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鞋匠的女儿”成了奥运冠军

2022-03-23甜瓜瓜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可修鞋金牌

甜瓜瓜

2022年2月6日晚,为中国摘得首金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队员的范可新,站在领奖台上,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她哭了。

29岁的姑娘范可新、28岁的武大靖,两位老将相拥而泣,千言万语化作一个拥抱。作为冬奥会的三朝元老,这大概是范可新的最后一届冬奥会。面对镜头,她说:“大家每天下冰时,嗓子里都带着血,在国家队12年,感谢队友、教练,这一刻,一切都值了!”她说,“这枚金牌,我等太久了!”

她的泪水感动了无数人,那个和父母蜗居在7平方米地下室,连冰刀都买不起的小女孩,终于破茧成蝶,圆梦奥运……

1993年9月19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的一户贫寒之家,小女儿呱呱坠地,父母给她取名“可新”,祈愿着好运和希望。然而,生活给了小家庭沉重一击。

范可新刚上小学,家里就因做生意赔了钱,只好去七台河投奔亲戚。迫于无奈,父母将哥哥留在了老家,带着小可新,踏上了茫茫的未知路。一家三口揣着仅有的300元钱,到了七台河。

2000年的东北小城,物价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已是不可承受之重,几经辗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栖身之所。这是一间仅有7平方米的铁皮房,每月租金130元。为了能吃饱饭,范爸爸开始给人修鞋,此后一家三口吃住、修鞋都在这里。

那年的除夕夜,小可新想吃饺子,可天寒地冻,修鞋没生意,兜里已经没钱了,最后,是好心的邻居端来了水饺。看女儿吃得狼吞虎咽,范爸爸边感谢边落了泪,“太难了!对不住孩子!”小可新抬起头,看到爸爸的眼泪就慌了,“爸爸,你别哭!我以后再也不要饺子了……”此后,范爸爸靠着修鞋,艰难地挺起了家。家里条件虽苦,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并不少。小可新从小活泼好动,父母看到别的女孩都学跳舞,也咬咬牙给女儿报了名。

可刚学了1周,可新就说什么都不学了,妈妈疑惑打听,才知道原来舞蹈班要收150元服装费。孩子的懂事拧疼了父母的心,夫妻俩商量为女儿凑服装钱,但可新却倔强摇头,“我肯定不学了!”

后来,一位邻居阿姨见小可新长得瘦弱,就带她来到了体育场运动。正巧遇到短道速滑教练马庆忠带着队员们在训练,小可新看到小朋友们连跑带跳,非常羡慕。

马教练让可新也跟着跑跑跳跳,发现她的身体条件很不错,就想收下这个孩子。闻言,小可新又高兴又担心,她扬起小脸认真地问教练:“那学费要多少钱?”马教练笑着说:“你要是刻苦训练,我就不收钱!”一听说不要钱,可新的小脸立刻亮了, “我特能吃苦!保证好好练!”

马庆忠教练说话算话,不但不收学费,还花150元给可新买了一副二手冰刀。小可新视若珍宝,爱护得小心翼翼,此后,她开始了艰苦的训练生涯:每天凌晨4点起床训练,练完回家吃早饭,然后再去上学。

年复一年,可新在艰苦的训练中长大:“不用我招呼起床,特别自觉。有的孩子练到5点就走了,可新却说,妈妈我再多滑几圈……就想多练会儿。”

母亲聂桂玲说起可新儿时训练的情景犹如昨日。“下午1点到3点上课,3点到5点训练,再补习功课,6点回家吃饭,倒头睡觉。一年年,就这样坚持下来。”

一天晚上,母亲在给女儿换衣服时惊呆了,可新的胳膊、腿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双脚多处磨破皮结了痂,有些地方已经化脓。母亲当时就哭了,“闺女,咱以后别练了,太遭罪了!”“不!不!我要练!”可新一边喊一边钻进被窝,不再让妈妈看。

2003年春天,哈尔滨的孟庆余教练到七台河市选队员。立定跳远时,可新一听成绩就哭了,孟教练问:“你哭什么?”可新抹着眼泪说:“刚才量尺的老师量错了,我跳的比他量的远,我平时跳得都挺远。”孟教练笑了:“来,再给你一次机会,这次达标了我也带你走。”范可新憋足力气,越过了达标线,“我说我能跳过吧,刚才就是量错了。”就这样,可新获得了哈尔滨冰上基地的入场券。

闺女要到省城去训练了,可新的父母可犯愁了,家里太穷,几乎拿不出像样的衣服。这些年,可新放学路上常陪着母亲捡废品。她身上穿的,就是母亲从废品站捡的裤子,洗干净后又重新缝补……但就是穿着这条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裤子,可新获得了全国小学生短道速滑比赛的500米、1000米、技术滑等多项第一。最后,还是街坊邻居们得知她的难处,为可新凑齐了学习、保险、器具等费用。

2006年,13岁的范可新终于拥有了一双新冰刀。一位在工商所工作的孙女士,走进了可新家:“住在半地下室,吃饭都没有像样的碗筷,用的是茶缸,更别说饭桌了。”看着坚韧努力的孩子,孙女士回家和丈夫商量,每月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100元资助可新,还想方设法帮范爸爸的鞋铺办理了营业执照减免手续……后来,小可新渐渐明白,滑好冰可以进冰雪分校,再进省队、国家队,可以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获得金牌不仅能为国争光,还能得到奖金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再让爸妈那么辛苦……她咬紧牙关,拼命苦训,眼前的路似乎渐渐清晰,但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个玩笑。

2008年1月,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开赛,此前被教练们寄予厚望的范可新,一无所获。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范可新一言不发。那段时间,她常感頭晕无力,腿使不上劲,但好强的她从没提起,一直咬牙坚持。

终于熬到放假回家,她连楼都上不去了。妈妈带她看遍了当地医院,确诊为贫血,却查不出原因。医生们一再叮嘱,“以她目前的身体状况,决不能再训练了!”范可新不服气,想要证明自己,她扶着门框,逼爸爸骑到自己背上,做了几个蹲起后,又让爸爸再扛上一袋大米。大家都说不行,可新却咬着牙说,在队里平时训练要比这个重得多呢!可放上米袋,她就一下摔倒在地上……

阴暗的半地下室里摆满了修鞋修自行车工具。初中毕业的哥哥也来到了爸妈身边,一家四口吃住都在这里。爸妈将可新扶上床:“孩子,咱不能再练了。”可新苦苦哀求:“我滑了这么多年,如果半途而废这辈子就完了!国家青年队的入队通知已经发到教练那里,我将来一定能进国家队,我还要夺金牌,求求你们,让我练吧……”这是要强的女儿第一次开口哀求,父母的心都碎了。

要想恢复训练,首先就得先治好病,但钱呢?万般无奈,可新爸给启蒙教练马庆忠打了电话。当马教练赶到,可新妈已经哭得说不出话,可新一个人躲在卫生间,边哭边喃喃哀求着:“我要滑,求求你,我一定要滑。”问明情况,马教练马上买了当晚去哈尔滨的车票,并托熟人找了最好的医院。诊断结果出来了,范可新被确诊重度青春期缺铁性贫血,原因: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超负荷大量训练。治疗结束,范可新被马教练接到了自己家,配合药疗加食补,终于一天天恢复了……

2009年,范可新入選国家青年队。

2010年,17岁的范可新正式进入国家短道速滑队。高手如林的速滑队,范可新有点没信心。力量训练时,大队员蹲起训练负重100公斤以上,她只能负重50公斤;静止蹲90度角,大队员5分钟,她只能蹲到1分钟。相对瘦弱的体型,让她在开始时并不被看好。但范可新是个特别有韧劲的人,她咬紧牙关,不断增加训练强度,在教练悉心指导下,进步迅速。

同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杯,她和队友周洋、刘秋宏、张会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了世界冠军;2011年英国谢菲尔德短道速滑世锦赛,17岁的范可新摘得女子500米金牌,并与队友配合又在女子3000米接力获得金牌,一战成名;2014年索契冬奥会,她获得女子1000米银牌;2014年世界杯盐湖城站,她夺得500米金牌,并刷新了王濛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连王濛都发微博大呼,“范爷威武帅气!”2015年2月,范可新获得世界杯土耳其站女子500米冠军;2014-2015赛季,又获得世界杯女子500米总冠军;2016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500米冠军;2017年,世锦赛女子500米决赛里,范可新克服最外道起跑的不利条件,比赛后程完成超越并以43秒605的成绩为中国队夺得金牌……

曾经,中国短道速滑队一度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危难之际,范可新毅然挑起了大梁。在实现“三连冠”的同时,她将个人世锦赛500米冠军的总数提升至了5个!

最顶尖的运动员,拼到最后是信念。29岁的范可新克服着伤病、重压,第三次坚韧地站上了冬奥会赛场。站上领奖台,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个一向坚毅如松的女子落泪了,她说,“我等待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我永远相信团队,从我进入国家队的那一天起,我就永远相信我的队友,相信团队的力量。我在国家队12年了,首先我要感谢国家。我们每天训练都是拼的状态,下冰的时候嗓子里面都是带血的。这一刻,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有一种力量,叫范可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大同街和东安街之间有一片普通居民小区。这里,就是范可新的家。每次大赛结束,她都要回家看看父母,炒上几个菜。这些年,她在外征战,将工资卡交给了母亲,她说,就是想改变一下家庭条件。笔者按响范可新的家门铃,门开了,热气扑面而来,“快脱下外套,屋里面可热乎了!”可新爸妈热情地打着招呼,乡音淳朴。

历经霜雪后,一家人终于苦尽甘来。在范可新和队友夺得北京冬奥会混合接力金牌后,家乡重奖100万元给她,并且鼓励她在后面的项目继续努力拼搏,承诺再得金牌,再奖励100万元。当地市领导来到范家慰问,苦了这么多年,范妈妈终于笑得灿烂。越来越好的,不仅是范可新家,还有整个中国冰雪项目。

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各地的硬件设施逐渐多了起来。就连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室内标准冰场,也在全国各大城市搭建起来。最后,想借用范可新曾写过的一段话:“是骨头肿了的轻伤,是不能下火线的战场。每一刀都无比重要,每一枪都全力以赴。拼,从来不是说的,实干才是硬道理!”

猜你喜欢

小可修鞋金牌
李小可作品欣赏
Constructing refined null model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igned networks∗
推理:红颜大草莓
修鞋
Tea
修鞋摊趣闻
英国修鞋记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