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2-03-22许娉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华高中语文传统

许娉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们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来说大有裨益。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高中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在他们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时期语文课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更具时代意义。基于此,本文特从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样化渗透策略的总结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就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高效推进教学工作

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化推进,也有助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以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式,不断加深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学生的知识视野随之开阔,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当中,有着令人惊喜的出色表现。教师以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吸引着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注重改进教学不足,整体优化教学效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得更加全面,是不断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关键所在。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讲述文人墨客的事迹,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学生产生不同的阅读理解,学会对比自身与文人墨客的区别所在,明确目标后,更努力学习文人墨客的人格精神,借此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

2.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语文学科成绩随之进步,未来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与此同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很感兴趣,能够主动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探究式学习,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来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记忆,尽可能扩充知识储备量,再完成阅读任务、写作任务,读写结合水平稳步提升,于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之后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主体竞争优势会更大。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笔者特意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到鲁迅先生是如何为革命、为正义呐喊的。再鼓励学生们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展开拓展式的课外阅读,从而使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自己的脑海之中。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问题

1.课程定位相对片面

部分教师对于语文课程的定位相对片面,习惯从课程角度分析语文教学工作的推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養发展起到的作用,却很少从文化角度分析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的影响。因而导致语文课程教学指导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以及文化品格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只是完成课程目标,未能实现文化渗透的目标,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不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离开来,更容易影响学生们的成绩进步,消减学生们的文化传承积极性。

2.学生理解趋于表面

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许多教师在争分夺秒地讲授教材内容,希望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指导学生大量汲取文化知识,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趋于表面,甚至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遇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越来越多的文化问题积累下来,导致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降低,一部分学生还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不愿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带动身边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一来,语文教师课堂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师生矛盾越来越多,更难启发学生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3.知识积累忽视创新

大部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考试,并未认识到有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意义和作用,总是被动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本身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在积累知识过程中,学生所做的努力并非创新,就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生命力”,形式化以及表面化的渗透毫无意义,语文教学质量也未得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随之下降,一切行动因此变成了浪费时间和精神的“无用功”。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转变学生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应首先转变学生们的片面认识,使学生们正确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对于自身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起到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并不是过时的事物,课堂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有效探索,会让他们快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随即产生创新发展的动力。比如,在教学《蜀道难》一课内容时,笔者就先分享了有关李白的生平简介,方便学生初步了解李白其人。之后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的直观化展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朗读这首诗歌,去感受唐代诗歌的魅力,再带着浓厚兴趣进入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勇于尝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整体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课堂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十分有利于高中学生文化自信、文化品质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笔者加强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以提问教学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分享背景资料,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也让他们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之后展开小组讨论,多角度感受作者的写作心境,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明确指出学生认知的不足之处,方便他们改进问题,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的环环紧扣,真正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价值。

3.开展经典诵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诵读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比如,笔者特意安排了班级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要求学生带着情感诵读经典名著,然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相互交流中,深刻体会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学会评估经典阅读的价值,并且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学习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由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迎来新的突破,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变得更加顺利。

猜你喜欢

中华高中语文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