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三要素的思考

2022-03-22李颢宇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形体影视戏剧

□李颢宇

在戏剧影视表演的过程中,演员要通过对剧本人物的心理动作和形体动作的揣摩和表达,完成对人物的塑造。而相对于语言表达的技巧而言,演员对剧本人物形体动作的揣摩和表达更重要。戏剧影视表演是视觉艺术的一种,演员通过对角色动作的设计使人物形象充满立体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并对其进行了类别的划分,探究行动三要素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了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应用行动三要素的方式,希望对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的良好表演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

(一)行动第一要素:表演的主要任务——做什么

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做什么”,这也是演员进行完整人物形象塑造时的主要任务。“做什么”是指根据舞台提示演员要做的动作。通俗来讲,就是演员要完成的舞台任务或者一件具体的事。演员进行的舞台动作也需要以任务要求为依据,通过理解剧情的程度,确定行动任务。

同时,在戏剧影视的剧情发展中,演员的行动任务会随剧情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行动任务的变化又会造成动作产生相应的变动。因此,一名合格的演员需要对自己在表演中进行的动作进行充分的把握和了解,不能出现和角色人物情感动作有差异的情况。所以,演员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时,需要结合剧本内容进行角色具体形象及具体动作行为的合理想象,将艺术理解和表演的角色进行充分结合,形成自身的艺术表达。

(二)行动第二要素:表演的主要目的——为什么做

在戏剧影视表演的进行阶段,剧本是决定演员行动主要目的的因素。“为什么做”是演员在舞台行动中的心理依据,通俗来讲,就是演员在舞台行动中内心的需求及渴望。

不同的行动目的产生的行动任务和行动内容也会存在不同,每个表演行动都具有相应的目的。表演行动的目的不是演员简单地对剧本进行分析,而是演员开展表演行动的心理依据,对演员的具体外在肢体行动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激发演员的表演情绪。在充分了解剧本内容后,演员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剧本人物形象的基本框架,之后通过想象演绎剧本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同时,演员还需要在确定自身行动任务后,通过丰富的肢体行动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充分彰显行动的目的。由此可知,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的行动第一要素和行动第二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对剧本人物的各项行动目的进行充分的把握,确保外部肢体行动表达效果的真实程度和自然程度。此外,演员各种行动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也是保障戏剧影视表演表达主题感情精细且明朗的重要方式。

(三)行动第三要素:表演的主要方式——怎么做

戏剧影视表演人员在表演阶段行动的第三要素便是“怎么做”,这一要素主要表达的是演员要怎样将剧本角色的行动进行具体化的阐述。其实,“为什么做”与“怎么做”是紧密相连的。演员在清楚“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之后,要以角色需求为前提,顺应剧情的发展,根据角色心理活动不断调整舞台语言及舞台行动。

演员需要根据剧本人物间设定的关系及剧情情境的变化,设计人物不同的行动方式和行动内容。即演员应根据剧本情境设计及其他演员的行动变化,结合自己角色的行动目的,在实际表演中采取不同的行动方式和行动手段。戏剧表演人员行动第三要素的实质便是将行动第一要素进行具体化的表达,呈现给观众更生动、具体的剧本人物形象。

二、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类别

行动是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基础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演员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行动,其次需要明白行动与规定情境的关系,明确形体动作与语言动作。在行动的过程中,演员要清楚人物角色行动中的交流与适应,梳理清楚行动的速度与节奏。最后,演员需要明白行动与感觉的关系。在社会生活层面,人们总会给自己提出一个任务即“做什么”。在规定情境下,演员在舞台上也同样需要给自己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行动的目的是演员自己根据规定情境创造出来的。下面从形体和心理行动的内涵与形体和心理行动的关系两个维度进行具体的解构。

(一)形体和心理行动的内涵

无论在戏剧影视表演中进行的行动,还是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行动,都一定拥有形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行动内容。行动产生的主要原因便是心理活动和形体活动,两者在任何行动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演员在表演中的任何形体行动都会伴随着心理行动而产生,而任何心理行动都会产生相应的形体行动。

在戏剧影视表演过程中产生的形体行动,主要包括剧本人物的心理动作及外部肢体动作。外部肢体动作是观众可以直接观看的演员动作,也是演员为了更好地诠释剧本人物而进行的有意模仿剧本人物行为的动作。例如,演员在诠释人物的激动情绪时,可以通过手舞足蹈、跳起来或者浑身颤抖等形体动作。由此可知,演员对剧本人物的诠释和创造的主要方式便是心理行动,这种行动表达方式更倾向于对意识的转变,而不是对所处物质环境的改变。所以,演员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时,应首先做到对剧本人物心理行动的把握,同时基于人物心理行动来探究人物可能做出下一步行动的目的,进而通过必要的形体行动来达到心理行动的目的。

(二)形体和心理行动的关系

若是说戏剧影视表演中进行的形体行动是演员为了更好地诠释剧本人物而有意进行的动作模仿,那么形体行动便是演员完成剧本人物心理行动的一种方法。并且演员进行形体行动的主要依据便是心理行动,二者之间紧密相关。以话剧《翠花》开场的一幕为例,剧中人物九儿为了可以租到房子,不断和小姨拉近关系,开口闭口都是“妹妹呀!咱妹妹……”等。九儿做出的靠近动作及言语中叫的妹妹等相关的形体行动,主要是为了完成和小姨拉近关系这一心理行动。因此,演员只有充分把握剧本人物形体动作的心理行动任务,才能通过形体动作将人物的心理行动正确表达出来。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心理行动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有着比形体行动更重要且表达更丰富的作用。

此外,心理行动和形体行动之间密切的关系,使得二者之间可以互相产生影响,使观众可以通过直观观看演员外部肢体行动的方式,对剧本人物的内心情感及心理行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演员演出的重要支撑因素便是对剧本人物心理行动的表达。演员只有自然真实地演绎人物外部肢体动作,才能将剧本人物进行正确的展现。所以,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真正的行动可以使观众通过对剧本人物心理的把握,沉浸在剧情的发展中。可以说,在戏剧影视表演的具体行动中,形体和心理行动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的,二者缺一不可。

三、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应用行动三要素的方式

演员在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中,从最初的剧本分析、角色分析到对角色的构思,再到最后的角色体验与舞台呈现(初排阶段、细排阶段、合成阶段、联排阶段),都离不开对舞台行动的构思与体现以及语言的塑造。下面从体验生活、对剧本和人物的分析、舞台的合理调度三个维度对舞台行动进行具体的解构。

(一)行动第一要素的主要依据——体验生活

戏剧影视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的表达方式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需要演员对生活细节有极强的观察能力。演员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主要是在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剧本中有着简单事件及矛盾冲突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准确生动的演绎。这需要演员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第一,演员需要对生活中人物的各种外形特点进行观察,即观察不同人物的年龄特点、造型特点、神情特点、习惯动作特点、职业特点及语言特点等信息。第二,演员在充分掌握不同人物的外形特点后,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事件对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揣摩,即对人物思维方式、处事逻辑、对人态度以及背景经历等进行仔细观察。第三,演员需要在生活中体验和剧本角色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切实体会剧本人物在剧情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感情,使剧本角色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话剧《无人生还》中,演员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剧中故事人物的经历,所以需要通过观看同类型的影视资料、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剧本杀)等了解剧中人物的环境及人物特征,从而进行角色体验。也就是说,演员要根据角色的需要去进行相应的生活体验。

(二)行动第二要素的确立标准——对剧本和人物的分析

在戏剧影视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将自身演绎的人物形象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思想和动作结合,将戏剧、影视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行动结合。例如,在话剧《无人生还》中,演出人员在拿到剧本后便可进行剧本分析与人物分析。

首先,演员要对剧本及人物进行深度的分析。剧本分析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时代背景;(2)规定情境;(3)中心事件;(4)矛盾冲突;(5)主题思想;(6)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7)掌握剧本的风格与体裁。

其次,在剧本分析的前提下,演员需要对角色进行全面分析。角色分析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清楚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2)把握角色的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3)探寻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4)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5)认清角色在剧本中的地位与作用。

演员在进行剧本分析与人物分析中需要根据不同风格体裁的剧本,结合导演意图进行适合自己的剧本分析与角色分析。

(三)行动第三要素的实施方式——舞台的合理调度

演员在进行舞台剧情演绎时,相互间的交流和适应也是基本且重要的元素之一。这一元素属于心理演绎技术的一种,且和演员的行动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演员更真实准确地体现人物心理。演员间的交流是自身和对手在相互给予和接受对方思想情感的一种过程,而适应则是演员在交流思想感情阶段出现的思想、目的以及欲望间的相互给予和影响后采取的回应措施。演员若是在表演过程中没有产生交流,则不会出现适应。演员间只有存在真正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将真实情感和剧本角色人物与剧情发展相结合,引出剧情中人物的矛盾冲突点。而适应主要从演员的外部肢体动作上的适应以及心理动作上的适应进行表达。外部肢体动作上的适应是演员通过肢体和语言动作的形式对外在交流的反应,通过这种反应方式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剧情人物间交流继续,推动剧情发展。而心理动作上的适应,则是演员间对交流产生的刺激在心理上产生的感受,并且在角色心理产生如何对对方给予的刺激进行反馈的方式。例如,在话剧《无人生还》中,有一段戏是上尉偷偷掏配在腰间的枪,然后逼迫自己怀疑的对象承认是凶手。在这个过程中,演员需要在符合人物心理行动的情况下设计自己的肢体语言行动,达到从偷偷掏枪到二人对峙的行为目的。

行动三要素由“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组合而成,“做什么”即任务,“为什么做”即目的,“怎么做”即适应。在剧本创作中,创作者要根据行动三要素进行剧本及演员行动创作。现阶段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呈多元化的趋势,但不论其如何多元化发展,行动都是表演中重要的组成因素。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演员的行动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也是表达人物心理变化的重要基础,更是反映人物生活态度的必然手段。因此,演员若想自身演绎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就需要把握行动的三要素,更好地表达戏剧影视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形体影视戏剧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戏剧类
影视风起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