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代舞的中国化肢体语言看其发展趋势

2022-03-22魏勇曹海滨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现代舞中国化肢体

□魏勇 曹海滨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类在每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特定的社会精神风貌,从而映射、影响当代社会艺术发展的轨迹和方向。自20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舞艺术汲取国内外各种优秀的舞蹈元素和各种优秀的舞蹈创作手法,并通过结合中国传统舞蹈的特征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化肢体语言特色的舞蹈体系。例如,以西方芭蕾舞为“根基”,借鉴国内外多种舞蹈创作手法和舞蹈元素,编排出中国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此外,依托中国传统的舞蹈元素基础,汲取和借鉴国外多种舞剧编排手法,创编出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舞蹈本身就是以人的肢体动作来反映当今社会人们最真切的情感。舞蹈正是用艺术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并且它的发展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舞蹈艺术的社会作用……

一、现代舞中国化发展历程

19 世纪末,伊莎多拉·邓肯赤脚而舞,改变了芭蕾固有形式的肢体语言,用更丰富和自由的舞蹈形式与舞蹈编排内容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伊莎多拉·邓肯肢体语言的美不仅是“华丽的工具”,更是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有力武器,这也开创了现代舞的先河。随后,众多现代舞代表人物涌现在舞蹈艺术的历史舞台上,创作出更多舞蹈艺术作品,为现代舞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 世纪80 年代,现代舞在中国舞蹈界兴起并快速发展,多种舞蹈艺术及创作手法涌现,为新型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尽的创作思路,也为现代舞中国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舞中国化是什么?从广义来说,凡是不具有特定的民族风格及古典舞程式的舞蹈艺术,都可以认定为“中国式的现代舞”。现代舞中国化有舞蹈先驱吴晓邦所创建的“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为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发展一条现代舞中国化的艺术道路,吴晓邦先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创新,这为现代舞中国化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此后,国内也涌现出一大批舞蹈艺术家,从舞蹈创作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对现代舞中国化进行了更深层次、更系统的探索、发展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舞中国化并不是摒弃传统舞蹈元素,也不是完全吸收西方舞蹈,而是在立足本土舞蹈的基础上,开拓更多有利于当下舞蹈艺术发展的创新过程。其次,优秀的舞蹈创作者不仅要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为基础去创作拥有个人风格的舞蹈作品,还要运用舞蹈艺术作品反映当下时代精神及中国文化。现代舞中国化不仅是为了发展舞蹈中肢体的多样性,它还能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提供更多的技术与指导。

二、现代舞中国化肢体语言发展的多样性

在以现代舞中国化为基础的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舞蹈肢体语言的多样性,不仅能让我们看到舞蹈发展的多元化,同时也能为舞蹈的创作提供更多指导。

(一)从舞蹈选材的肢体语言看其发展

舞蹈选材是创作一部舞蹈作品的前提条件。从整个创作过程来看,确定想要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以及如何体现舞蹈作品的社会价值,是先决条件。在舞蹈选材这一过程中,现代舞的引入为舞蹈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参考。

在现代舞中国化发展的道路中,每个时期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反映当下特定背景的舞蹈作品。在革命时期,大多数现代舞都是将斗争作为舞蹈选材来反映时代背景。例如,吴晓邦老师的舞蹈作品《思凡》《饥火》《义勇军进行曲》都是将革命斗争作为舞蹈选材。现代舞的题材涉及广泛,不仅能够讲述时代所发生的某种事件,还能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运用肢体语言来讲述一种情绪或一种品质,通过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内在融合创造出具有意境美、情绪美的舞蹈作品。这一类舞蹈作品也颇具中国特色,例如,青年舞蹈艺术家孙富博所表演的现代舞作品《望月》。这类舞蹈作品极具中国风范,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现代舞舞蹈创作元素动作来表达思乡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通过肢体动作形成的意境美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游子的思乡之情,使观众与舞者产生共鸣。所以,在选择舞蹈题材时,现代舞的加入不仅丰富了作品题材,同时也为创作极具中国魅力的舞蹈作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实,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题材可以让我们思考并将其转化为舞蹈作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应中国化的现代舞。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只有在适合某种题材的舞蹈风格中,将舞蹈选材与时代背景紧密关联,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创作出更多现代舞蹈作品。

(二)从创作手法的肢体语言看其发展

丰富的创作手法不仅为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内容与形式,还为舞蹈肢体语言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

例如,默斯·坎宁汉的“机遇编舞法”表示随机的编舞理念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来自身体内在的某种精神力量。当然,默斯·坎宁汉的“机遇编舞法”也吸取了中国文化《易经》的一些理论,他借鉴了《易经》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舞蹈创作和哲学理念结合,使舞蹈创作更富于逻辑性和规律性。从肢体语言出发,编创一些简单的舞蹈语汇,通过随机的方式把这些互不联系的动作连接起来,这就是“机遇编舞法”。“机遇编舞法”更多是从自身内心情感出发,发掘肢体语言,形成独特的创作理念。其次,对于创作手法而言,在当今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经常也会以即兴的方式去发掘肢体语言的更多可能性。例如,“接触即兴”是70 年代后现代舞者史提夫·派克斯顿在日本合气道、东方禅学及太极体操等舞蹈元素的影响下创造的一种新形式的编舞手法。“接触即兴”可以通过舞者肢体语言的实践活动开发创新性思维,同时提升舞者身体语言的敏感度,使舞者在更大程度上解放身心,消除传统思维的禁锢,创作出更加新颖、更加贴合身心的舞蹈作品。“接触即兴”的编创虽然不能够完整成为一部作品,但是为舞蹈作品的肢体动作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通过引用现代舞中不同视角下的创作技法提升中国舞蹈肢体语言的多元性,为舞蹈作品服务,不仅可以丰富舞蹈语言,还能将其引用在舞蹈编创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从舞蹈作品的肢体语言看其发展

有价值的舞蹈作品对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有着一定的社会作用。舞蹈作品同时影响着观众与演员本身。舞蹈作品中的肢体语言是舞者与观众交流的媒介。西方现代舞的引入及“中国化”为舞蹈编创者打开了新思路。

舞蹈编导应从本土文化的价值角度出发探索现代舞的中国化。舞蹈的肢体语言尤为重要,在现代舞蹈作品肢体语言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云门舞集中的《水月》作为典型的舞蹈作品,格外引人注目。编创者林怀民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汲取灵感,通过行云流水的舞蹈肢体语言将该作品展现得游刃有余。其中,一句佛家语录“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在动作肢体语言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水月》作品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太极、中国京剧身段和中国功夫等中国舞的传统元素,使整部舞蹈作品极具东方特色,行云流水的肢体动作体现出悠远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气息。在整个舞蹈作品中,没有像芭蕾一样让观众看到舞者在舞台上优雅的“开绷直”,而是以腰部为核心散发出肢体动作的延展,给人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从肢体语言出发,作品中舞蹈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动作本身,透过动作还能看到其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契合。太极元素“气息”的内在表现,使整个作品中舞者的肢体语言更精妙,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脱离世俗的超凡之美。从《水月》的肢体语言中还可以看到文化价值。一部能被国内外认可的舞蹈作品,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编排者的用心良苦,更在于能够使人们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林怀民就是将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与西方现代舞理念完美融合而打造了一台让人崇敬的视觉盛宴……

从舞蹈作品中看舞蹈肢体语言的发展趋势,中国化现代舞的肢体语言应融合中国文化,形成中国风格,塑造中国形象。在舞蹈艺术发展的当下,舞蹈编导要用更有价值的舞蹈作品丰富人们的审美价值与思想观念。

三、现代舞中国化肢体语言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独特的风格体裁。综观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有生动形象的民族舞蹈及代表性极强的舞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各民族之间又有着自己不同的舞蹈肢体语言,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语言来表达内心最丰富的情感。

(一)形成舞蹈编导的个性

现代舞中国化的肢体语言更容易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创作者需要捕捉与之相适应的舞蹈素材,从而形成独具编导个性的舞蹈语言,最终创作出能与观众产生共情的舞蹈作品。

以《平潭映象》(编导:杨丽萍)为例,该舞蹈是针对闽台文化背景所导演的唯一一部海洋题材的超民俗作品。在看完演出后,观众产生了深刻共情,对舞蹈语言有着深刻的印象。这就说明了舞蹈作品与观众产生了现实性。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舞中国化不是摒弃传统的舞蹈语言,而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舞蹈语言的基础上丰富舞蹈肢体语言的可能性,让中国文化与精神得到发扬与传播。《平潭映象》正是在传统的舞蹈语言的基础上,凸显闽台文化和舞蹈艺术特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愉悦感。其实,现代舞中国化早已深入人心。北京舞蹈学院王枚老师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女性在封建社会背景的角度出发创作出一部属于现代舞中国化肢体语言的舞蹈作品《雷雨》。《雷雨》的舞蹈语言坚持了民族文化,又吸取了现代舞中的创作手法,将极具东方特色的元素与现代舞创作手法融会贯通。其次,《雷雨》剧中的舞蹈语言没有按照传统的情节发展顺序进行,而是以编导的视角去讲述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每个人物之间的舞蹈语言都影射出不同的内涵,使整部舞蹈作品扣人心弦。

(二)丰富舞蹈创作的思维

丰富的肢体语言也是激发舞蹈创作思维的关键因素。舞者创作要从身体的不同关节出发,激发舞蹈肢体语言的潜力,准确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贴合实际的舞蹈内容。

现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已到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从现代舞的发展趋势来看,对肢体语言的开发在舞蹈教育方面及舞蹈创作方面都能够有效激发舞蹈创作灵感,丰富舞蹈创作思维。第十三届荷花杯民族民间舞蹈专场中舞蹈作品《年轮》就是丰富舞蹈创作思维的典型代表。《年轮》将少数民族的内在舞蹈元素与舞蹈编导的外在表现形式相结合,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魅力。在“长清论坛”中舞蹈编导杨畅老师解释了作品的含义。在广西壮族村落中,村落里面的老人经常到大树下祈福诉说心事,这一点引发了编导对“树”这一意向的兴趣。树承载着生长与生命的含义,在大树下生活的状态同时也折射出当地的人文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向上生长,日子向下扎根。这部舞蹈作品的特点是编导把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以丰富的舞蹈语言“形式化”在舞台上,从而把中国艺术作品中所追求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意境的美展现给观众。这部优秀作品的创作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舞蹈创作的思维。

运用现代舞中国化的肢体语言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前提下,不同的切入点又给了编导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也体现了当代人对传统的不同解读。

本文从现代舞中国化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多样性出发,对现代舞中国化的肢体语言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现代舞中国化的肢体语言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现代舞中国化的肢体语言的发展,要紧密融合时代背景,更要在此基础上形成舞蹈个性,丰富舞蹈创作的思维。唯有这样,现代舞中国化才能持续发展,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唯有这样,舞蹈艺术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舞中国化肢体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肢体语言
浅析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前景
肢体写作漫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JUST DANCE
论现代舞气息在现代舞课堂中的重要性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