测点,在关键期加密监测,确保不漏村,不漏角,做到监测到位。

4.2 加强疫情防控指导

一是每年制定云南省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压实属地责任,切实实施好疫情的阻截、封锁、控制和扑灭工作。二是抓好重大疫情防控示范,疫情发生县组织好宣传培训,针对发生疫情实况建立科技防控示范样板,加强技术推广。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发疫情防控技术研究,集成植物疫情科学防控技术。

4.3 开展重大疫情阻截

一是制定云南省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建设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阻截带,建立疫情阻截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延缓疫情自然扩散速度。二是建立应急防治队伍,每支应急队伍不少于30人,及时组织对作业人员培训进行有害生物识别、农药施用和器械维护培训。三是 储备应急防控所需要的物、械、器,提升智能化监测预警和专业化应急防控能力,一旦发现新发生,及时开展应急防治,阻截重大疫情。

4.4 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

一是开展联合执法、“检疫宣传月”、种子苗木市场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对调入种子苗木进一步提高复检率,发现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二是抓好国外引种审批及风险评估,引种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试种,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和监管,严防疫情扩散。

4.5 强化检疫执法监管

一是抓实产地检疫,做好痕迹管理,有理有据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实现种子(繁殖材料)繁育基地全覆盖。二是做好调运检疫,对调运检疫申请100%依法依规进行办理。三是做好种子(繁殖材料)市场检查专题活动,查验包装的检疫证明编号真伪,抽检种子(繁殖材料)携带检疫对象情况,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四是规范国外引种审批。进一步规范国外引种审批,加大疫情监测力度。针对高风险作物,全面进行疫情监测,开展属地国外引种疫情监测委托工作。加大疫情风险评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植物检疫云南省检疫
大宁县: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阳泉市 开展农业植物检疫知识培训
新增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金线虫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