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2-03-24钱梅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钱梅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端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更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效学习,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应当基于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对症下药”,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对于教师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学生思维的运转、想象的活跃、创新意识的增长,都能为教师的语文课堂带来活力与激情,以此促成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注重情境创设,增强兴趣思维

在现代新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较为普遍,多元化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教师以更为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实现教学的顺利展开和进行。教师巧妙利用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具趣味性、和谐性的学习氛围,以此保證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保持,从而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例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夏日虫鸣”之声,并进行语言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一个有些温热却舒适的夏夜,你与小伙伴坐在树下乘凉,抬眼望向天上星,却听见脚下的草丛中,不断传来阵阵和悦的虫鸣声,与夏夜的寂静形成了那么强烈的对比,让你的耳膜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清脆的敲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幕啊。”学生在虫鸣声与教师的叙述中,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了专属夏夜的自然之美、夏虫之灵。教师再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于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对课文的学习充满期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去享受一场“虫鸣盛宴”,去经历一次草间的奇妙“游历”。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导入、内容阅读分析时,适时融入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从而对作者的感情表达产生共情心理,以此促进其情感思维的运作,实现兴趣思维的增强。

二、善用点拨引导,启发想象思维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促进其思维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问题探究加以巧妙点拨,对其学习行为加以引导,为其开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以问题、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助其思维发展进入崭新的局面。

以《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导入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飞机夜航的视频,在航行过程中,飞机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教师随即暂停播放,为学生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觉得接下来会不会发生碰撞意外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夜间视线不佳,有极大可能会发生碰撞;有的学生则认为,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一定会有能够准确避开障碍物的装置。教师对于学生勇于思考的精神予以肯定,继续展示视频:飞机果断地避开了障碍物,继续正常航行。对此,大部分学生都产生了疑问:“飞机是如何避开的呢?”教师此时便提示学生:“人类有很多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获得启示的,你们能联想到,在夜间也能飞行自如的动物吗?”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便能够锁定“蝙蝠”这一“夜行侠”,从而更为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由此可见,关键的课堂点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其对新事物的认识展开大胆的联想,以此实现语文思维的关键性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鼓励质疑思维

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以服务学生思维发展为主要任务,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都将在学生思维有效运转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方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思维的多途径发展。教师可以以“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为主,在不断提问引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学习内容,提倡以探究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质疑思维逐步形成,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开创更具创新性的角度。

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不具备一定的深度,因而其在这类科普类文本的学习中,难以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比如在学生的认知中,大部分恐龙都以四肢行动,因而其很难将体型庞大的恐龙与娇小灵活的鸟类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借此引导学生,将其思维引向善思、质疑的发展道路。而对于这一矛盾点,教师便可创造时机、创设情境,使得学生对问题能够主动进行质疑,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教师在导入时,可先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比如提问:“飞向蓝天的是什么动物?”学生普遍认为是鸟类,教师同时展示鸟类的图片。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恐”字,以此体会“恐龙”这类动物的庞大、笨重、凶猛。教师再继续提问:“分析完题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表示难以想象,体型巨大的恐龙如何飞向蓝天?在这样的开场之下,学生的质疑思维也被打开。

上述案例中,恰到好处的问题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提供了依据,以此为学生质疑思维的发展拓宽道路。

四、丰富学习形式,发展独立思维

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积极而及时的引导,更需要其自身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行为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其思维发展创造更为优质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形式和方法的改进与丰富入手,促进对学生学习媒介和载体的“升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为学生挖掘和拓展学习资源,鼓励其通过课外实践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学生的学习途径获得有效拓展,更利于其语文思维向着更具深度、高度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对于落花生的特殊评价,从其话中体悟落花生朴实无华外表下,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美好品格。以此为前提,教师将品味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作为教学重难点。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突出花生的优秀品格,为学生制作对比性较强的表格,以更为直观的形式,促进学生对于对比阅读方式的运用。而对于表格的完善,教师便可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统一意见之时,对于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够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注重巡视、指导,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之路做好铺垫。在合作学习环节的最后,教师予以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各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巧妙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使其对落花生品格的感知恰到好处,从而明确了父亲所言之深意,实现其阅读思维的运转、提升与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丰富,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原动力”,也为其建立了一定的独立思考意识。基于此,学生的语文思维可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获得更具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其独立思维的逐步显现和运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始终将学生的个性发展置于首位,从而顺应新课改精神,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对自身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也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作出的不懈努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选择适宜的策略对其进行思维启发,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涯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