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疗后为什么要定期验血

2022-03-24崔世波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定期中性血常规

崔世波

许多患者在化疗后身体都比较虚弱,而医生却要求定期抽血检查,于是有人感到困惑:化疗之后能否不抽血呢?

验血到底验什么

血常规检验通常检查血液里最关键的三种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充当“运输大队长”,把营养及氧气送往身体组织,同时送走身体代谢物;白细胞充当人体的“保护者”,杀菌消毒;血小板充当血管的“抢险队长”,担负起受损血管的抢修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血常规检验的各项目均非独立的,只有将它们放到一起方可得出科学结论。

化疗后为什么要查血常规

化疗在将癌细胞消灭时,也伤害了人体健康组织,这里就有骨髓,由此而引发的负面作用即骨髓抑制,症状是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正常水平。化疗之后检查血常规,重在观察有无出现骨髓抑制。

化疗药引发的最普遍的血液学毒性反应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情况严重时,既可能加大侵袭性感染的风险,亦会由于感染及发热而不得不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抑或推迟治疗,影响抗肿瘤疗效。出现这一毒性反应时,个别患者会感到乏力,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若不通过定期验血加以发现并及时处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就会由1~2度恶化到3~4度。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就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或累及性命。

血小板下降亦为化疗后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往往要1~2周恢复。若未第一时间采取对策,就会延误以后的治疗。而且血小板减少若为重度,还会导致内脏或颅内出血的高危事件。

化疗后通过定期验血來观察化疗后患者的贫血情况,确定贫血种类、程度,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给以后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为什么验血频次高

血常规的信息不是静止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血常规情况,医生要求患者在化疗之后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往往是化疗之后第3日、第7日)。

血常规异常如何干预

化疗之后骨髓抑制分度采取WHO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这里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0/升,其二是血小板计数<50×10/升。这两个指标依次为Ⅲ度粒细胞和Ⅲ度血小板下降的临界点,表明极易引发并发症,应采取干预措施。

1.血红蛋白下降的干预。血红蛋白下降,可以为患者增补铁剂治疗贫血,还可通过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推动红细胞增值;若血红蛋白<70克/升时,采取输血治疗,其中的悬浮红细胞可迅速增加血色素水平。

2.白细胞下降的干预。白细胞下降可能引发感染风险,患者或存在发热症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服用退热药、确保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若患者于化疗间歇第14日前发生II度骨髓抑制,就要应用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Ⅳ度骨髓抑制患者若有发热症状,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直到改善骨髓抑制状况后。可以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及血细菌培养情况选择有效抗生素。

3.血小板下降的干预。血小板下降加大了出血风险,会导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的还会导致内脏出血。因此血小板下降患者要限制运动,避免磕碰,确保大便顺畅,不可用力咳嗽等。通过输血小板疗法,可成功提高血小板。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使用寿命约3天。因此,亦可通过TPO(促血小板生成素)及IL-11(白介素-11)提高血小板。

化疗后身体没有不适可以不抽血吗

不少患者首次化疗后复查血常规时结果正常,感觉并没有不适,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对化疗的不良反应能耐受,以后化疗后就不想检查血常规了。这种做法是危险的。因为化疗药物不断累积,多次化疗之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亦会随之增加。所以定期检查血常规可第一时间发现血细胞异常,防止出现危险事件。

猜你喜欢

定期中性血常规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英文的中性TA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