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语用“牛鼻子”,妙解语用表达题

2022-03-22宋峥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牛鼻子原句短句

宋峥

“语用之变”,指近些年来考试评价强调“语言运用”而带来的变化。“语言运用”是高考试题变化的“风向标”,是高考试题创新的“试验田”,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自留地”。高考试题中,语言运用的这种变化基于真实情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重视语文学习的“实用”,在全国卷语言运用题的考查就是一个极其鲜明的信号。

一、修辞表达题

以往的高考题都在消极修辞方面立意,着眼于语言的简明、清晰、连贯和得体,而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尤其是今年的试题在积极修辞上着墨,立足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与作用,这是一种变化,也是对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创意的体现。所以,针对“修辞表达题”要对高考题做全面分析,切准命题内核,明确命题用意,寻找解题角度,从而按图索骥。

2021年全国卷甲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如下。

1.从理论上(认识上)明确修辞及其作用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落实“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考查,是要分析拟人这一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必先明确拟人的修辞作用(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使用拟人还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语言更加地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从语境上(实践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1)具体分析——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把棉花人格化。

(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写出棉花的生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表达活泼,表意丰富。

由此,就可以得出答案: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喝好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

明确了“修辞表达效果”类试题解法之后,就要把抽象的“考向”落实对应到具体的高考考点上,这样才能使我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基于高考考查,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修辞效果的认知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对其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结合语境,针对具体的修辞手法,按图索骥,有的放矢。

二、句式表达题

高考试题中在“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考查中的一个变体就是考查“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等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1.整句与散句

句子中有些成分结构相同或相似,长短大体相同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散句的效果: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原句:成片的稻叶吹着松软风,护着青穗黄,带着整片田野,这边摇过来,那边晃过去。

改句:成片的稻叶青穗黄,软的风吹着稻叶,使整片田野摇来晃去。

[解析]①原句运用排比、拟人手法,突出夜晚水稻田的动人情致,富有动感;(修辞)

②原句运用两组整句,句式整齐,节奏明显,抒情意味浓。(句式)

2.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其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细致精确;而短句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语体风格一致;有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如果以短句为主与长句搭配,会使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原句: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改句: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解析]①原句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联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3.常式句与变式句

常式句,指的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以及定语、状语和补语都符合语言习惯,而变式句为了起到强調作用,突出一定的表达效果,出现了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因果倒置等现象。

原句: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

改句:艾草的植株有纯正、浓烈、持久的奇香,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

[解析]①原文将“奇香”的修饰语独立开来,能起到强调作用,有助于突出“奇香”之“奇”;②“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的是艾草的“香气”而非“植株”,原文的表达更加准确。

由此,对“句式表达题”可以从以下三步来解答。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何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总之,语言运用题的考查极其灵活,但无论怎么处理,都要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中顺应高考试题之形势,纵横驰骋,有法可依。

猜你喜欢

牛鼻子原句短句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奇怪的牛鼻子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仿写句子
牵住“三医联动”的牛鼻子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