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漫谈:面向未来的北京冬奥

2022-03-24张勤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开幕式冬奥消毒

张勤坚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tczqj@163.com

2022新年,立春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

看着冬奥开幕式的直播,脑海里却时不时地闪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片段。那时,15000多人参与演出,大气磅礴又整体划一的背后,是每个演出人员每个点上卡位的精准和协调,就像是计算机自动运行一般,惊艳了整个世界。时隔多年,在这次冬奥开幕式,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参与演出的人少了,技术的含量却更高了,且在技术的背后,点点滴滴里,都饱含着东方文化的哲理和美学的意蕴。

当然,北京冬奥的黑科技,绝不仅仅体现在开幕、闭幕等“表演”环节,而是融进了整个冬奥。

奥运村的“衣食住行”里,有各种黑科技——运动员每日休息的智能床,除了如躺云端的“零重力”舒适感之外,居然还可以通过血液流动及心跳等数据的监测即时反馈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餐厅里,新上岗的“机器人大厨”标准化“生产”着各种美食,并通过云轨机器人直接“空降”餐桌,听起来就很酷的样子;若是你不小心迷了路,一个个超级有耐心的“智能导引机器人”在智能切换语言后与你无障碍交流,再安全地把你送回住处。

冬奥的训练场地及赛场上,也有各种黑科技——“多点同步摄像”结合三维重建和渲染技术,可以实现360度无死角地自由浏览,并快速、精准地获取运动员的运动学数据,为后续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帮助;集成了北斗导航、超声波测距及视觉识别技术的“空中小保镖”无人机,会在室外滑雪项目中通过深度学习自我适应复杂场景,自动跟踪完成拍摄的同时还能实时预判潜在危险,保障运动员的人身安全。

后疫情时期的科学防疫,还是离不开黑科技——智能消毒巡逻机器人在遇见没有佩戴口罩人员时会用语音及时提醒,头顶配备的无接触手部消毒设备,还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消毒服务。

技术是如此强大,技术的支持是如此全面,真正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度和担当。

当然,技术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称道的东西。作为教育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能从中挖掘出哪些教育的资源?

文章的初稿,几乎是开幕式后“倚马立就”成的文。但,总觉得冬奥还在继續,精彩也会一直持续。因此,会有更多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待到冬残奥会开幕后,这个想法就显得更为强烈,并希望能够去尝试实现。

例如,我希望能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看一次直播,顺便学一学怎么下载并安装视频播放器,怎么检索和播放想看的内容,又怎么在课堂上(公共场合)理性表达和适度释放自己的兴奋和激动……总之,我认为我能在自己饱眼福的同时,融入很多教育的契机。

再如,我想让孩子们看一看冬奥会的开幕式,再让他们看一看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希望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一下视障运动员李端点燃主火炬那一刻的感觉,“他虽然看不见光,却为我们点亮了整个世界”。

可惜的是,你纵有千般想法,却一个也未能实现。这个学期,整个苏州地区,因了疫情而全部延迟了开学。但线上的学习,从未停歇。

或许,我们该考虑如何设计另一种样式的学习了。

“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同的主题口号。一起,是希望真正地“一个都不能少”;向未来,是整个世界直面未来的共同奔赴。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应多一些不分彼此的携手共进,同时也看淡一些非你即我的竞争样式。

猜你喜欢

开幕式冬奥消毒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消毒,大头有话说
家庭消毒, 你真的做对了吗
门把手消毒滑块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二方案
那些年,我们参加的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