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剧:文艺晚会的戏剧创新
——以2022年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小年团的就是那个圆》为例

2022-03-23杜德同肖鹏袁静文

声屏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农民文化

□ 杜德同 肖鹏 袁静文

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湖北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由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联合全国省级对农电视媒体共同举办。该春晚旨在打造融合中国乡味农优精品的团圆盛宴,展示中国乡村砥砺奋进的年度盛典,讴歌中国三农人脱贫攻坚壮举的时代赞歌,传播中华文明乡村文化的新春盛会,为小康生活画像,为乡村振兴立传,为乡风文明明德。该春晚从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陪伴中国广大农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喜庆的小年夜,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全国品牌。其中,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一改传统春晚制作形式,以《小年团的就是那个圆》为题,联合福建、吉林、河南、陕西、广西五个省区电视台共同制作,用“电视剧+春晚”的创作手法,打造了全国首档“三农春晚剧”节目形态,创下了历届春晚多个新高。

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发展概述

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以下简称“中国农民春晚”)源自一档全国知名对农民生新闻栏目《垄上行》,借助垄上之花开遍湖北全省广电系统的契机,2011年末一台极具垄上特色和浓郁湖北乡村风味的“首届农民春晚”应运而生。从首届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开始,创作团队始终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的重要指示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打通省域局限,连接全国重点农业地区打造全国农民大联欢、世界农民大合唱的创作宗旨,全方位、跨地域、大视角展示中国农民的质朴情怀和三农大地的沧桑巨变。

十二年来,在中国农民春晚的舞台上,这组长胶片不仅记录了贵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整乡搬迁的新居民幸福新年味,也呈现了福建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燕子窠生态茶园的金山银山;不仅有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网红主播艾斯玛·买买大洪带货家乡水果,也见证了吉林长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李玉教授培育出的致富新品种玉木耳等。从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到云贵高原的果木香,从长江流域的鱼虾肥到黄河两岸的金麦浪,中国农民春晚这十二年始终坚持“贴近人民、扎根群众”的创作宗旨,不仅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万家团圆的新春盛宴,也唱响了中国乡村砥砺奋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的时代赞歌,中国农民春晚续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电视史志,见证了中华大地的“三农”之变与时代之变。

其中,2012年中国农民春晚以“龙凤呈祥”为主题邀请了长江、黄河沿岸的农民朋友相聚在湖北。2013年以“中国农民梦”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各地农民代表汇聚武汉放飞梦想。2014年以“福到东西南北中”为主题,将“福”送到祖国的东西南北。2015年以“红色土地·金色梦想”为主题,邀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古田等红色老区人民欢聚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缅怀红色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放飞金色梦想。2016年以“梦圆小康幸福年”为主题,邀请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四大连片国家级贫困地区汇聚湖北,吹响了“精准扶贫、共奔小康”的振奋号角。2017年以“四海迎春晓”为主题,联合陕西、福建、新疆、新加坡、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内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近500名农民艺术家、草根明星齐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打造了一场“世界农民一家亲”的新春盛宴。2018年以“绿水青山美中华”为主题,邀请全国东西南北各地的美丽乡村代表,表达了农民决胜小康的精神风貌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共同愿景,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活动主旨。2019年以“大江奔涌·魅力中国”为主题,紧扣长江主题,从湖北出发辐射整个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沿线省市,为观众展示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文化印记、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欢乐过年的长江画卷,打造了一场既有传统民俗又有时代精神的农民春节大联欢。2020年以“复兴梦想小康中国幸福年”为主题,邀请来自青海、江苏、陕西、广西、黑龙江、河南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友人和演员,共同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春年俗画卷。

而最近两年,导演组在创作理念和制作手法上开始转变,2021年以“梦圆百年中国福”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农民春晚突破常规,创新手法,以云聊民俗、云品美食、云上献歌、云送祝福、云直播带货为创作理念,联合陕西农林卫视、福建乡村振兴公共频道、吉林乡村频道、贵州广播电视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广播电视台等全国对农媒体,创新晚会新形态,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百年奋斗逐梦小康的激动与喜悦。本届春晚不仅坚守了文化阵地,坚持了文艺创新,更是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一特殊时刻,首次采取“互联网+春晚”的方式,展示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成就,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历史性伟大时代,也展示了百年逐梦、圆梦小康幸福年的中国新面貌,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这一届春晚的使命和任务。

而2022年《小年团的就是那个圆》,在“互联网+春晚”的创作基础上再次大步跨越,采取了“电视剧+春晚”的创作思路,成功打造了全国首档“三农春晚剧”的新模式,实现了传统文艺晚会的戏剧创新。

春晚剧:传统文艺晚会的戏剧创新

春晚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通过歌舞等方式表达对过去和未来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沉淀。春晚最早起源于央视,是在除夕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内容涵盖小品、歌曲、舞蹈、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因为丰富多样的节目形态和符合大众审美而深受观众的喜爱。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在文化彰显自信的这个时代,2022年中国农民春晚一改传统文艺晚会在演播厅里演出、录制、制作的手法,采取“电视剧+春晚”的全新模式,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场景布置、节目形式等创新创作,并在晚会结构、情节编剧、场景打造等内容充分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文艺晚会的戏剧创新。

春晚结构剧情化。传统春晚结构设置大多以主持人为主线串联,以舞台节目为主要内容,以人物和事件为环节辅助,通过舞美置景、电视录制、分会场搭建、LED大屏等光影技术手段进行录制播出来表达主题思想。春晚剧《小年团的就是那个圆》则通过故事情节将一个个节目串联起来,主持人变身为演员,打开情绪记忆,通过自身的人物体验和导演共同进行二度创作,打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2]剧情围绕“制作一桌团圆宴、讲述一个中国年”展开,讲述故事的主人翁楚小年通过视频电话,跟五个坐落在东西南北各个城市的大学同学发起了一次“相约云上过大年”的“文化+美食”大搜索行动,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把大家在家乡寻找家乡特色文化以及团圆宴的现场互相传递,“云汇聚”成“中华团圆宴”。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打造来实现主题思想的升华,这种结构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文艺春晚的制作模式。

春晚节目故事化。传统春晚的文艺节目是依据舞台设置进行编排创作,依托影像、灯光、道具等手段辅助舞台提升艺术性和感染力,而春晚剧则将节目故事化处理。演员表演从室内转到室外,从演播厅虚拟背景转到田园山水实景之中,小品变成了电视情景剧,歌手也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随意变换场景,使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得到极大提升。春晚剧节目创作不仅融合到了整个故事结构中,更实现了剧情人物与节目内容的情景交融。如说唱歌舞《荆楚优品买买买》的主唱就是剧中的男1号江小鱼,国风歌舞《楚乐庆年》不仅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其领舞也在节目中变身屈原侍女婵娟的艺术形象低声吟唱着屈原作品《橘颂》,既巧妙植入情节故事,更丰富了楚文化内涵。在整个春晚的其他节目创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融合了该创意手法,实现了春晚节目的故事化。

春晚制作场景化。传统春晚的场景基本上是围绕着演播厅进行分区置景,而春晚剧则完全脱离了舞台结构和尺寸的局限,依据故事剧情的需求,将演员置身于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中,把春晚的艺术性与电视剧的制作手法相互融合,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视听冲击。本届春晚以故事主角楚小年所在的乡村振兴美丽村为背景,选择了湖北鄂州市梁子湖畔、福建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燕子窠生态茶园、“中国沃柑之乡”广西武鸣果园、“全国文明村镇”吉林公主岭市火炬村的农家小院等为背景,把在中国农村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科技强、产业旺、生态美等真实场景呈现在春晚中,呈现在观众面前。

春晚内容多元化。春晚剧首次将“文化”与“农优品”深度融合,积极创新跨界合作,打破“文化”与“农产品”的“次元壁”,探索了一条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共振、楚文化与荆楚农优品齐飞,共同振兴湖北文化新圈层、新形态、新传播的路子,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串联吉林、福建、河南、陕西、广西等东西南北中“三农”重点区域中,吉林的冰雪文化、福建的茶文化与三坊七巷人文文化、广西民族风情也充分融入其中,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农民富足的幸福画卷。

春晚剧制片化管理。春晚剧作为春晚影视化的创新尝试,在运作初期就采用了影视剧的制片管理模式进行各项探索。项目以制片人为核心进行剧组搭建、实施岗位分工、明确部门职责,从剧创、演员、导演、预算、各项合约、成本管控、市场运营以及项目宣发等,在影视剧制片管理的制作模式中尝试突破传统晚会的制作模式。[3]

春晚剧:推动年味里的文化召唤

春晚剧《小年团的就是那个圆》讲述的是主角楚小年通过视频电话跟几位生活在东西南北城市中的大学同学发起了一次“相约云上过大年”的“文化+美食”大搜索行动,并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把各自寻找到的家乡特色文化和团圆宴进行互相推介,“云汇聚”成“新春团圆宴”,不仅形式上大胆创新,内容上也以创作爆款单品为目标的,围绕楚文化寻根和荆楚优品展示两个维度创作推出了6个原创单品节目。

在情节设置上,春晚剧以《火》为序缓缓启幕,依托楚人“崇凤尚火”的传统,用“火”指代“文明”贯穿始终,从钻木取火到与火星车“祝融号”隔空“对话”,璀璨夺目的楚文化与现代文明在碰撞中焕发生机。随着楚人图腾“火凤凰”腾空而出飞过两千年前的楚王宫,引出晚会原创重头歌舞《楚乐庆年》。《楚乐庆年》以“钟磬合鸣”为音乐基调,以楚舞中的细腰、长袖、击缶而歌为舞蹈表现形式,融合了楚舞、楚器、楚乐、楚服、楚辞、楚礼等楚文化元素,同时在这个节目中间以低吟《橘颂》的形式融入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展现了神秘浪漫的楚文化魅力。在接下来的剧情推进中,观众在女主角的带领下穿越回现实,和大学室友一起开启了寻访中国年味的旅程,全国“三农”重点区域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年俗年味也随之呈现出来,也由此铺开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美景、农民富裕富足生活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本届春晚剧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还是一场饕餮美食盛宴,以剧中六朵金花角色串联为视角,在55分钟的春晚剧中集中展现了湖北全鱼宴、全藕宴、全虾宴,福建国泰闽安宴,吉林吉祥猪猪宴,广西百色水果宴和集大成者的中华团圆宴,首次在一场联欢会中集中展示了“食”全“食”美的年味文化。

春晚剧:创新触发文化共振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春晚剧《小年团的就是那个圆》创新表达传统文化,用多元手法点燃文化自信,进而引发全国网媒形成文化共振。其中《楚乐庆年》单品话题浏览量破亿,春晚话题总阅读量超1.8亿,在湖北卫视播出后取得了省网第10以及收视率破1的好成绩;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将多个单品推送至官方Facebook账号China Plus文化页及美国专页,并在节目The Vibe中播出《楚乐庆年》完整视频,获得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这也是十二年来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首次登上国际媒体舞台,实现全球传播。

结语

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始终是它的可直接了解性,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艺术中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亲近的、生动的、属于目前生活的。[4]以中国戏曲、话剧为主要形式的戏剧艺术,时至今日依然是现有艺术形态中综合性最强的艺术形式,较为普遍地应用于传统舞台上的各类艺术呈现,尽管如此也需要最大程度调动观众的创造意识,与他们进行平等交流和亲切对话,需要不断实现超越和突破。[5]同样从传统舞台延伸出来的电视春晚,则以“电视剧+春晚”的手法进行创意创新,其艺术生命也绽放出新时代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这种传统文艺晚会的戏剧创新,也值得青年导演及创作团队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创新运用。

猜你喜欢

农民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谁远谁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