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

2022-03-22杨洪春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胶东剪纸数字化

□杨洪春

胶东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样式品类非常丰富,窗裙、窗心、染色剪纸、文人剪纸等均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在全国各大剪纸流派中,胶东剪纸以画面精美、线条流畅著称。胶东剪纸又以烟台地区的最为出名,目前,烟台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胶东剪纸艺术的市场生产空间越来越小,继承传播人才严重不足,很多优秀的剪纸艺术面临失传的困境。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对剪纸艺术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胶东剪纸艺术的概况

胶东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黄海、渤海在这里交汇,儒家、道家文化在这里交融,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浸润的民风民俗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创作素材和广阔的艺术才情展示空间。胶东剪纸正是由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和生活、生产、生态、民风、民俗、民情等孕育而生,绽放于胶东大地。传统的胶东剪纸主要在蓬莱、招远、黄县(今龙口)、掖县(今莱州)、福山、栖霞、海阳等地盛行。胶东剪纸的画面紧凑,以线为主,线条挺拔流畅,花样密集;蓬莱、龙口、福山等地的剪纸,多采用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实对比强烈,粗中有细,画面生动,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而莱州、招远的剪纸则线条纤细,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

二、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传承创新的意识,剪纸技艺面临失传

剪纸艺术在古代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可以作为一项养家糊口的本领。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剪纸艺术谋生已经变得相当困难,剪纸艺人不得不纷纷转行。现代大部分青年人对传统的剪纸技艺不太感兴趣,其继承和发展面临着人才困境。对一些优秀的剪纸艺人来说,其精湛的剪纸技艺面临失传的问题。

(二)社会各界对剪纸艺术不够关注,缺少支持发展资金

剪纸艺术未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化领域和政府主管文化部门对剪纸艺术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同时也缺少支持剪纸艺术发展的资金。这些困难和问题是目前胶东剪纸艺术发展的一大阻碍。另外,在相关市场宣传、政策引导支持层面,相关工作也未有效开展。

(三)平台较少,渠道受限

胶东剪纸艺术的传播平台缺乏,很多传播渠道尚未打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掌握现代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的大多是年轻人,而年轻人群体对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了解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开发剪纸艺术的自觉性。

三、胶东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

(一)借助数字化实现多元渠道传播,丰富审美元素

传播是剪纸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础,也是剪纸艺术文化遗产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切教育都是在传播中进行的,在传播中个人得以参与社会意识行为,分享人类智慧和精神财富,并成为特定文化的继承者。传统的文化艺术传播环境对剪纸艺术文化遗产美育价值的开发有限。剪纸艺术文化遗产的覆盖面极其广泛,对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及针对性有特殊要求。在传统师徒制和作坊制的传承模式中,剪纸艺术文化遗产限于固态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方式,影响范围比较有限,传播效果也有限。此外,由于剪纸艺术文化大多起源于古代社会,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推进,文化发展与现代社会形态逐渐不匹配,开始远离大众生活,呈现出弱化和萎缩的状态,自身传播力不足。在今天这样一个由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新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构筑而成的数字的世界里,数字技术为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的采集储存与场景复原、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剪纸艺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将更有助于激发剪纸艺术文化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作用。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剪纸艺术文化以传承人作为传播主体的限制及传播的时空壁垒,转变了固态的传统传播方式,形成了基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与网络视频、AR、VR 等新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立体传播、动态传播和“指尖”传播通道。作为传统文化优秀代表的胶东剪纸艺术文化,正以全方位的状态加入现代审美的洪流。剪纸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老前辈们一代一代的传承坚守,以及他们对剪纸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使我们坚定要继承发扬好剪纸文化。剪纸文化遗产随着生存、生活发生,在物质上、行为上和情感上具有多重审美意义。胶东剪纸不仅极富艺术表现力,还具备物质形态美感,与特定的民俗或节日场景相联系,体现行为美。同时,剪纸在创作题材中表达着祈福迎祥、驱凶避邪的情感,其内在审美内涵层次丰富。在全球一体化和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人类审美活动逐渐趋于日常化、生活化,各种新兴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审美元素也呈现出快节奏、娱乐化、碎片化倾向。传统的剪纸艺术文化通过数字化技术进入现代审美视野,有助于现代社会文化供给坚守传统的优秀审美深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

(二)表现形式的新颖化,激发创造力

在数字化语境下,剪纸艺术文化的当代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对其原生态的表现形式进行跨媒介转换,再造新的表现形式。剪纸艺术文化本身具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创造性,诸多剪纸艺术的实用功能中暗藏科学原理,如对剪纸材料的选取,是古人对材料学的探索结果;在薄薄的各种纸张上小心翼翼却又精确无比的剪裁,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力学的掌握;剪纸中的很多色彩元素,如蜡染技艺,靛蓝色用蓝草制成,红色一般用茜草根,黄色则用栀子,是人们对植物染料提取经验的总结。这些都是美育所倡导的艺术与科学融合、审美创造力培养的直接体现。剪纸艺术文化的数字化再造与传播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审美创造力激发的过程。

(三)拓展更加深入的交流模式,凝聚文化认同

在数字时代,信息接收者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很多时候,信息接收者不仅可以与传播者进行信息的直接交流,还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信息传播也从单一传送转变为双向动态回转。此外,数字技术也拉近了信息与大众的距离,微博、微信、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简单;个人定制和大数据分析让信息传播也更为个性化,受众更加精准。剪纸艺术文化大多是民间传统生产需求的产物,在长期循环往复的操作中形成了以恒常为主题的生活美学。它有别于古代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审美形态,是底层民众最真实的审美表达,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最普遍的群体特质和深层文化基因。在传播交流模式深入的数字时代,剪纸艺术文化显然具有亲近普罗大众的天然优势,能够凝聚最广大社会群体的审美共识,有助于构筑民族文化自我认同和相互认同,承担全民美育的重要职能。对于高校美育来说,剪纸艺术文化的数字化深入传播将进一步推动“剪纸艺术进校园”与“学生入田野”相结合,构筑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一体化的美育路径。剪纸永恒不变的是故事性强,自己的使命就是通过剪纸将真善美传递出去。例如,胶东地区的一位剪纸艺术爱好者,复原了胶东红色文化和革命薪火点燃的这段非常坎坷的历程,其创作的剪纸,让身边的人都能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用这种形式纪念了为我们争取美好生活的这些英雄们。

剪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容易被人接受的载体,相较于文字,剪纸这种表现形式虽然不够详尽,但更加直观,同时也是一种浪漫的艺术创作。例如,在创作英雄杨子荣的形象时,可将他的身体设计得像大山一样雄伟,这不仅是因为胶东汉子体格壮,更是因为他的英雄事迹令他无比高大。在细节的把握上应该更注重人物背景,这样的作品才更打动人心。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因此,通过一幅作品可以推断出作者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地域特色、年龄大小和知识储备等。每个创作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痕迹,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痕迹,文艺创作者要做忠实的记录者,记录好这个时代,讲好身边的故事,让后来人也能知道从前都有哪些故事发生。

(四)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剪纸要与现代的应用相结合,既传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为生活服务,这样生命力才能够长久。从目前的剪纸艺术发展创新来看,其将多种艺术门类进行融合,最后贯通成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老一辈的传承基础上进行一些新时代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充分与现代创意时尚相结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当前的流行趋势。近年来,不少剪纸艺术爱好者,包括一些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在创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有些技艺精湛的剪纸手艺人,能够巧妙地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制作成一些精美的衍生品,有瓷器、布艺、灯饰、装饰、雕塑、生活日用品和办公用品七大类、四十余种剪纸衍生品。他们在继承传统老艺人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剪纸技艺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剪纸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生活。这一举措给传统剪纸插上了创意的翅膀,也让剪纸产业焕发了新活力。

例如,在剪纸手艺人的巧手之下,传统剪纸还曾与现代网游结合过。如《古剑奇谭网络版》牛年“迎春版本”一批以各门派人物为原型的窗花,以及2022 年春节前夕央视制作的以“寅虎窗花”为主要元素的《虎虎生威》春节动画短片,其中的“寅虎窗花”就出自一名剪纸艺术手艺人之手。阿里云计算公司委托杭州的数字化机构与胶东剪纸签约第一期授权,五十余幅原创剪纸和八个系列作品将用于非遗数字化开发,2023 年之前将实现非遗数字化限量销售,用于影视等多媒体互动。目前,合作公司一阶段数字化IP 已完成,预计2022 年底进行全国发行。从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来看,我们不能拒绝新生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收藏一些数字化产物,所以,我们将传统的剪纸与数字化相结合,对多种艺术门类进行嫁接和应用,能够拓展传播应用的载体,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剪纸的这种镂空的艺术之美。

(五)创建剪纸数字艺术馆,完善剪纸数字藏品

在数字化时代,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尝试创建剪纸数字艺术馆,将经典的剪纸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复刻与保存。剪纸数字艺术馆通过文化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方式,能够让剪纸艺术文化真正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珍贵的剪纸传统文化与技艺需要更多人传承接力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除了要创建剪纸艺术文化馆外,还应积极寻找艺术文化数字藏品的优质平台。数字藏品可将剪纸作品作为原型,结合数字化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元素以及剪纸技艺通过数字化应用完美呈现,以“数字技术+文化创意”的全新方式和形象,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搭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情感连接的新桥梁。剪纸数字藏品是数字化赋予剪纸艺术文化的全新表达方式和传播形态,通过数字藏品可向更多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展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传统艺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我们应以此为启发,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剪纸艺术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胶东剪纸艺术文化活起来、兴起来、传下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胶东剪纸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剪纸
胶东面塑——花饽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数字化制胜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