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022-03-24梅金凤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奇石雷锋荷花

梅金凤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科学阅读思维的引导,这些都是重要因素。

一、利用丰富资源,激起阅读欲望

如今,多媒体技术也成为了课堂教学工具之一,将这种新兴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部编教材《荷花》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导入,首先要求见过荷花的学生对其进行描述,借此引入荷花这个课堂主题,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荷花盛开的相关视频、图片等,共同欣赏,激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谈谈荷花留给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陈述,引出本文作者叶圣陶观荷花之感,从而让学生明确阅读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而后,进一步挖掘、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引导学生将从文中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因为,将自己所观所想表述出来也是梳理文本思路的过程。

二、延伸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便必须规范学生的阅读方式。只有在平常的阅读中规范学生行为,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阅读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小学生在上阅读课时接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去慢慢接触有趣的题材,比如寓言故事或者小说。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读本,这样可以在巩固课堂知识的记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依靠教师传授相关的阅读技巧,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学生广泛阅读文章,不断延伸阅读知识网络,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才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经过多方讨论和验证所确定下来的精华,教师根据课本话题,为同学们制定相关的阅读书单,能够为同学们引导一个良好的阅读方向,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部编教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对雷锋生平事迹以及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他的评价进行简单介绍,这是很容易引起学生提问: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之后正式开始文章的学习,共同寻找这位伟大的雷锋叔叔。在课堂教学中不只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还要针对文章生词生字展开学习,利用不同的方法、游戏进行学习和巩固,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全文朗读,勾画出体现雷锋叔叔精神的词句,在小组或者单独陈述时讲清楚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这样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挖掘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静心思考。本篇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新)雷锋日记》这本书,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和学习雷锋精神的机会,加深理解乐于助人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品德,用爱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增加仿写续写,拓宽阅读思维

写作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同学们在阅读有趣文章的时候,会发挥想象力,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文章话题仿写或者续写文章,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仿写或者续写文章时会更深入地思考文章内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学生在仿写或者续写文章时会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正在养成阶段,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辩证性的学习能力,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方向。

例如,在学习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这篇写景文章时,教师可以着重讲解黄山奇石景观的详细描写技巧和用词,比如文章中对“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石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一段提出还有很多奇石,如“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都没有进一步的描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仿照前面几组奇石的描写手法进行句子仿写,或者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奇石对应的图片呈现在PPT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仔细描写,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并且,这也会使学生对本篇文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实现高效阅读。另外,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內容,选择文章续写,句子仿写等形式作为小练笔,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例如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或者小说进行结局改编、续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梳理原文章内容的发生发展,写出截然不同的故事结局,这对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梳理和延伸拓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四、开展朗读教学,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讲究“听、说、读、写”,其中“读”指的就是阅读,阅读的主要模式有精读文章、初读文章、品读文章。从阅读的模式可以看出,“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精髓。所以,教师想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就得提高学生“读”的能力。“读”也有许多类型,如朗读、默读、精读、通读、跳读。当然,并不是每一种“读”都能立竿见影地提高阅读水平,不过,有学者在小学生中对不同的读法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朗读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为此,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采用不同方式的朗读能够充分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朗读中切实感知到文字所具备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部编版《母鸡》一课时,教师在强化朗读训练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既能保持学生阅读热情,又能提高阅读水平。为此,推荐小组PK朗读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长进行组内分工,分配好每个组员的朗读片段和朗读顺序。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留意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促使小学生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朗读学习中,还要教给学生注意朗读情绪和语气。比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这句话体现出了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因为它一直叫,这里“听吧”的语气要很无奈。之后诉说母鸡叫声,语气要暴躁、不耐烦。训练完毕后,让小组进行朗读PK,其他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内容要包括朗读的情感、吐字、朗读的速度、朗读的语气。通过这个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效教学任务,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效率。

五、设计问题阅读,强化阅读体验

知识是问出来的,有问才有答。问题是阅读的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就是带着目标去阅读,而小学生阅读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不会问、不敢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这一阅读缺点,灵活运用技巧来设计问题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提问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阅读空间,解决学生阅读难的问题,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浅至深,如“本片段节选自( )作品( )”到“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这一段有哪些人物描写?”再到“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中的“杀进他的腰”意思是什么”,问题设计要包括基础知识和文章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种设问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形成阅读思维。

猜你喜欢

奇石雷锋荷花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荷花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