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大国工匠喝彩 踏浪伶仃造出“最美隧道”

2022-03-23卞文志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珠海大桥隧道

卞文志

2010年11月,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接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经过8年的时间,林鸣走完了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最长、难度最大的“钢丝”。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向他迎面而来的是“最美工程”“最美隧道”的标语。而在他看来,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越是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越要做好。为此,8年的时间,他以蓝天为卷,碧海为诗;追深海白豚,踏浪伶仃,在伶仃洋上造出一条世界“最美隧道”。因此也让人们记住了林鸣这个名字,在禁不住的点赞声中为大国工匠喝彩!

脚踏实地始终认认真真做到最好

林鸣是江苏兴化人,1957年10月出生,1981年5月入党。中国交建总工程师,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201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荣获“2014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2018年,获得“最美职工”荣誉称号,2016年,受聘为长沙理工大学客座教授。2019年,获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荣誉院士,2019年,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名单。

由于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林鸣在做事上始终遵循“认认真真做到最好”的信念。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林鸣高中入住的宿舍是和工人们的宿舍拼在一起的。在高中的两年间,林鸣和工人吃住一起,那时,林鸣便对一线工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说来也是巧,后来他的人生基本就是和工地上的工人打交道,那时候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和他们打交道的方法。1974年,高中毕业的林鸣在江苏兴化县一家国营化肥厂工作。工作期间,认真钻研的林鸣表现突出。三年后,他获得了去西安交通大学培训的机会。那时候只有厂里的骨干才能获得这个机会,每个厂只有两个名额。这次的培训让林鸣大开眼界,激发了他想要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培训结束后,组织安排学员们游览北京。在那里,林鸣听到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消息:国家要全面恢復高考。获知好消息的林鸣当即开始复习,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自学完了五门学科的书。备考的一年里,除了兼顾日常的工作,林鸣还需挤出时间复习,那段时间真的是做梦都在学习。后来,他考上了南京航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东南大学),成为一名港口水工建筑专业的学生。

1981年,大学毕业的林鸣入职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此后的10年,林鸣在武汉跟过不少项目,搞过许多桥梁工程。很快,湖北黄石大桥动工。无奈林鸣当时在局组织部担任副部长,是“第三梯队”中的后备人员。就这样,林鸣与黄石大桥擦肩而过,成为他心中一大遗憾,那会儿他一直很想在武汉参与建设一座桥,最后这个愿望在建设武汉三桥的时候完成了。

改革开放初期,二航局就委派林鸣和同事参与珠海大桥的建设。然而,林鸣第一次来到珠海的经历并没有那么“美好”。林鸣和同事先前往广州,再由广州中转前往珠海。由于人生地不熟,林鸣和同事上了一辆自称是个体户的车,司机带他们绕来绕去,最后把他们扔在了拱北口岸。经过辗转打听,林鸣才知道拱北口岸距离自己的目的地磨刀码头还有很远,为有力气赶路,他们决定先填饱肚子再赶路。这次经历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一碗米饭,一小碟豆腐和青菜就收了他15元!回忆起当年那顿饭,林鸣常常笑言:“真的太贵了!最后还花了5元钱坐摩托车到了目的地。”

珠海大桥是林鸣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的工程,现在看来很简单,但他当时真的很紧张。为了完成珠海大桥规划中的水下2.2米桩基,在局长的带领下,林鸣和10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到现场开了几次会议研究。最终,林鸣和团队成功建成了珠海大桥。这座连接珠海西部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也让林鸣攀上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高峰。很快,饱受器重的林鸣接到了他在珠海的第二个项目——建珠海第二座跨海大桥淇澳大桥。这个项目,也让林鸣收获了他另一个“第一次”:第一次担任项目总经理。淇澳大桥一役,林鸣没有辜负上级的期望。

不忘初心“强国筑梦”责任感让他义无反顾

2000年,林鸣曾负责建设时为中国第一大跨径悬索桥的江苏润扬大桥,其中南汊悬索桥北锚碇因其体量大被誉为“神州第一锚”。北锚碇需要在长江边上深50米的基坑内施工,长江和基坑之间的土堤若有闪失,江水将瞬间灌满基坑。工人们望而却步时,林鸣毅然拿起小板凳坐在基坑底陪工人们一起施工。润扬大桥通车时,林鸣与小板凳的故事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因此他被誉为“定海神针”。接受建设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后,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林鸣毫不犹豫地扛起了工程责任的全部重担。

林鸣主持建设的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难度最大的部分。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均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像沉降幅度就是海底沉管隧道稳定性的重要考量指标,也是对勘测、设计工作精确性和科学性的有力验证。世界同类工程沉降一般在15~25厘米。而在林鸣的建设团队精细勘测、精细设计、精细施工之下,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整体沉降不超过5厘米,在中国深海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在8年多的建设中,林鸣以一种“强国筑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地率领团队承担起攀登世界建桥技术高峰的重任,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在施工过程中,林鸣始终坚信,共产党人应该有担当精神。在无技术支撑又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资询费用时,林鸣没有退缩,他坚信: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因此,他带领团队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体现了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精神。

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8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实现技术的从无到有,体现了共产党人勇于拼搏的精神。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终于完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顺利合龙。

林鸣在施工中的工作严之又严、细无止境,体现了他在施工中精益求精的精神。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与珠海、澳门三地之间原本需要约3.5个小时的车程,现在缩短至30分钟。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它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首条海底深埋沉管隧道。特别是海底深埋沉管隧道,是整个大桥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由于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外海沉管隧道,当今世界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外海沉管隧道建设能力。担任大橋岛隧工程总工程师的林鸣说,岛隧工程从2005年开始准备,随后十多年一直在为解决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而奋斗。在工程筹备阶段,林鸣曾组织项目组多次到国外考察。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并开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面对种种困难,林鸣说,我们所建设的不仅仅是香港回归后的世纪工程,更是大国的经济宏图,我们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所以,在林鸣工作的团队里,建设者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花了两年时间,不仅解决了外国人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攻克了世界深埋沉管隧道的一系列难题,成为世界上“深埋沉管结构设计”“深水深槽沉管安装”等技术的领头雁。

喜欢出发在工作上有一颗不老的心

林鸣接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后,虽然他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他深知这次的挑战巨大,“因为每一步都有超出我们意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无任何答案可以参考”。林鸣和团队首先面临的是轮船通航问题,在工程师设计出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的方案后,团队立即面临环境以及中华白海豚保护的问题。在多次修改方案后,林鸣提出“快速筑岛法”,就是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而港珠澳大桥“最为关键控制性”的工程,正是这段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后,林鸣带领的团队终于研发出半刚性沉管结构方案,并分别把33节沉管按照E1到E33标上序号。上天似乎刻意给林鸣和团队出难题,尽管施工方案经过多次论证和模拟实验,但从E1沉管的安装开始,意外层出不穷。例如E1最后一轮沉放后,检测出17厘米的偏差,团队瞬间士气大减。在此情况下,沉着的林鸣安慰团队,鼓励大家要有信心,第一次大体积的沉管安装,总会碰到挫折,我们多来几次,就能找到成功的经验。在33节沉管的安装中,林鸣始终都盯在现场。在E8沉管安装期间,林鸣两次出现鼻腔大出血,四天内做了两次手术,每次醒来都是追问沉管的安装情况。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好,他便执意到现场指挥安装,医生都感到很无奈,最后还是跟着去现场观察他的病情。

有一次在E15沉管安装时,由于基床遭遇回淤,沉管两次被迫“返航”,在林鸣和团队不分昼夜的努力下,E15沉管终于得到成功安装。最终接头第一次安装完成时,林鸣团队发现这一管节与两边隧道的偏差达到了16厘米,其实这是能够正常使用的,但他始终觉得这样会留有遗憾。于是,林鸣做出了一个让大多数人都反对的决定:把装好的隧道拆开,重新安装。当时几乎没有人支持他,都觉得没有必要。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里,林鸣团队尝试多次,始终达不到满意的精度,那确实是让他觉得最崩溃的一次。最后10分钟时,隧道终于重新装好,精度达到了2.6毫米。

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周年时,林鸣的工作强度也逐步恢复到常态。他说花了一年时间才慢慢调整过来,毕竟之前一直都是高压状态。在这段时间的每天清晨,不管是否在外出差,林鸣都会坚持晨跑10公里,他说干他们这行,体能是首要条件。林鸣觉得长跑和做工程很相似,长跑的过程是很寂寞的,如果跑步都坚持不了,还能坚持做工程吗?这一年,林鸣给了自己更多的休息时间,因为在建港珠澳大桥的时候,他的身体亮过几次红灯。当时,曾有人问他退休后的计划,林鸣笑着说,现在还有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工程要做,他仍然处于正在出发阶段,所谓的退休计划,只有干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天再说吧。

正如林鸣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里朗诵汪国真的作品《我喜欢出发》一样,“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是的,港珠澳大桥只是他一段旅程的结束,经过休整调整好状态,他的选择是继续“再出发”。回望三十多年的工程建设历程,林鸣常说,当国家需要建设与发展,创新和担当便不仅仅是一位建设者、一支工程队伍的职责,更是企业与行业的使命。每谈及此,林鸣的态度永远铿锵坚定:“我们所建设的从来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业项目,而是大国的经济宏图。作为央企,必须要承担起‘共和国长子应有的责任。”

猜你喜欢

珠海大桥隧道
珠海 革命风云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编读往来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珠海之旅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