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统整让“提问”落地生花

2022-03-24孙琰艳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提问习题角度

孙琰艳

阅读策略是读者根据阅读任务、阅读目标有意识地选用的阅读方法,是高质量阅读的基础保障,学生的阅读策略越丰富,阅读时选择的阅读策略越恰切,阅读理解水平就越高,认知成果就越显著。关注阅读策略的学习是统编教材最为显著的编写亮点之一,整体贯通把握教材编写体系,前后关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实施教学,无疑会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分析比较、总结提炼、迁移运用的经历中丰富阅读策略,提升语文素养。

一、关联统整 认知“提问”策略

统编教材对于阅读策略要素的编排是从三年级“预测”开始的,四年级为“提问”,五年级“有速度的阅读”,六年级则为“有目的的阅读”。这些内容安排在每一年级集中一个单元训练,既与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相互关联,又顺应了学生阅读能力从认知到发展,再到素养提升的渐进增长规律。

以四年级以上第二单元为例,“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整个单元的文本編排与方法设计都聚焦这一策略的学习,以每一篇文本为例渗透具体的“提问”方法:《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针对整体或部分内容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从内容、写法、启示不同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在不同角度提问的基础上梳理问题;《蝴蝶的家》迁移方法自主提问、梳理问题,学生基于文本的提问层层推进,提问能力螺旋提升。因此从序列关联与整体关照的视角关注语文要素,认知阅读策略的定位,就能更好地把握“提问”的起点与终点。

二、单元贯通 渐进“提问”要素

运用单元贯通的思维实施教学,首先从单元导读页出发明确单元总体目标,再通过聚焦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梳理单元教学的线索,最后以课后习题为依托确定课时功能定位,明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联,设计贯通式的单元教学学案。

1.积极提问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学生最为喜欢的童话故事文体,安排在单元伊始别有用意,让学生在神奇的童话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积极大胆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大家整理问题,进而发现有的问题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是“局部”小问题,有的问题针对全文提出,是“整体”大问题,渗透阅读时要动脑思考的提问意识。

2.多角度提问

在学生已有提问意识的基础上走进《夜间飞行的秘密》,关注课文间的批注提示,组织学生梳理问题清单讨论,从而发现问题的角度可以从课文内容提出,可以关注课文的写法提出,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在拓宽“提问”的角度、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多角度“提问”的方法。

3.筛选问题

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还需要在语境之中不断熟悉操练《呼风唤雨的世纪》就可以成为学生运用已有方法实践“提问”的文本载体。借助问题清单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深潜于问题内核,发现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暂且忽略,有些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一定一探究竟得出结果,有些问题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就要联系生活思辨。

4.自主提问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高境界,前面三课的内容学生经历了对“提问”的粗浅认知,深入实践,方法习得,能力渐进。《蝴蝶的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之中自主实践“提问”的方法,经历边阅读边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给问题分类,在不同类别的问题中筛选出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聚焦有价值的问题尝试解决,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完整过程,以期在实践语文要素之中提升语文素养。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借助教材文本,突破单篇教学的固有模式,着眼单元贯通整体定标,挖掘单篇价值精准定位,基于前一篇的学习收获增长新一篇的能力生长,凸显篇与篇之间的逻辑关联,环环相扣设计教学实施,层层递进夯实要素落地,为学生阅读赋能,让深度阅读发生。

三、搭建支架 生化“提问”素养

1.依托课后题教“提问”方法

统编教材中每一课的课后习题设计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发挥着方向性、导引性的作用,而这一聚焦“提问”的策略单元课后习题特点就更为显著,每一课习题中均有小组问题清单样例的呈现,学习伙伴交流话语的提示。因此每一课的教学都可以依托课后习题作为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在各自小组中交流习题中问题清单的样例问题,在班级内分享学习伙伴话语中的启发与发现观点。在不同形式的交流切换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触碰到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问题的提出有局部与整体的差异,就会在循序渐进中了然问题有角度不同之分,有价值大小之别。而此时,教师只需在学生新的认知起点上顺势而为引导提炼,形成学生对“怎样提问”“怎样从不同角度提问”“怎样判断问题的类型并进行筛选”“怎样聚焦有价值的问题作出解答”阅读策略的经验积累,再引导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提问、熟练提问,最终形成学生用“提问”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素养提升。

2.凭借批注实践提问方法

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和《呼风唤雨的世纪》两篇课文中,教材均采用批注的形式呈现出了从多个角度提出的问题,这些批注就是学生学习提问方法的支架辅助。例如,学生自主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提出问题后,可以先利用课后习题中的问题清单,明确提问的不同角度,再借助批注问题来实践区分问题的不同角度,最后再将小组内的提问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形成递进式的对不同角度提问的深度认知。“写法”的概念很笼统,针对写法角度提问是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因此借助课文批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写法提问的丰富认知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诸多批注均为写法角度提出的问题,既有关注词语运用的,也有着眼标点意义的,还有聚焦篇章结构的,这些批注都是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写法提问的工具性支架,凭借于此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打通学生着眼写法提问的方法通道后,再次走进文本寻找关于写法特点的文字,学生便可以提出“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作者为什么反复运用设问、自问自答?”“为什么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没有’来排比?”……

3.设计清单导引梳理问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环环渐进的学习中首先要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尝试从多角度提出问题的实践机会,然而学生的疑问常常是开放性的、杂乱无序的,如何引导其从积极提问、到多角度提问,再到深入筛选问题,借助问题清单可以搭建引导学生从无序到有序,从表面到深入的思维生长支架,针对不同篇目的功能价值,设计不同形式的支架样式。《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关注针对课文局部问题与整体问题的答案寻找路径引导学生简单认知“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通过问题清单的提示指引学生将丰富的问题归类,学会多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筛选原则提示学生有价值问题的标准,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辨析力,引导学生经由“提问”,形成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提升思维素养。

4.对比辨析聚焦写法提问

学生的日常阅读样态是乐于关注文本内容与情节变化,而忽略作者的写法运用,于是表层阅读现象较为显著而普遍。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微观细节,揣摩语言,于表达方法处提问,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嵌入支架引以辅助。例如,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以后,可以出示课文对科学家三次实验的语段描写,引导学生运用视觉的直观冲突进行对比,引发对篇章构段写法角度的提问,进而品析作者表达构思的精妙。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很多的关联词语、反问句式来表达蝙蝠夜间飞行的敏锐灵活,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对比辨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比一比、问一问的活动中驻足词句运用引发质疑,借“提问”揣摩表达的内涵,由体悟生发对文字表达的敏感,感受聚焦写法角度提问的价值,形成阅读思考的问题意识,生化阅读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提问习题角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角度不同
人啊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