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溢油应急基地建设与运维管理

2022-03-22李安忠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

化工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溢油运维物资

李安忠(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

0 引言

为能迅速有效应对海上各类事故,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根据设施分布情况与各海域实际风险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急体系,统筹规划建设了海上应急力量,对各专业应急力量的未来发展规划做了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全面提高公司对海上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1]。中国海油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生产设施上配置了国家法规要求的溢油应急设备,沿海油品加工企业的码头也配置了相应的溢油应急设备。同时在渤海、南海东部和南海西部沿海建有8个溢油应急基地,研发配置了9艘专业应急环保工作船。文章以渤海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溢油应急基地建设与运维管理实践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溢油应急基地建设的必要因素和关键环节。

1 渤海基地现状

渤海区域规划在大连、绥中、东营、龙口设立4座卫星基地(200吨处置能力),与塘沽综合基地(500吨处置能力)形成覆盖整个渤海湾溢油应急响应网络。目前,塘沽、绥中、龙口、东营基地正常运维,加上专业环保船覆盖的作业区域,渤海海域6 h应急响应圈覆盖率高达90%以上。综合基地与卫星基地类似于《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试行)》中的中型设备库、小型设备库的概念,基地建设之初也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溢油应急设备配置标准。渤海溢油应急基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渤海溢油应急基地位置示图

2 基地功能

塘沽基地于2003年投入使用,占地14 000㎡,其中库房占地1 500㎡。作为渤海湾的综合应急基地,塘沽基地肩负着渤海海域溢油应急响应及内陆油污清理的重任,并具备迎接各级部门的参观工作任务,可向石油公司提供现场应急人员培训、演练和溢油回收设备维护保养指导等服务,同时作为渤海海域卫星基地应急资源补充的集散地,拥有足够的场地和应急资源储备。基地班组共12人,设基地主管1人,安全监督1人,主管助理1人,作业工程师9人。应急资质证书、叉车、司索、桥吊作业证书持有率100%。

绥中溢油应急基地、龙口溢油应急基地和东营溢油应急基地均依托于中国海油终端厂建设,依靠码头和设备库房,具有良好的船舶吊装运输条件和储存条件。作为渤海海域的卫星基地,三个基地肩负着基地附近海域的溢油应急响应及覆盖区域内港口码头油污清理的重任,为海洋石油油气勘探的生产平台、钻井平台等海上设施、港口码头以及周边相关单位提供专业的溢油应急响应服务,同时提供海上设施作业人员的溢油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指导、溢油回收设备维护保养指导等相关服务。在人员配置、设备物资数量以及场地的规模上要明显小于综合基地。

3 基地建设条件

溢油应急基地建设前期应充分考虑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提前做好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对基地建设周边环境和布局进行充分论证,在陆路运输和海陆运输便利性、基地人员通勤倒班、日常演习演练、培训维修方面要权衡处理。另外,还要对场地易用性选择、作业环境、安全性及防污染应急设备能力的未来扩展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

3.1 场地位置要求

建设溢油应急基地需要满足建设的规模要求,且需要地理环境优势明显,既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以保障应急装备物资的及时供应;又要满足迅速便捷的出海作业条件,方便作业船舶停靠的码头。

大型应急综合基地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10 000㎡,库房面积不少于2 000㎡,外场地演练区域不少于3 000㎡。

卫星溢油应急基地一般占地面积不小于3 000㎡,库房面积不小于1 000㎡,外场地演练面积不少于1 500㎡。

《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了快速反应能力的标准:第一批空中监视力量和海上溢油应急清除力量可分别在2 h、6 h以内到达距岸50海里内的海域[2]。应急基地的位置优势可有效减少动员时间,其动员时间通常以溢油应急设备运输至溢油点的直线航行距离为计算基础,船舶航行速度12节(约22千米/小时),陆地溢油应急基地动员时间不超过1.5 h,陆地溢油应急基地响应时间不包括通行航道时间。由此可见,基地建设阶段场地位置的选择对未来溢油应急响应的启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溢油漂移数值模拟分析

中国海油以6 h应急响应圈作为海上溢油应急保障范围,陆地基地可在应急响应时间范围内形成海上有效的溢油应急围控与回收作业。假设海上某油田发生溢油事件,溢油源设定为10吨持续1 h溢出,风向为S,风速随机,通过《中国近海海上溢油数值预测及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模拟6 h溢油漂移数据分析,扩散数据如图2所示。6 h的漂移距离为5.4 km,最大扩散面积为3.4 km2,扫海面积为6.7 km2,不规则油膜最大直径约2 km。6 h到达后,陆地应急资源可到达该海域并对溢油形成有效拦截。陆地资源到达时间越久,溢油扩散面积越大,其后期处置的难度也越大。

图2 海上某油田6 h溢油漂移示图

3.3 作业环境与安全

由于溢油应急基地的特殊性,专业应急队员需长期在基地内进行相关设备的试运转、运行维护保养以及设备演练等工作。在设备运行确保本质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作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依托于终端厂的基地,应与工艺流程区域保持适当的距离,动力设备需满足厂内的防爆要求。另外,基地建设还应考虑应急车辆至码头的行驶路线是否顺畅,否则会严重影响应急动员行动。

4 基地运维管理

为使设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应该加强设备的自检自修,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需确保新购置或大修后的设备的质量,保证设备调试验收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设备库各类设备器材能够按时定期检验,消除安全隐患。溢油应急基地运维管理应做好对应急队伍、应急资源以及应急体系的管理工作。

4.1 应急队伍管理

由于各类型设备库的人员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暂无统一标准,基地人员组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工分责。根据国内应急基地运维管理经验,基地需配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与设备管理,应当定期进行溢油应急策略、溢油应急指挥类培训,并且熟悉作业安全管理和专业的设备管理知识。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运维管理制度的完善、应急过程中策略的制定等工作,定期进行溢油应急技术培训,参加各种溢油应急讨论会议,以及熟悉所覆盖范围的应急响应程序,以保障在应急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制定可实施性的溢油应急响应策略和处置措施。作业人员是应急响应行动的执行者,除了定期进行溢油应急设备、机械类培训外,还要定期开展溢油应急演练,提高设备的操作和维修能力,保障在应急时溢油应急设备的可靠性和人员队伍的配合性。以上几种角色对于设备库运维管理工作的落实缺一不可。人员数量可根据设备库的规模进行调整。

4.2 应急装备管理

应急设备的状态是否良好是决定溢油应急基地应急能力的重要因素[3]。因此,溢油应急基地应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技术资料、设备实操手册、设备维护保养手册、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检查记录、设备实操培训记录等相关设备资料。具体设备的运维管理应责任到人,保障应急设备良好状态。另外还要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应急管理人员最少每半年对设备档案和各类检查、保养记录进行检查,并且要求每次设备维修类形成维修报告,以便于对设备状态进行持续跟踪,保障设备运维的正常。

4.3 应急物资管理

根据日常工作和生产需要,应该对应急物资采取统一采购、分类存储、登记领取的管理形式。日常应当根据生产和工作情况,及时收集物资需求信息,按照标准流程和规定进行物资采购补充,对应急物资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对于应急物资的管理应实行专人负责制,主要负责日常的存放、检查、清点、发放等工作,并建立应急物资明细手册,对于采购的物资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登记,为了便于物资的查找,应急物资实行分类定点存放。为了保障应急物资的完好性和可用性,专业负责人应全面了解物资的性能、规格和用途,对于需要及时维护的物资要定期维护,对于超过保质期的物资要进行报废并及时进行补充。应急物资需经管理人员同意方可领取,领取前应认真填写《应急物资领用表》,准确记录物资的调入和调出,避免资产损失。应急物资存放地点要切实做好防火、通风、环保工作,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防止引起火灾,对化学品应严格按照要求定点存放,到期后必须按照环保要求委托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4.4 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是加强海域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持续提高区域应急响应能力且适用于海上溢油应急联动机制的必要前提。管理体系应包括应急响应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溢油应急响应/演习的接警、人员动员、设备动员、现场作业、油污处理、总结评估等应急工作的管理活动[4]。应急响应程序一般遵循就近启动、就近支援的原则,即根据海上溢油的位置、规模,启动距离最近的陆地应急资源应急响应程序,超出应急能力范围的,距离事故海域最近的其他基地支援应急。管理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应急过程中应急响应时间、人员动员与设备动员速度、现场作业质量等关键因素。目前应急响应基地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急启动和响应程序,并且可以跟海上油田的溢油应急预案有效衔接,溢油应急响应的联动已经在多次应急处置和演练中得到了良好验证。同时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海上油田设施的变化溢油应急响应预案也会伴随着调整,这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时也保障了应急体系的不断自我完善和适用性。

5 结语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海上溢油应急和区域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关注度的提升,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资源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但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风险也在增加,其中石油泄漏事故频频发生,对自然环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国家的经济财产等造成了巨大影响。渤海溢油应急基地建设与运维管理以国家重大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为方向,并结合渤海湾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分布特点,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建立了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和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应急响应基地与应急队伍,技术软实力和基地设备硬实力相结合,实现了渤海海域6 h应急响应圈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可以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中的溢油风险提供应急保障。

猜你喜欢

溢油运维物资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基于Petri网的深远海溢油回收作业风险演化分析
海底输油管道溢油输移扩散特性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成品油罐车 装油溢油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