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植物一起过节

2022-03-2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赏菊艾蒿茱萸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装扮空间,如卧室、客厅、办公室甚至庭院……在植物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考虑它们的“外貌”,还考虑它们的“内涵”,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比如梅花象征坚毅的品质,荷花象征高洁的君子,牡丹象征富贵……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身上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植物的身影,它们被赋予某些意义,成为节日中特有的文化符号。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下面这三位吧!

艾蒿和端午节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传说源于纪念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每逢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和吃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的习俗,许多人家还有悬挂菖蒲、艾蒿的习俗。他们认为,这个时节把鲜绿芳香的艾蒿和菖蒲悬挂在门窗上,有驱邪避毒的作用。

有很多植物可以作为包粽子的粽叶,箸叶、蒸叶、格叶、苇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叶子纤维特别多,十分耐煮,而且有着淡淡的植物清香。

柳树和清明节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折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还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插柳避免疫病。

菊花和重阳节

菊花正逢农历九月开始开放,于是与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有了不解之缘。

在古时候人们便有登高远眺、遍插茱萸的习俗。那时人们认为,登高远眺寓意步步高升,遍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后来由于晋代诗人陶渊明以爱菊闻名,遂又有了赏菊之风。流传到现在,重阳节赏菊已成为一场金秋盛会。

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勃“九九重阳节,开门见菊花”;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須插满头归”……

猜你喜欢

赏菊艾蒿茱萸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怀念一枝茱萸
赏菊
端午的符号
采一把艾蒿回家
叹流年
漫话茱萸
金秋赏菊
采艾蒿
茱萸,请给我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