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2022-03-22游长胜周清霞黄玉情

医学概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游长胜 周清霞 黄玉情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0例分为比对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给予两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间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阴转率、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和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都明显低于比对组,治疗9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依然明显低于比对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阴转率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恩替卡韦;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成年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30%之间。而慢性乙型肝炎属于我国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经突破了2千多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可引发肝癌与肝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机体代谢的不断改变,从而导致在过去的10年时间内我国肝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由此,其这种肝病也成为了我国最主要一个公共卫生难题。而近年来,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逐渐增多,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30%左右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研究报告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加快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早已有了明确的指导,然而,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怎样才能在抗病毒治疗中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恩替卡韦对高活性病毒与高耐药基因具有显著的屏障作用,已经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主要药物。本次研究工作主要针对恩替卡韦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希望能够患者的肝病治疗提供参考,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的80例患者分为比对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的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比对组中44例为男性患者,36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1.6±9.5)岁;研究组中43例为男性患者,37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1.7±9.3)岁。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诊疗指南》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依据。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入组标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工作,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血清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裁量大于2*10IU/mL;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1个月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小于80U/L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的肝病或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并发肝癌、肝硬化、免疫性肝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60/分钟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愿参加本次研究,或者不愿在知情同意书签字的患者。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二)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国产)进行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的服用剂量为0.5mg/天,每天一次。在接受恩替卡韦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医疗人员需要每月对患者的肌酐清除水平进行监测,假如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cr)<50mL/分钟,那么恩替卡韦剂量为0.5mg q48h。本次研究共开展了为期12个月的临床观察。在研究过程中,并未发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cr)<50mL/分钟,因此患者每天所服用的恩替卡韦的剂量维持在0.5mg。

(三)随访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了门诊随访、住院随访及电话随访的方法。随访时间为12个月,在随访的过程中每个月均会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及肝、肾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患者的随访率达到了100%。

(四)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裁量、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等相关指标。

其中,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荧光定量主要检测的是患者血清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裁量。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检测主要运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通过化学发光法来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

(五)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23.0对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和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进行统计与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兩组患者的(HBV-DNA)清除率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明显低于比对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对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服用恩替卡韦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的阴转明显晚于比对组。

(二)两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服用恩替卡韦(ETV)进行抗病毒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都明显低于比对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对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通过服用恩替卡韦(ETV)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显著易于比对组。

(三)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对比

两组患者服用恩替卡韦(ETV)进行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抗病毒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明显低于比对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三、讨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来说,抗病毒是其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有效实施抗病毒治疗可以使肝炎的进展得到延缓,如此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来说,由于患者肝细胞的脂肪变性能够引发毛细胆管内的胆汁发生淤积和肝细胞损伤,从而使抗病毒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近年来在临床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针对这种疾病患者来说,应当怎样实施抗病毒治疗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指导,如此也成为其治疗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点。

而恩替卡韦属于一种新型的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扼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同时治疗中患者不会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药效能够快速显现,由此,这种药物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最有效且安全的核苷类的药物。本次研究中,组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时服用恩替卡韦。研究显示,在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3个月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都明显低于参照组;从侧面也证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的各项指标,其中原因可能是:其一,非酒精性脂肪肝会障碍患者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从而使脂肪类物质淤积在患者的肝细胞中,不仅会使肝细胞的色素P450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同时还会导致肝脏的正常生理结构出现扭曲,降低了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的细胞膜和恩替卡韦的接触面积,从而明显降低了恩替卡韦的疗效。其二,患者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会导致机体内部的特定Toll样受体水平出现失衡,与此同时,抑制了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且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也会出现紊乱,如此会使患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强度下降,难以有效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其三,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从而导致患者的肝脏组织受到损伤与纤维化,严重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结果表明,患者连续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个月、12个月时,虽然研究组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率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依然比参照组患者的要低,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已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Kaplan-Meier曲线也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HBV-DNA)清除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都较参照组患者的要晚,证明持续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利于防止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受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扰。研究组患者持续服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的12个月时,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依然比参照组患者得低。其也与现有的研究报告相符。

总而言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会使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还会使恩替卡韦的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的应答明显降低。而将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恩替卡韦的时间延长,则有利于使患者的生化学生应答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也证明了,恩替卡韦依然是现阶段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核苷类药物。

参考文献:

[1]张丽慧,马庆亮,刘鸣昊,赵文霞.化痰祛湿活血方调控LXRα/SREBP-1c/FAS通路对慢乙肝并脂肪肝细胞模型恩替卡韦抗病毒的影响[J/OL].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2022-01-08].

[2]张金艳,马洪德,杨汝磊.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血清脂联素、IFN-γ、IL-2水平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01):60-62.

[3]楼妍,袁军,付彤飞,许继莹.安络化纤丸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的Meta分析[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8(04):21-27.

[4]謝英,战寒秋,朱晓虹,李源,田如意,张静,陈姗姗,赵艳玲.恩替卡韦仿制药与原研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21,30(12):986-993.

[5]王莹.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119-120.

1342500783334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