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聋生语文实践能力策略

2022-03-24侯小伟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笔谈手语聋生

侯小伟

聋校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应使聋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着重培养聋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语言实践。我在多年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多读、多写、创设情境、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可以提高聋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日积月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新课标中关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1-3年级不少于5万字;4-6年级不少于50万字;7-9年级不少于160万字。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可以为聋生积累语言表达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有目的进行阅读的习惯。遇到困难,会用字典、《中国手语》等,随时查阅,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时字词方面的难题。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学习时要用“圈、点、画、批”等方法读书,随时将学习中认为精彩之处摘抄下来,养成读书时把好词好句、有用的资料摘抄下来或做成卡片的好习惯,即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经常写一些心得体会,把阅读中的点滴感受、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时写下来,于积累中读有所得,学以致用,形成“读书——积累——实践”的良性循环。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提高。

其次,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还应当扩展到课外。如,在《海伦·凯勒》课后,我要求学生阅读《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时,我让学生群文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父爱的伟大,阅读《慈母情深》体悟母亲的慈祥。广读博览,开阔视野,才能发展和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只要肯读书,一切都好办。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和他一起阅读,教给他读书的方法。如遇到困难,要帮他一起解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言之塔也是一砖一瓦构建的,没有日积月累,就没有丰富的语言宝库,也就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们的孩子最终还是要毕业,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自立自强,独立生活。创设情境,一切从聋生沟通交往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让聋生学会多种沟通方式,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往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他们对不同沟通方式理解和尊重的态度。

首先,课本剧进语文课堂。语文的学习对于听障生来说一直是非常艰难的过程,由于他们生理上缺乏对声音和语文的精准认识,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文法手语”很少是他们的母语“自然手语”,这样很多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很难获得成就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近几年,我校提倡课本剧进语文课堂,对语文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课本剧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演员就是学生自己,剧本由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进行改编,道具由爱画画、善于创作的学生制作。课上的表演总是让同学们兴奋不已,每个学生都能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了语言沟通表达的自信。通过学校举办的课本剧活动月,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提高了理解分析语句的能力,在活动中还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其次,口语剧场大本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改善了听障学生的听觉环境,早期配套的语言康复训练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能有沟通的有声语言环境,我校创建了口语剧场大本营。每天课余时间,这部分学生就会聚在一起用口语交流阅读心得、讲故事、诵读经典……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在口语交流的环境中,让学生养成主动开口说话,表达自己意愿的习惯;②在开口说话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书本中枯燥无味的语法;③在交流的过程中,使语言形式化成为语言运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快乐轻松地学习表达,在情境中潜移默化习得交往知识,这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和习惯。

还有,生活体验周。生活体验周是每周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主题语言体验,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才能走出校园创设情境。其目的是以体验生活为核心,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为聋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如:周末去菜市场,自己通过口语、手语、笔谈等与人沟通,买全包饺子的食材;到社区去做一次义工……学会在不同情境中与人沟通交往的实际能力,激发聋生的沟通与交往愿望。在实践中要扩大沟通与交往的范围,鼓励聋生在与健听人沟通时,多用笔谈的方式,养成随身携带纸笔(手机)的习惯。

在发展语言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帮助聋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沟通,主动交往,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三、注重沟通,在运用中强化语文实践能力

1.坚持写日记

要提高聋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他们每天写日记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对于他们来说,每天写日记无疑是一种负累,在教学实践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几个阶段,写好日记的三个坡度:

①写好一句话。低年级学生从写好一句话开始,结合每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内容必须真实,新鲜,不能重复,并在班级内开展交流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②写好一段话。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词汇的日益丰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日益加深。这时,可因势利导,过渡到写一段话。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按一定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意思,所写的内容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根据实际,把事情表达清楚。

③写好一篇话。到了中高年级,聋生的认知、理解、情感、语言等水平都有了相应提高,对生活也有了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这时要求他们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强调模仿所学课文的写作手法,运用自己积累的词汇和语言材料,大胆思维和创新,力求每篇有新事,篇篇有新意。

2.注重笔谈交流

所谓笔谈,就是聋生之间,师生之间,与健听人之间平时交流尽可能多用笔和纸进行交谈。笔谈可以学到教材中学不到的许多活生生的语言,丰富聋生词汇,学习和掌握新句式。有些聋生书面表达能力并不怎么样,但毕业几年后,他们的书面语言能力进步得简直让人惊讶,这是为什么?我校的一名学生,在校时语文成绩并不理想,语言能力也很差。但毕业几年后,一次在网上与他们聊天,他们的语言能力几乎和健听人一样,表达清楚,意思完整,语句通顺而流畅,当时我真是惊诧万分。后来与同事谈起,才悟出其中秘密,那就是与健听人的笔谈迅速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语水平。于是我在班上大力提倡笔谈,学生向我反映情况,都要求用笔写出来,每次回家的见闻和感受也和我笔谈一下。同学之间交流也多用笔谈,少打手语。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思想交流,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纠正病句,丰富词汇。另外,在家里和家长之间也用笔交流,这样也不必为看不懂手语和不会打手语而苦恼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有很大的进步。

教法往往在教参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创新尝试,我认为:一是要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主题,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二是要以课本剧进学堂、口语剧场大本营、生活体验周等情境创设为主导,为聋生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三是以写好一句话、一段话、一篇话为主线,注重笔谈交流、侧重应用文写作,适当采取面谈、面批、面赞的方式,在实践中促进同学们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四是以做“有心教师”为主业,处处留心、不断改进,做一个致力提高聋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助推者,也许这一点就是在教参中没有标明的最好方法。

猜你喜欢

笔谈手语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清末民初中日语言接触情形及其演变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奇怪的手语图
由笔谈管窥中朝文人文化意识的差异
笔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与运用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