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比喻句”的修辞魅力

2022-03-24宗碧丽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用法比喻小学生

宗碧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修辞。修辞中最常见的又是比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要求学生掌握比喻的概念,但是却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句的用法,能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恰到好处地进行比喻——当然也强调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比喻句的用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传统的比喻句的用法教学,更多地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教师的教上,这是符合教学的基本逻辑的,因为只有教师精准地掌握了比喻句的用法及其教学思路,才不至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形。但是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教师对比喻句的用法的精准掌握与教学,只是学生学好比喻句的用法的必要条件之一,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比喻句的用法,而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细节,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之上的。模仿是必要的,但是只有模仿又是不够的),那就必须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在学习比喻句的用法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心路历程。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就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谈谈如何实施比喻句的用法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认识比喻句的作用

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比喻的基本价值、认同比喻句的运用,是比喻句用法教学的基本前提。在引导学生认识比喻句作用的时候,可以用通俗的语句来表达与引导。比如说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比喻实际上就是去打比方,而打比方就是用与描述对象相似的、同时又为人们所更加熟悉的事物,去描述想描述的对象。在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只有当学生在体验的过程当中发现隐喻句的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自发地萌生运用比喻句的东西。

这种体验可以来自于学生的直接体验,还可以来自于学生的间接体验,前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后者则更多地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课本知识的学习相关。无论是直接体验还是间接体验,本质上都是学生经验的运用,当学生的经验与比喻句遇到一起时,就有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学生知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比喻句、运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的时候,他们自然的就会认识到比喻句的作用,还有可能形成运用比喻句的动机。

直接体验中的比喻,很多源自于对生活事物的观察与判断。比如说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红扑扑的脸像苹果”,其实就是将学生熟悉的脸和苹果放在一起,然后进行比较与判断,学生会发现“红扑扑的脸”与“红红的苹果”有相似之处,形状的相似与颜色的接近,决定了可以用苹果去比喻脸。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到生活当中寻找相似的事物,然后看可以用哪个比做哪个。这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比喻句运用的经验,而这种经验也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比喻句所能起到的作用。

间接体验中的比喻,更多的源自于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相对于直接体验中的比喻而言,间接体验中的比喻可能显得抽象一些。但是抽象有抽象的好处,学生对抽象比喻句的理解,可以建立在想象表象基础之上,而这与小学生擅长的想象能力恰恰是一脉相承的,当学生在类似于“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样的比喻句理解中,可以将“露珠”和“月亮”的表象更加清晰地建立起来,且因为有了“珍珠”和“弓”的比喻,显得更有意境,更显浪漫,而这种感觉同样又是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是吻合的,因此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比喻句的作用认知。

二、指导学生把握比喻句的用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用法,更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应当是师生居于平等地位上的结合,也就是不应当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剥夺,也不是以引导之名行灌输之实。实际教学当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教师让学生去摘录所谓好的比喻句,然后通过读背的方法形成记忆,在强调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去进行所谓恰到好处的运用。这种比喻句用法的教学,严重背离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会让学生对比喻句及其用法的认识产生错觉,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也无法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追求。

所以站在学生角度去指导学生把握比喻句的用法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去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充分运用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来在口头表达或者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比喻句。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有《咏柳》这样一首古诗,这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诗。其中有经典的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特别是后面一句:一个“似”字,直接点明了这是比喻句,那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呢?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为什么二月的春风可以比作剪刀呢?因为它们都有“裁”的功能:生活中的剪刀可以裁剪出各种各样的布料,而二月的春风却可以裁剪出细细的柳叶。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跟学生进行这样的解析,就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比喻句的魅力。领略到这种魅力之后,可以将思维从课本走向课外,让学生去自主进行比喻。比喻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许会走弯路,在遇到这种情形的時候,教师不要急着帮助学生矫正,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比喻中的不足,然后给学生指明方向,告诉学生怎样的比喻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说有学生在想到自己父母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厉,于是就有学生做出这样的比喻:母亲像一个可爱的天使,而父亲像一个可恶的恶魔。这样的比喻固然能够表达学生内心的想法,但是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具体的比喻运用上都存在着不足。于是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让我们感觉到温馨或者相反感觉的事物呢?当学生在深思熟虑片刻之后,教师可以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引用贺知章《咏柳》中的比喻,让学生去思考:风在此处是否可以进行比喻?

有了这样的问题驱动之后,学生的灵感也就来了,于是看到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比喻句运用:母亲就像那春天的风,常常让我感觉到温暖,而父亲有时候则像冬天的风,让我感觉到有一些寒冷……相比较而言,这就是比喻句运用水平的进步。

三、在学以致用中理解比喻句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用好比喻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判断问题,思考问题。由于比喻句的运用,本质上是一个用的过程,而学生要想达到娴熟的运用,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所以总体而言,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去理解比喻句、运用比喻句。

学以致用的过程需要学生付出努力,需要教师付出智慧。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去认识到,在运用比喻的时候,需要关注比喻的对象和被比喻的对象,也就是所谓的本意和寓意(只不过这两个概念不需要学生掌握),要知道两种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或者相似之处。要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概括自己发现这些结论,那么学生就真正地读懂了比喻句,运用起来也就会更加娴熟了。

猜你喜欢

用法比喻小学生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买椟dú还珠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我是小学生
比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