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2022-03-21王兆华

农业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山东省水利基础设施

郭 玲, 王兆华

(1.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0 引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指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基础性服务、对农业生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物质生产条件,主要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本硬件设施,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技术、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交通、基础教育等,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关键,更是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2]。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连续多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 号文件都涉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内容。

2020 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 万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过1 万亿元的省份。但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增强,2020 年山东省受灾面积382.2 万hm2,绝收33.6 万hm2,其中因洪涝、地质灾害和台风造成受灾面积达185.9 万hm2,绝收面积15 700 hm2,直接经济损失达102.5 亿元,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在抗旱、抗洪、稳定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性功能。山东省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平不够高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同学者的研究发现,农业基础设施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种植作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发挥了积极作用[3-13]。结合已有研究,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山东省全域及东中西部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为山东省及东中西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指标选取和变量说明

如表1 所示,分别选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公路总里程、农业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折纯量作为农业产出、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的代理变量,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2006 年为基期用第一产业总产值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平减。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Tab.1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on of variables

1.2 研究方法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是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传统短面板模型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但其只考虑个体效应,没有考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结果的影响。因此,本文在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时,充分考虑了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以准确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具体模型如式(1)所示。

其中 LnY-农业产出

β0-常数项

LnX1st-交通基础设施

LnX2it-水利基础设施

LnX3it-水利基础设施

Z-控制变量,主要包含农业机械化、化肥投入量,代表除了农业基础设施以外其他影响农业产出的因素

i-各市区

t-年份

μi-地区效应

φt-时间效应

εit-误差项

1.3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16 地市2006-2020 年统计数据。2012 年所有地市的有效灌溉面积统计数据缺失,用前一年与后一年的平均值代替。各指标数据的描述统计如表2 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基准结果回归分析

运用软件stata15.0 进行分析,通过豪斯曼检验得出F=26.21,P<0.01,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选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入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后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山东省模型估计的结果Tab.3 Results of model estim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模型(Ⅰ)没有添加任何控制变量,只添加了解释变量;模型(Ⅱ)在模型(Ⅰ)的基础上添加了控制变量中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模型(Ⅲ)在模型(Ⅱ)基础上添加了控制变量中的化肥施用量指标。3个模型的显著性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只是系数发生略微变化,比较分析证明模型(Ⅲ)估计的结果更为准确合理,因此选用模型(Ⅲ)进行研究。

从模型(Ⅲ)可以看出,LnX1的估计系数为0.517,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每增加1 个百分点,农业产出将增加0.517 个百分点。由于农业是实体型产业,在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在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都依赖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如果没有交通基础设施的介入,则无法顺利进行农业再生产,因此交通基础设施呈现积极的正向作用。LnX2的估计系数为-0.032 3,对农业产出无影响。理论上水利基础设施应该促进农业生产,但实证中并未表现出对农业产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山东省过多的关注大型水利建设,忽视了“最后一公里”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促使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无明显影响。LnX3的估计系数为-0.020 5,在5%的水平下显著。山东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较早,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政府在农村开始推进天然气、沼气等清洁环保能源,这些清洁环保能源与电力存在替代效应,使“农村用电量”这一代理指标的选取可能存在限制。

2.2 稳健性检验

选取多种面板数据模型对比的方式对模型进行最优性检验[14]。根据数据特性,选取了混合OLS 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组间估计量进行分析,分别记为OLS、FE-robust、FE-TW、RE-robust 和BE[14]。混合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不存在个体效应,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个体效应,所以混合OLS 模型不适合本文。对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豪斯曼检验得出P值为0,结果显示本文更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考虑到涉及时间和地区效应,对比模型(2)和模型(3),分析结果的显著性并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根据表4 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与其他4 种模型之间差距较大,并且优于其他模型。

表4 模型对比Tab.4 Model comparison

2.3 分地区回归结果分析

考虑到山东省各地区农业发展和地区分布的特点,按照地理位置将山东省分为东中西3 部分,东部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和东营,中部地区包括济南、临沂、淄博、枣庄、泰安和济宁,西部地区包括聊城、德州、菏泽和滨州。

从表5 可以看出,LnX1对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产出的影响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分别为0.405、0.925、0.180,其中对中部地区影响最大,对西部地区影响最小。中部地区属于山东省内部区域,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加大,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主要靠道路来维系;对西部地区影响较小,是因为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东中部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相对较低,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低。LnX2对山东省东部和西部在1%的水平下显著,分别为-0.323 和-0.090 3,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中部地区在5%的水平下显著,估计系数为0.306,呈现出积极的影响。对于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所包含的地市经济发展较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较好且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偏重于投入高回报的非农业产业,因此东部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呈现负相关影响;对中部具有正向作用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依靠临近东部地区的辐射优势,但工业化发展程度低于东部,中部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基本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对农业生产呈现正相关关系;对于西部负相关可能是因为水利基础设施拥有的设备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缺水时期的水源供应。LnX3对山东省东部和中部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下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于西部无明显影响。对于东中部主要是因为选取的指标是农村用电量,里面包含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型电器的拥有量等也促使用电量的增加,并且近年来清洁能源的使用也影响了农村用电量,因此呈现负向效应;对于山东省西部地区无影响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电力基础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表5 分地区模型估计结果Tab.5 Results of regional model estimation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山东省16 地市2006-2020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评估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山东省全省域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起到积极作用,水利基础设施无明显作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抑制了农业产出。不同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东中西部均显著为正,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两个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影响显著为正,对东西部显著为负;水利基础设施对东中部显著性为负,对西部无影响。

3.2 建议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4 点建议。

第一,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立足区域农业发展实际,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较为发达地区,农民素质较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较强,制定的政策应着眼于便于农民的实施,政府主要是简政放权,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较差,农民的素质也较低,制定的政策应主要以政府执行为主,农民参与为辅。

第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对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山东省东部和中部地区,主要目标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道路,增加道路承载运输大宗农产品的能力,提高道路行车速度,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对于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公路通车里程,将公路建到乡间地头,增加道路农业使用率。

第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推进大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农业供水系统。对于工业发展速度快的山东省东部和中部地区,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对于西部地区,要加快农田沟、渠、塘和小型水库等的建设,促进农业供水、用水稳定,保障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改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应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减少污染生态环境。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要建设更优良的电力基础设施,树立正确的用电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用电习惯,稳定能源供给;对于西部地区,需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用电需求。

猜你喜欢

山东省水利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