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探寻童话课堂新思路

2022-03-24王莉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葫芦巨人导图

王莉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不少童话作品。童话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特点,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构思童话故事。教师要采用整体观照、精准突破的方式,找到全新的解决途徑,帮助学生读懂作品。

一、整体观照,抓住核心要义

1.抓住语文要素,学会想象

学者上笙一郎认为童话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按照幻想逻辑整合在一起的故事。而幻想性也的确是童话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要把握住“想象”这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想象力,并自主展开想象。

《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等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引导大家从各种角度入手,分析从什么地方能看到作者的奇思妙想。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环境、事件、道具等几个角度入手,看看这几篇文章如何展开想象。学生发现,不同的作品想象角度各有不同,以《海的女儿》为例子,它在情境上就具有想象力,展现了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但是《巨人的花园》《宝葫芦的秘密》的场景却和现实生活差不多。在人物形象上,《海的女儿》展现的是美人鱼的形象,而《巨人的花园》中的巨人也是超现实的存在,但是《宝葫芦的秘密》却写的是普通学生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在道具上动了脑筋,创造出了能满足人们愿望的葫芦。在多角度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作品想象方式不一样,但是童话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塑造了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总结童话的创作特点,然后参与到自主创作中,思考如何发挥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们可以根据故事结局和情节编创故事,也可以增添人物、道具等,让人物形象变得更丰富。

2.抓住文本特点,鉴赏语言

在单元整体阅读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的童话故事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之处,有的隽永生动,有的细腻深沉,有的朴素自然,也有的新奇独特,在阅读中要细细品味,鉴赏作品语言的独特之处。

在品读《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等作品时,教师让大家分别鉴赏作品的语言,先找出共性,然后分析其中的个性化特点,此后在自主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如《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都给人以口语化的感觉,作者擅长使用短句子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读者感觉十分亲切,但是《海的女儿》却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出了隽永优美的特点,学生发现童话中展现海底世界的段落写得十分优美,作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美轮美奂的海底宫殿。在此基础上,学生又拓展阅读,展开自主创作,思考如何能在写作中体现出自己的语言风格。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分析童话作品如何展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哪些语言能体现人物形象,展现情感变化。在交流讨论后,学生还要进行自主创作,看看怎样的语言风格更适合自己。

二、以点串线,提升研读效率

1.绘制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在阅读童话时,学生常常会被其中的某些点吸引,但却忽略整体,因此阅读效率不高。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以点串线的方法,将各种阅读点融合在一起,提升大家的研读效率。思维导图将图形、线条、文字等整合在一起,能提升大家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让大家结合人物、情节等绘制思维导图,尝试梳理故事情节。

在阅读《巨人的花园》后,教师组织大家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故事情节。“这个故事的人物不多,主要是巨人和孩子,但是故事情节却跌宕起伏,为何我们会产生这种感受呢?”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尝试绘制思维导图,画出巨人和孩子的几次冲突,并标注上巨人赶走孩子后,花园里出现的各种变化。学生很快发现,作品情节在重复中有所递进,一开始巨人赶走孩子,承受了冬的寒冷,但是当孩子来到后,他感受到了春天,此时再次出现矛盾,巨人又一次赶走孩子,于是冬天再次来到,当巨人真正接纳孩子后,春天才真正降临。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画出了季节、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孩子是春天的关键点。在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大家阅读《宝葫芦的秘密》等其他课文,尝试梳理文章结构,整理人物关系。

在绘制思维导图后,学生能将各种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上下文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链,提升大家的阅读量。

2.联结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在童话故事中有不少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大家采用联结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学生首先将作品中描述的人物事例总结出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采用联结的方式,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看看哪些人的身上也有类似的特点,这样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童话的人物形象,提升阅读效果。

学习《宝葫芦的秘密》时,教师让大家先找出他做了哪些事情,然后比较人物性格出现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作品开始只是简单介绍了王葆,说他是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但是在回忆奶奶故事的过程中,人物性格变得更丰富了,体现出他调皮可爱的特点,在真的得到宝葫芦后,他做算术让宝葫芦帮忙,种向日葵、和同学闹翻都让宝葫芦帮忙,这样就进一步暴露了他在性格上的问题,他是一个懒惰、依赖性强的人。

在对比分析人物的时候,学生可以将同一作品中人物的不同状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也可以将不同作品中的人物放在一起对比,还可以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联结,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三、拓展练笔,实现读写共进

1.抓住共性,创编新故事

读写结合也是整体性阅读中常用的方法,教师要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读写共进,提升阅读能力。首先要在群文阅读中抓住童话的共性,总结其特点,在自主编写童话的时候,就能围绕这些特点展开创作。

《宝葫芦的秘密》等文章都具有童话的典型性,教师鼓励大家先总结童话的特点,然后尝试自创故事。如有人写了和《宝葫芦的秘密》同主题的故事,自己也捡到了宝葫芦,他改造了宝葫芦,让它帮助大家吸走了雾霾,吸走了垃圾,让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这样的作品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展现了主人公热爱家园的精神情操,具有童话的特点。

读写结合有助于促使大家展开模式化创作,大家在阅读中总结了童话的特点,并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围绕“想象”这个关键点进行构思,分析如何能让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变得更有想象力,体现出童话的特点。

2.个性批注,点赞真善美

个性化批注也是读写结合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的时候尝试找出作品的典型特点,然后写上自己的感悟。在批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审美赏析能力,而且也感受到了童话人物的真善美,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提升。

如《海的女儿》也是值得琢磨的童话,教师指导大家运用个性化批注的方式深入感受作品,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运用批注法,写下阅读感受。首先要在批注中写下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如有学生在阅读《海的女儿》后进行批注:小美人鱼牺牲了自己,我觉得如果我处于相同的情况,很难做出一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人如小美人鱼一样为大家默默付出,只是我们都没有注意。

在批注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展开互动讨论,说说自己的感触是什么,并倾听他人的解释,从中获得启发。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说说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启迪。

小学部编版课本的特点是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教学,将语文要素、人文要素等整合在一起,体现出单元整体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展开童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住童话的整体特点,在整体观照下设计教学策略,准确地把握本单元教学目标重点,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葫芦巨人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国内
葫芦瓜
宝葫芦
直立的石巨人
第6章 一次函数
画葫芦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