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数你对止痛药的误会

2022-03-23岳剑宁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非甾体止痛药误会

岳剑宁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常用非处方止痛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相信大家对这些药品名称都不陌生,家中的小药箱里或多或少会备上一两种。但许多人因为这些药无需处方就可买到,认为它们是完全安全的,可以随意吃,这就大错特错了。

疼痛科专家给大家总结了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时常犯的几个错误。

误会一:稍有疼痛就服药

虽然疼痛早期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有助于缓解不适,但若服药时间超过2至3天,反而会延缓组织修复愈合。同时,轻度疼痛具有警示作用,让我们机体规避继续受到伤害,比如膝关节痛了我们就会减少行走,避免软骨和滑膜损伤,过早服用止痛药反而会导致行走中膝关节受伤的风险增加。

正确做法是,如果疼痛属于轻度,可优先选择非药物疗法,如热敷和冷敷等,通过改善微循环,减少炎性渗出,有效去除病因来缓解疼痛。

误会二:认为长期用药才会有副作用

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会增加心脏病、胃肠出血和中风风险。人在服用止痛药的第一周内,这些风险就会激增,尤其是那些平时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因为阿司匹林本身就是非甾体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再吃别的止痛药,胃肠黏膜损伤等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2013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超过推荐剂量服用止痛药几天内,就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

正确做法是,止痛药的最佳服用方法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服用最低有效剂量。而且,要根据自身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止痛药,比如有胃炎、胃溃疡的病人,最好口服对胃黏膜伤害比较小的止痛药如塞来昔布。

误会三:吃止痛药预防运动损伤

在某种程度上,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能鼓励有轻伤的人坚持锻炼,也有助减轻理疗康复患者拉伸和松解关节筋膜时的疼痛,对身体机能康复有益。但,这需要有专业医生进行康复和用药指导。

不过,如果你经常服药,或把它作为一种预防受伤的手段,则会加重原有损伤。因为疼痛是身体警示受伤的一种安全机制,过早使用止痛药,反而会增加机体受伤的可能性。

正确做法是,服用止痛药不要太随意。如果你是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服药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可能损伤肾脏。

误会四:感觉到疼痛难忍时才吃药

很多人认为止痛药有副作用,认为应该尽量少吃,所以每次坚持到疼痛难忍的时候才会服药,这是错误的。疼痛严重时才吃药,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常常因為镇痛不全导致短期内再次用药,造成药物过量,反而增加产生副作用的风险。

正确做法是,治疗期内,按照医嘱定时服药,让药物在体内形成稳定的血药浓度,产生平稳的镇痛作用,有利于病人情绪稳定,免疫功能恢复,加快机体康复。

提示大家,虽然错误服用止痛药会带来上述不适,但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遵医嘱定时、定量、疗程内服药,采用个体化原则,由专业的医生定期评估,通过合理选择用药类型及摄入方式,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上面讲的这些“坑”,我们都能轻松避过。

猜你喜欢

非甾体止痛药误会
误会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痛经能吃止疼药吗
怎样合理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
寻找失踪的少女
警惕止疼药“天花板效应”
《你误会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