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及问题驱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2-03-23李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情境创设教学实践

李媛

[摘   要]自教育部明确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内涵,确定了18个学习任务群后,教育工作者均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语文学科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设定核心探究任务,创设有效的情境,采用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学生问题设计核心任务,立足真实情境解读作品,能助力学生探究主题。

[关键词]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1-0007-03

老舍先生的《茶馆》经编辑被编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名为《茶馆(节选)》,这一单元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单元,人文主题为“时代的镜像”。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赏析作品,探究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获得真实有意义的审美体验。通过教学《茶馆(节选)》,走进那个时代,了解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探索老舍先生寄寓在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时代精神。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中,编入了《雷雨(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但是在教学时正值疫情,学生居家学习,因此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对戏剧依旧不了解,把戏剧当成文言文或小说,随便看看故事情节,在戏剧学习方面缺乏动力、激情,也缺少方法。戏剧有着极大的魅力,但学生因为不了解戏剧,可能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因此将《茶馆(节选)》这极具北京文化色彩的戏剧作品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具有挑战性,也很有意义。

一、基于学生问题设计核心探究任务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以生动幽默的笔触,以裕泰茶馆为舞台,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期的社会情况。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收录了《茶馆》的第一幕。老舍先生用充满京味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形象各异、性格各异的各阶层人物。这些人物接连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形成时代的镜像,从而展现社会现状、旧时代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幕话剧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从话剧文体特点入手,炼字炼句,赏析语言,多层次探究这幕话剧的意蕴;应尊重学生对这一幕话剧的个性化解读,促使学生在阅读、表演过程中,获得真实有意义的审美体验,开阔人生视野,使学生走进老舍创设的时代情境中,进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应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部分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喜欢泛读,喜欢阅读有趣的情节,对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及人物的具体形象把握不清、一知半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预习任务:选出《茶馆(节选)》中与你感兴趣的人物有关的重要事件,分析相关的描写,概括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所设计的预习任务应基于学情,能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清晰地表达出学生要学什么,将学习内容可视化。

在阅读《茶馆(节选)》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整体把握学情,基于学生的问题设计课堂核心探究任务,开展高效教育教学活动。在学习《茶馆(节选)》时,学生因为已经学过曹禺先生的《雷雨(节选)》,所以自然而然地将这两部话剧放在一起比较,发现了诸多不同。因此,有学生提出疑问:话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应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话剧?教师基于学生的问题,先设计核心探究任务:《茶馆》的第一幕被曹禺譽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这是为什么呢?再围绕此任务,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为:理解戏剧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把握戏剧主旨,体悟老舍对“茶馆”的情感。学习目标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目标应通俗易懂,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明白,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

教师基于学情制订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从选段中寻找炼字炼句的范例,深入分析鉴赏,体会话剧中的潜台词和京味语言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推敲词句、讲究表达技巧的习惯,提升写作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戏剧的意蕴,注重个性化解读,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戏剧的思想文化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探索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间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情感的变动轨迹。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积累阅读经验,培养审美情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戏剧,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二、立足真实情境解读作品

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的任一层级,均涉及一个概念——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立足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真实情境中的探究,因而探究活动又需要以问题为驱动。”在《茶馆(节选)》的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百年后,裕泰茶馆重新开张,馆长想在现场还原《茶馆》第一幕中的场景,以使每一名茶客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进而走进那个时代,感知时代风貌。现向在座各位同学征集应还原的场景。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推荐表(如表1)。要求:推荐一个值得还原的场景,并拟写推荐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人物形象、语言、社会风貌、矛盾冲突等角度撰写推荐语。《茶馆》第一幕中的很多情节,直接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学生推荐得最多的有: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二爷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表2为信息汇总表(部分)。

这其中,学生对“秦庞交锋”这一场景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场景表演,以探寻潜台词的含义,体味人物语言的特点。如庞太监表面虽称秦仲义为秦二爷,但背地里却阴阳怪气、嘲讽蔑视。秦仲义言:“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表面上关心,实则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让庞太监心里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说:“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气焰嚣张,内心的骄傲和开心溢于言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刻体会到民族资本家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之间的矛盾。

在探究中,有学生发现《茶馆》与传统话剧的不同,并将其与《雷雨》进行比较。《雷雨》是完全遵从“三一律”的典范之作,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牵扯出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的恩恩怨怨。《雷雨》的戏剧冲突很鲜明,都在雨夜中爆发了。《茶馆》则明显不同,其第一幕中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人物众多、身份杂乱。《茶馆》中的矛盾冲突都是散的,而第一幕展现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与时代的矛盾。

三、拓展资源助力学生探究主题

《茶馆》是一部三幕话剧,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蕴含其中的深情,教师把《茶馆》第三幕的最后一个场景描写作为补充材料,分享给学生。教师让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作为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小心经营,圆滑处事,努力跟随潮流,不断改革,但茶馆还是被征用,被迫关门,最终他吊死在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里。常四爷是旗人,性格刚强正直,爱憎分明,热爱国家。在失去旗人的优待后,自力更生,并为饿死的好友松二爷送葬,可谓有情有义,但最终只能靠卖花生米谋生。秦仲义,民族资本家,年轻时希望用实业救国,努力了一辈子,但最终工厂被收走,茶楼被没收,到晚年一无所有,只剩一些零件和一支钢笔管。这三个老人撒纸钱为自己送葬。整部话剧的悲剧气氛在这样一个场景中被推向了高潮。

在表演结束后,让三位“演员”分享表演感受,让“观众”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能否体会到“演员”传达的情感?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部话剧不仅表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老舍先生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在《茶馆》中,老舍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撰写了自己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舍笔下的人物对旧时代、旧社会的情感是复杂的,从中折射出老舍怎样的情感?联系“幕启”文字探究:《茶馆》是否还表达了其他情感?在“幕启”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幕启”中的文字展现的是老北京的社会风貌,是老北京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通过文字,能够体会到老舍先生对这种文化的认可与对其逐渐消逝的惋惜。老舍先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埋葬旧时代的同时,一些具有北京味道的传统文化也被葬送了,成了旧时代的陪葬品。引导学生阅读“幕启”,能使学生更好地体悟老舍先生的复杂情感。

四、同步作业设计

教师要改变仅关注单一的知识点与单篇课文教学的做法,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力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落实读写结合及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在教学《茶馆》第一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茶馆》的第二幕和第三幕,完成相应的任务,再通过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茶馆(节选)》所在单元所选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都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参考教参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单元整体探究写作任务,并引导学生梳理体现时代情感的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引导学生由关注体会旧时代的社会风貌,转向关注体会作家的家国情怀,从而指引學生关注当下,不做时代的过客,而做时代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教师还设计了以下作业:小组合作赏析《茶馆》的第二幕和第三幕,完成表格(如表3)填写。

在教学完《茶馆(节选)》所在单元的作品后,再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是否认同这种概括?联系自己读过的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本单元中的作品,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最后根据单元整体内容布置写作任务: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带领我们感悟了不同时期中国的社会风貌。每一时期都会有对应地反映社会风貌的关键词。请从“移动支付”“共享”“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复兴号”“5G”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撰写一篇文章来展现当下中国的社会风貌,让世界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表格填写作业学生要当堂完成,并由学生进行讲解。问题思考作业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布置,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写作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用自己的笔展示社会风貌。

在《茶馆(节选)》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作品、赏析语言、探究主题、体悟情感,通过核心人物的分析、真实情境的创设和阅读材料的补充,构建启发性、探究性的语文课堂。以《茶馆(节选)》教学为例,教给学生阅读话剧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余两幕的内容及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改的浪潮下,教师更应该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索,从而落实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2]  姚守梅.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情境创设教学实践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