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2-03-24许金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症毒副气滞

许金

中医治疗肿瘤的历史悠久,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瘤”字的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中,记载了专门治疗肿瘤类疾病的医生叫作“疡医”,肿瘤病叫作“肿疡”。宋代《卫济宝书》第一次使用了“癌”这个字。明代开始用“癌”来命名恶性肿瘤。历代医家对肿瘤性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现代中医学认为肿瘤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外邪侵袭、七情所伤、饮食不节、正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病理结果。其病机复杂,包括正虚、气滞、血瘀、痰饮、湿聚、热毒、癌毒等多种证候要素。中医治疗肿瘤需要通过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依据中医理论,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不仅是针对症状治标,更主要的是抓住病因、病机来治疗,这是中医的特色。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治法有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

对于肺癌的病机,中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痞源流》有云:“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食,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说肺中肿块产生是由于人体正气虚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或外界秽浊、邪毒之气侵袭肺脏,导致肺失宣肃、气机不利,肺不布津,聚而成痰;或肺气闭郁,脉络受阻,气滞血瘀。邪毒、气滞、血瘀、痰凝相互搏结而成有形之邪,发为肺癌。一般认为,肺癌是因虚得病、因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肺癌常见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型

1.阴虚热毒型

主症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心烦眠差,或低热盗汗、口干、便干,或咽干声哑,舌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

辩证 阴虚内热、毒热蕴结。治以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为法。方以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龙蛇阳泉汤加减。

2.痰湿蕴肺型

主症 痰多咳嗽,胸闷纳呆,便溏、浮肿、神疲乏力、胸痛憋气,舌暗红或淡胖,苔白腻,脉滑或滑数。

辩证 脾虚痰湿、痰毒结肺。治以健脾化痰、解毒清肺为法。方以二陈汤、温胆汤、龙蛇阳泉汤加减。

3.气滞毒瘀型

主症 咳嗽不畅,气急胸痛,如锥如刺,便秘口干、痰血暗红,唇暗舌绛,舌暗红,有瘀斑、瘀点,苔薄黄,脉弦或细涩。

辩证 气滞血瘀、邪毒内结。治以理气化滞、活血解毒为法。方以血府逐瘀汤、龙蛇阳泉汤加减。

4.肺肾两虚型

主症 咳嗽气短,动则喘甚,咳痰无力,胸闷腹胀、面色白、腰膝酸软、身倦乏力、自汗便溏、肢凉畏寒,脉沉细无力,右寸、尺脉弱。舌淡,苔白或白腻。

辩证 肺肾两虚、瘀毒内结。治以温肾健脾、益气解毒为法。方以四君子汤、四神丸、龍蛇阳泉汤加减。

中西医结合收良效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依靠一种治疗方法与肿瘤单打独斗,绝对不会得到很好的疗效。肺癌的治疗也是如此。针对肺癌的中医治疗并不是固守单纯中医治疗,而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发挥了西医先进技术治疗的优势,同时又有中医治疗为西医治疗减毒增效、保驾护航,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那么中医究竟怎样和西医治疗相结合发挥好各自治疗的优势,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呢?

首先,在肺癌早期,甚至还是磨玻璃病灶的时候,患者几乎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但是可能会在某些致癌条件下转化为肺癌。这就需要中医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通过健脾补肺、健脾补肾、疏肝健脾、益气养血等方法,调理患者的体质,也就是改善肺癌生长的“土壤”;再通过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的方法,把肺癌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

肺癌手术后,人体正气虚损、气血两伤,中医治以健脾补肺、益气养血为法,可以很好地促进肺癌术后康复,为患者能如期进行下一步治疗打好基础。

在化疗期间,患者常见的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恶心、呕吐、纳少、大便于、眠差等,多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脾胃不和之证。中医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为法,减轻化疗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减少了因不能耐受化疗毒副反应而停药的情况发生。

在放疗期间,患者常见的表现有乏力、咳嗽、口干、大便干,舌暗,皮肤有瘀点瘀斑,多为气阴两虚、热毒血瘀之证。中医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为法,减轻放疗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

在靶向治疗期间,患者常见的表现有皮疹、皮肤瘙痒,手足脱皮、皮肤干裂,腹泻、头晕等,中医辨证多为风热犯肺、湿热犯肺、阴虚血燥、血虚风燥之证,中医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消肿、养血祛风为法,可以减轻靶向治疗毒副反应——痤疮样皮疹、消化道反应、血压升高等。

在西医治疗结束后,通常让患者定期复查,这就意味着很长时间都没有治疗。但在此期间,肺癌病灶虽经手术切除,仍余毒未尽,当致癌条件作用于人体时,痰瘀互结或可形成新的有形之邪,即肺癌发生复发或转移;或者患者不适合做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时,可以中医中药继续维持治疗。治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法,抑制肿瘤发展,切断肺癌复发转移的途径,或是让患者长期带瘤生存。

另外,中医还可以对肺癌的并发症发挥治疗作用。比如针对肿瘤相关性疲乏,中医主要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为法,扶正固本,缓解疲乏症状;针对恶性胸腔积液,中医采取温阳利水为主的方法来消除胸腔积液;针对消化道反应,中医治以和胃降逆止呕为法,以减少因毒副反应重而不能口服用药的情况。

中医治疗并不局限于辨证论治的内服中药汤剂,还包括中医外治,比如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皮内针、针灸、艾灸、中药泡洗等,可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内治外治相互配合、各显神通,既发挥了中医优势,又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提高了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可以应用在肺癌治疗的任何时期,且中医内治与外治都可以和西医治疗相结合,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中医治疗及西医治疗相辅相成,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疗效,使肿瘤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

猜你喜欢

主症毒副气滞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