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力合聚,锻造地方高校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2022-03-23张月萍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张月萍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数字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层面应进一步强化并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与引领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内容生产能力层面,既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地基,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去主动探求新锐前沿和富有时代气息的传播样态;在培养学生的特色成长能力层面,既要看清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找准定位,发掘特色,从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与专业规划,又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贯彻落实到位,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技术革新、政策助力、经济发展共同助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时代,一方面,让用户得到更加丰富繁多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快了新闻生产的步伐和节奏。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培养出既有浓郁鲜明的专业特色又能适应甚至引领未来新闻传播业的优秀人才?这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必须深入思考、全面筹划的核心议题。

大多数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既没有双一流高校丰裕的教育资源,也没有优越而持久的政策红利,又没有特别雄厚的地方财政支持,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确存在很多困难。在教育资源有限、发展空间有限、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探寻并确立自己的生态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在困境中突围,于逆境中创新,从而巩固并延长自己在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价值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积极顺应数字化潮流,要从三个层面培养和塑造人才,努力实现自己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层面,应进一步强化并凸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与引领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内容生产能力层面,既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地基,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去主动探求新锐前沿和富有时代气息的传播样态;在培养学生的特色成长能力层面,既要看清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找准定位,发掘特色,从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与专业规划,又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贯彻落实到位,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去大胆寻找自己的专业兴趣点,能力生长点,特色闪光点,最终形成各自的特色成长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面镜子,它既能反映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与质量,又能折射出社会发展和行业演进的速度与力度。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型塑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数字时代,网络带给每个用户的不仅仅是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还有可以各抒己见的能够彰显自我标新立异的发言权,更有见仁见智、百家争鸣的诸多社群或平台。要穿越纷繁复杂的网络表象,去探求世界的本源与真相,就不能随波逐流,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专业教育的旗帜和方向,强化并凸显其在新闻传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与引领价值,使其成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的鲜明特色与厚重内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指出,“在新闻学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者的灵魂,也是新闻学的核心,也应予以充分重视。”①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型塑他们的价值判断力,引导他们追问新闻真相,带领他们仔细研读优秀的新闻作品,感受蕴藏在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启发他们思索新闻背后的价值立场与思想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型塑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这是由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属性决定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与西方的新闻传播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新闻传播学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立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的旗帜,党的喉舌和耳目,必须遵守,弘扬和捍卫党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要继续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价值遵循,不断提高新闻传播的导向性、针对性、服务性,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也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蓬勃的精神力量,才能获取生长和壮大发展的源头活水。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型塑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也是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会上强调,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文科建设的历史使命是: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②作为新文科建设的先行学科,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型塑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主动摆脱西方新闻传播学理论与经验的束缚,自觉构建、提炼、生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思想、学术话语、学术概念。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型塑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也是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体现”,③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在观察新闻传播现象,探讨新闻传播问题,归纳新闻传播规律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引导力、理论统摄力、逻辑思辨力。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钰教授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人的“思想磨刀石”,讓新闻人的思想更加坚硬、锐利。④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型塑指引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拥有坚定而正确的价值判断力,不会在众声喧哗、纷纷扰扰的舆论场迷茫无措,迷失方向,而是以科学理性之思,公平正义之心,充满人文关怀之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录时代的深刻变迁,激发正能量,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二、借助专业理论学习与新锐实践培养学生的内容生产能力

当前传播技术发展特别迅猛,传播样态日益多元。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用户对信息的检索、选择、使用、转发、评论等愈加困惑,网络世界让用户既尴尬又无奈:信息无限而时间有限,传播无限而需要有限,流量无限而价值有限。尽管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并不能限制用户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是网络世界如何生产出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的爆款产品,让用户可以津津有味地鉴赏与转发,又能深受启迪,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更应深长思之。

一方面,爆款产品要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它绝不是镜中花、水中月,虚无缥缈的。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要通过课程模块等环节,对学生加强专业理论教育与引导,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熟悉《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等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观察与思考,阐述与分析新闻传播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充分调研,关注爆款产品如何“破圈”,总结优秀的新闻传播内容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优质内容具有什么样的传播特征,运用了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拥有理论内核的优质内容更容易传得开、传得远、传得久。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新闻传播学科新的论著,让他们能够主动运用新闻传播学概念、理念去阐释问题,去探索未知,去应对未来传媒的转型升级之路。学生只有具备了理论积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已知探未知,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加强学生们的理论修养,引导学生们把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培养钻研理论、探索理论、运用理论、创造理论的学习风气,让理论导航,驶向更加开阔的未来。

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勤思多练,学会观察,善于创新,勇于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之作。实践技能训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传播能力、审美品位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锤炼学生的内容生产力。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卓越的专业眼光与突出的鉴别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沙里淘金,甄别、采集、整理出典型、恰切、优质的案例供学生研讨分析。可以采集全国新闻传播深度融合创新的一些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内容优异,传播方式新锐,传播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优秀传播案例库的来源之一。

要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人文精神,创作出真正富有内涵有意义又有意思,形式新、受欢迎的精品佳作。数字时代科技给传媒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用户看到更多更新的信息,得到更多样、更丰富的体验,但是,不能唯技术的马首是瞻,否则,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16年3月23日微软公司的智能聊天机器人Tay上线才一天就被下线了。Tay基于上下文和动态数据的算法,导致其生成不可控的内容,被坏用户引入歧途,生成大量反人类伦理的话:诋毁黑人,发表/转发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反犹太人的言论。”⑤像这样快速海量的内容生产模式带给人类社会的是信息噪音,甚至是信息垃圾,这样失范、失序、失态的网络传播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与少数群体的极端行动,给社会带来危险,使社会风险加剧,不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的专业教育必须保持定力,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应引导学生明辨为谁传播,为谁服务。

2018年以来,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共组建短视频制作团队、非遗文化影像传承团队等实践创新团队36个,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5项,其中“小康之路上的留守童叟口述调查”等5项获国家级别立项,获得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215项。⑥在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大赛与项目实践中,学生不仅进一步切实加强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在内容生产层面得到更规范、有效的专业训练,加快了成长步伐,提升了专业层次,增强了专业实战能力。

三、以服务地方社会打造学生的特色成长能力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既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任,又要充分利用学科体系与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社会,为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即要有服务地方的意识、能力与担当,要努力体现地方高校的使命与价值。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应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的发展进程,在为地方社会提供高质量、高价值、高品位的知识服务中获得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与广阔空间,在倾情、倾力服务地方社会中淬炼学生的特色成长能力,尽快让学生找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不仅使其在校期间成长态势良好,而且离开学校后仍能坚持学习,成为特色鲜明,造福一方的人才。

在培养学生的特色成长能力层面,地方高校要熟悉行业发展的整体概况,深入观察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学分析新闻传播业的前沿趋势,精准研判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新变化、新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发掘地方特色,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教育策略。从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和专业规划,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实习等技能培训环节等多个层面预先规避千校一面的专业教育内容,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其他院校新闻传播的教育方案,而应积极主动追求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有不断创新的教育精神,千方百计探索与挖掘本校、本院、本专业、本课程的独特内涵与特色优势,从而让学生有意识有能力有条件科学谋划自己的成长之道。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不断改进育人策略,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育人生态,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勇敢展示自己的爱好,多方寻找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潜心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应竭力使学生摆脱简单吸收专业知识,忽略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塑造的消极状态,而是应把学生带入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生动活泼的成长界面。这样的专业教学设计才是科学、先进、富有生命力的。

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要树立成为新时代“大先生”的职业理想與精神追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色,敢于引领学生大胆涉足新闻传播专业比较新颖的实践领域,绝不应抱残守缺,更不应画地为牢故步自封,而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教师要有识别学生特长的慧眼、珍视学生特长的诚意、容忍学生特长的雅量、培育学生特长的良方,真正成为新时代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仁智之师。

人类社会已经演进到“后喻文化”的发展阶段,师生之间应从“前喻文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构建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科学、互助,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恪守单一传输的传统模式,教师要主动学习贯彻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督促、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传播前沿,运用新闻传播专业理论知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探索服务国家、服务地方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延伸专业教育的在地性与应用性。

当前,世界格局与传播格局的变化步履加快,新闻传播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更加务实地担负起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时代责任,更加高效地培育新时代的传媒人才,更加积极地开辟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新边界,持续提升地方院校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能力。

注释:

①②童兵:《新文科建设和新闻教育改革路径拓展》,《中国编辑》2021年第2期。

③程曼丽:《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国编辑》2021年第2期。

④胡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人的“思想磨刀石”》,《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5期。

⑤陈昌凤、张舒媛:《新闻生产中算法运用的技术路径与价值逻辑》,《现代出版》2021年第3期。

⑥管文娟:《“三个协同”提质量“赛学双促”创特色》,《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3日。

sdjzdx202203231627

猜你喜欢

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