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2022-03-23黄显平易金全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4期
关键词:杀虫害虫农药

黄显平 易金全 杨 丹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

在水稻栽培管理期间,水稻病虫害传统防治方法是指农户看到水稻发生病虫害后,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喷洒防治病虫害;化学农药虽能防治病虫害,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故,提倡使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控,一方面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另一方面提高水稻稻米品质。

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采取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防控水稻病虫害,可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减少水稻产量损失及化学农药使用量,从而减轻农药对稻米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稻米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控情况分析

2.1 农药滥用错用情况

大多数水稻种植户综合素质较低,没有很好地掌握水稻科学种植技术,造成水稻生长期间易发病虫害。一旦出现水稻病虫害,种植户就会盲目采用农药防治,因农药选择不对路,施药方式方法不好、防治时期不对,造成防治效果差。为提高防治效果,种植户就会加大用药量反复喷药防治,导致农药滥用、错用的情况发生。

2.2 选种阶段不合理

水稻品种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产量,同时也影响水稻的生长状况。一些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抗病虫基因,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但是多数水稻种植户缺乏专业知识,在购买水稻品种的时候没有选好优良的水稻品种。

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病虫防治技术内容、技术体系的创新,可以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有良好效果。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包括农业健身控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几个方面措施。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控病虫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1 农业健身控害措施

3.1.1 清除病虫源、降低病虫源基数。在冬季或春季播种前铲除田边、沟边的杂草、残留稻桩,及时处理稻草,可大大减少病源和虫源,减轻发生危害。

3.1.2 浸种消毒。播种前用4%春雷霉素、或25%咪鲜胺、或强氯精等兑水浸种进行种子消毒,可杀灭附作在稻种上的病原菌,预防稻瘟病、恶苗病和稻曲病等。

3.1.3 选用抗病性品种。品种选择时,种植户要根据上一至二年内本地水稻易发病害类型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逐年更换使用高产新品种。

3.1.4 培育壮苗。采用旱育秧苗、钵体育秧等方式培育壮苗,减轻苗期苗瘟、叶瘟、恶苗病、烂秧、立枯病的发生。

3.1.5 合理密植。根据大田肥力,按宽窄行或宽厢宽带规范化移栽,合理亩栽1~1.3万窝左右,有利于通风、透气、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3.1.6 合理施肥管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多施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增施钾肥,适施磷肥,不偏施迟施氮肥,可提高水稻植株抗病虫的能力和产量水平。

3.2 物理防治措施

3.2.1 安装防虫网、过滤网。使用无纺布覆盖进行旱育秧或钵体育秧,防止稻水象甲、稻秆潜蝇等害虫进入危害;在稻田灌溉管理中,最好在进水口处安装过滤网,防止福寿螺、田螺、纹枯病菌核等随水传入为害;并及时清理稻田内的福寿螺、田螺及卵块,从而减少福寿螺、田螺的发生危害。

3.2.2 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安装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种植人员可以按每3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坝区视线好,安装杀虫灯密度可以适当小一点;坡地视线相对不好,杀虫灯安装密度可以适当大一点。此外,种植人员要定期对杀虫灯内诱杀的害虫进行清理,并及时修复损坏的杀虫灯,确保杀虫灯诱杀效果。

3.2.3 安挂色板诱杀害虫。在每亩稻田中安挂30~50块黄色或蓝色粘虫板,可有效诱杀控制稻秆潜蝇、稻飞虱、稻蓟马、稻蝇蚊等水稻害虫。

3.2.4 安挂性诱剂诱杀害虫。在每亩稻田中安挂3~5套二化螟性诱捕器、或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可诱杀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3.3 生物防治措施

3.3.1 田间释放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水稻螟虫主害代蛾始盛期,田间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块,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亩;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稻螟赤眼蜂释放球可直接抛入田中。

3.3.2 稻鸭共育。稻鸭共育是一种传统的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杀灭稻田一定的虫卵和害虫,并除去稻田内杂草。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15只,水稻抽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有效减轻蝗虫、稻水象甲、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福寿螺等害虫及杂草的发生危害。

3.3.3 选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保护利用天敌昆虫自然控制害虫。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春雷霉素、井岗霉素、核多角体病毒、芽孢杆菌、烟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保护利用青蛙、稻田蜘蛛、赤眼蜂、螳螂等天敌昆虫自然控制水稻害虫,以虫治虫。

3.3.4 生态控制。在稻田田埂和田边种植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万寿菊、凤仙花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

3.4 化学防治措施

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害,在防治关键时期,优先选用生物制剂防治,也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交替、轮换用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要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在病虫发生前或初期用药,在害虫卵孵期至低龄幼虫期,采用高工效低容量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3.4.1 稻水象甲:重点抓好秧田期、幼虫期及秧田返栽田三个重点环节防控。拌种处理:选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丁硫克百威等种子处理干粉剂进行拌种处理;秧田期选用醚菊酯乳油、或氯虫·噻虫嗪水分期粒剂等喷雾防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秧田返栽田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浸秧移栽防治稻水象甲成虫;在水稻分蘖期,选用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或杀虫双颗粒剂拌细土撒施防治稻水象甲幼虫。

3.4.2 稻瘟病:水稻田间初见叶瘟病斑时施药,水稻孕穗至抽穗初期重点预防穗瘟。可选用春雷霉素或春雷·三环唑,或稻瘟灵兑水喷雾防治稻瘟病。

3.4.3 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期选用井冈霉素、戊唑醇、腈苯唑、氟环唑等农药防治。

3.4.4 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稻田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喷雾防治。

3.4.5 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达8~10%或枯鞘株率达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杀虫单等喷雾防治。

3.4.6 稻飞虱:在白背飞虱、褐飞虱达到5~10头/窝时,可选用50%噻虫嗪、50%吡蚜酮、70%吡虫啉、25%噻嗪酮等兑水喷雾防治。

3.4.7 稻秆潜蝇:对秧田期第1代稻秆潜蝇和孕穗期第2代稻秆潜蝇,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兑水喷雾防治。

3.4.8 福寿螺或田螺:当稻田和藕田内福寿螺或田螺每平方超过3只时,可选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拌细土均匀撒施,或用70%杀螺胺粉剂兑水喷施防治福寿螺、田螺的幼螺;施药期间禁止放鸭和鱼等。

4.水稻病虫害防控相关措施

4.1 重视水稻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

在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时,首先要加强水稻种植户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种植户科学选种、育苗、施肥、移栽、大田管理管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4.2 建立健全引导机制

一是建立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在基地开展农业健身控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相关课题研究和展示,适时组织种植户到基地开展观摩活动,引导农户利用各种措施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二是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种植户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意识。三是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宣传,提高种植户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观念。

4.3 加强市场监督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市场药物监管,一是加强农资经营部种子、农药、肥料监管,确保农资质量。二是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过程监管,严禁经营主体使用禁用农药,引导种植户正确使用限制性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三是加强上市农产品监管,严禁农残超标农产品上市,迫使种植户采用各种措施生产放心的农产品。四是对违反规定的农资经营部、种植户从重从严处罚。

4.4 加强网络技术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政府部门应该建设信息推广平台,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4.5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力度

就当前病虫害防治情况来看,绿色防控技术是未来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因此,不同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水稻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在进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时,要以水稻生产基地、种植大户作为重点推广对象,以加大推广影响范围,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到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6 实行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

为了确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全面推广,应该实行绿色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在基地内执行统一用肥、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插秧、统一管理。通过采用生产集中管理方式,确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

4.7 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为了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能力,政府、基地、大户可在水稻病虫发生关键时期进行专业化统防,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

4.8 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发布水稻病虫害预警

为了保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效果,相关部门应建立水稻病虫害监测点,及时开展水稻重大病害调查、监测,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为农户提供信息指导。

5.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例

5.1 技术应用情况

作者常年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稻+基地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推广与应用。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稻+基地是由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理。联合社严格按照“绿色、有机、地理性标志”两品一标的要求组织经营主体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2018年起,作者配合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全面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农业健身控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具体应用技术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宜优108、宜优727、野香优莉丝”等水稻品种。二是播种前采用药物浸种,杀灭附作在种子上的虫卵和病原菌。三是采用钵体、旱育秧等方式培育壮苗。四是按照“两增一调”的要求开展水稻平衡配方施肥,组织种植户加强肥水管理,确保水稻生产肥水需求。五是合理密植,增加稻田的通风透气透光性。六是在基地安装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水稻害虫。七是在水稻分蘖期投放鸭子,实施稻鸭共育,利用鸭子防治水稻虫害、草害。八是及时投放稻螟赤眼蜂,寄生杀灭水稻螟虫。九是开展水稻病虫发生情况调查,在防治关键时期,选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化学农药配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

5.2 技术应用成效

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后,示范推广区种植户减少了化学药物施用量和施药次数,与非示范推广区水稻田相比,示范推广区水稻病虫害防治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水稻产量亩增产16公斤左右,且使用农药次数减少1至2次。2019年底,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申报了海龙贡米地理性标志。2021年底,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稻+基地获得了海龙贡米地理性保护标志。

6.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水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出现减产、品质下降等现象。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需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应用。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相互协调,相关部门要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杀虫害虫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